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5张PPT。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3.通过具体实例或数据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__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___(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人口 增减
人口 自然迁移居住地国界一定时间②特点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后:人口从 国家流向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________的现象。
②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发展中发达短期流动移居计划组织流向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点拨: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流向主要是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农村迁往城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和自然环境的__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________、水、________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差异变化土壤矿产3.社会因素特殊因素: 、文化
重要因素:政策、 、战争和宗教2.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交通、通信等。经济发展政治社会变革思考: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上述两例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一、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判断的方法
人口迁移判断的三个重要标准,即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和居住地变更,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现象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能称为人口迁移,“空间”一般以“行政区域”来界定。(2)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如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移、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不在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也不属于人口迁移。(3)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的含义。通常用是否超越某种特定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如下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由A1到B1、由B2到C1、由C1到A1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3.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征学法指导(1)简图法记忆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2)图示法记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知识拓展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分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形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据表可知,2001~2050年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解析:结合题中表格和所学知识可以确定,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具有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的特点。
答案:A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1.自然环境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特别提醒:人口迁移的效应只总结了有利影响,不全面
(1)对迁入地:合理人口迁移会对人口数量的地区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环境生态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会对迁入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更好的保护自然资源。学法指导简图记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2)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⑤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第(2)题,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主要原因是部族之间的战争和内战,使该地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批民众为躲避战乱,不得不远走他乡。
答案:(1)C (2)D1.一列火车由西安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性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应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B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2~4题。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3.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美国、墨西哥 D.美国、澳大利亚解析: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表现是人口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由图上信息可知,P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且人口流向国外,应为发展中国家,Q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到城市,还存在城市流向乡村,故应为发达国家。
答案:2.B 3.A 4.A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6.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迁移原因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解析:第5题,由图知,20~3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数最多,这部分中青年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所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第6题,0~4岁的婴幼儿一般要与父母一起迁移,所以图中甲、乙两个年龄阶段的人口迁移原因有明显相关性。
答案:5.D 6.A7.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外来人口增加低人口迁出增长经济因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表中信息可知北京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迁入,这和北京发达的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一种影响的具体体现,这种影响在中国总体的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中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并且总体上人口还是增加的。一、选择题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
①人口的出生率 ②人口的死亡率 ③家庭变动 ④职业构成 ⑤人口的迁入 ⑥人口的迁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A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2~3题。?2.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C.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丁地迁出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3.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最多? B.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丙地就业机会最少 ?D.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D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4~6题。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5.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6.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第4题,“二战”后人口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或收入高的地区(如石油产区)。第5题,改革开放后,受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内地民工流向东南沿海地区。第6题,乙地的吸引力应包括工资待遇高、户籍管理灵活、环境优美、解决两地分居等。
答案:4.C 5.A 6.C7.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总体上受教育程度较高,可减缓城市环境问题?
B.更倾向于工作环境较好的行业,使城市建筑业等行业发展趋缓?
C.快速融入大城市而成为城市市民,提高城市化水平?
D.逐步落户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推动城市化进程D8.(2013·佛山检测)读下页图,美国南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 )?A.人口净迁入多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生育率高?A9.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因经济布局调整而形成的人口迁移方向,这些国家是( )A.①德国 ②俄罗斯 ③日本 ④美国
B.①俄罗斯 ②德国 ③美国 ④日本
C.①美国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德国
D.①日本 ②美国 ③德国 ④俄罗斯解析:由题干和图示可知:①人口向东迁移,②人口向南迁移,③人口向西和南迁移,④人口向北方和南方迁移。再结合世界各国人口因经济布局调整而发生的迁移状况即可解答本题。
答案:B10.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材料中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陕西省政府的决定,其属于政策扶持。
答案:C?11.下图为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下列因素中与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的是( )解析:1985以后我国的人口流动因为户籍制度的放松,为人口流动松绑,使得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而1985年以前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人口流动量较少。
答案:CA.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B.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二、综合题
12.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国界划分)。答案: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国内人口迁移(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
C.环境质量的改善
D.环境难民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解析:美国从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曾出现过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于东北部纬度较高,东部又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洲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部地区冬季严寒,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而西部和南部又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阳光充足和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促使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又具备了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等拉力因素,从而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下列选项不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是( )
A.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有利于农民开荒种地
B.政府开放封禁政策,加大了山林、草原的开发
C.山东当时战局混乱
D.东北地区当时人均收入水平高(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3)“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解析:第(1)题,注意题干要求。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森林浩瀚,加之政策上开放封禁,因此山东人为了生计而大量迁入。第(2)题,“雁南飞”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此外,还受亲情、乡情、故土的吸引。第(3)题,“闯关东”时大量人口迁入未开发地区,促进了资源开发,推动了经济发展。而“雁南飞”时大量农村人口外流,一方面可缓和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减少,会影响农村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答案:(1)C
(2)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二是移民受到亲情、乡情的吸引。
(3)“闯关东”的影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雁南飞”的影响: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农村地区产业开发的经济发展。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