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件(共3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件(共3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3 19:0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红星照耀中国期末复习
整体介绍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西行漫记》,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可以说,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人物篇
猜猜他是谁?
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请你来补充:
猜猜他是谁?
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猜猜他是谁?
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请你来补充:
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
窑洞中唯一的奢侈品是一顶白色的蚊帐
猜猜他是谁?
他对弟兄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
你来补充:
猜猜他是谁?
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强调:斯诺并未采访过朱德,斯诺到时朱德正在前线指挥。
猜猜他是谁?
乐观、豁达、勇敢、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
“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
你来补充:
猜猜他是谁?
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你来补充:
猜猜他是谁?
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猜猜他是谁?
绝不要以为他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他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一个坏人。
杨虎城
猜猜他是谁?
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人生五十岁始”的 ,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
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 ,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
徐特立
杨开慧
康有为梁启超
事件篇
共产党成立
简述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答:1921年成立。1923年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称要为实现民主而斗争。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结成联盟。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非常活跃。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宣布结束。
共产党成立
共产党人的基本政策是
对外实行反帝政策,对内实行土地革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国共一和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1924—1927年,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红军长征
1.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D
红军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C
红军长征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 、51周年 B 、61周年 C、71周年 D 、81周年
D
红军长征
4.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 、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C 、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B
红军长征
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
答:五次,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红军长征
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进行了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
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红军长征
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答: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红军长征
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红军长征
红军胜利行军,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
答:第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的革命热情;第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
红军长征
红军游击战的口号?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红军长征
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军长征
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案: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西安事变
1.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 、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B
西安事变
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的协议的第一步执行是什么?
答: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双方未经通知对方都不得调动兵力。
西安事变
简述蒋介石去西安之前发生的两件大事如何使17万军队的兵变成为事实?
答:第一件事是签订德日反共协定和意大利的非正式参加。
第二件事事蒋介石到达后两天,几千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队伍想临潼进发,去向总司令递请愿书。总司令不顾一切反对和警告,在10日召开了大本营会议,正式通过了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
西安事变
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
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
答: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绩;
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
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