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备课精选】2013-2014下学期高中地理同步配套辅导与检测(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第二节 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备课精选】2013-2014下学期高中地理同步配套辅导与检测(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第二节 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1-22 20:4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第二节 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征,并理解其主要区位因素。
3.掌握分析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区位特征的方法。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2.作物:以________为主3. 特点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亚洲季风区水稻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2. 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北3.区位条件平坦开阔肥沃交通运输便利广阔思考:商品谷物农业为什么主要分布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而亚洲、欧洲却分布较少?
提示: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其多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而亚洲、欧洲的人口密度较大,不适合其形成。一、季风水田农业
1.区位分析2.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季风水田农业是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并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受人多地少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具有“一大一小一高三低”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特别提醒:并非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国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都很低,日本例外,但日本受平原面积狭小和地块小的限制,多采用小型机械作业。学法指导框图法记忆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亚洲水稻种植业具有经营规模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等特点,这些特点是相互依存的,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读某区域略图,回答(1)~(3)题。(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2)该地区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中,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
C.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
D.丰富的劳动力
(3)关于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利工程量小
B.机械化水平高
C.小农经营的粗放生产
D.单产量高,商品率低解析:本题以经纬网图作为背景考查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第(1)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和曼谷湾可确定本区域的主要国家是泰国。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与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无关。第(3)题,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为小农经营的密集农业。
答案:(1)B (2)C (3)D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分析(以美国为例)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多个商品谷物生产国中,美国商品率最高,超过了95%,其形成高度商品化的原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提醒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学法指导图示法理解记忆美国中部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知识拓展我国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我国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生产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相比较:
相同点:①都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②分布地区地广人稀;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④实行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不同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是家庭经营,规模大,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高,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高,有发达的工业作后盾。东北商品粮基地是国有农场,机械化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较低,但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借鉴的经验:(1)规模大的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区位优势,要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2)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3)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是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解析:第(1)题,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率高”应该是“机械化水平高”的结果,而“机械化水平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机械化生产,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商品率高”。第(2)题,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而东北地区人少地多。
答案:(1)C (2)B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读图完成1~2题。1.以图示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乳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大 B.产品商品率高
C.单位面积产量高 D.机械化水平高解析:从图中生产活动场景图可知农民在插秧,由此可知为季风水田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小农业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1.D 2.C3.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
A.机械化水平 B.科技水平
C.经营方式为国营 D.家庭经营解析: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是国营的,其他国家一般是家庭经营的,这是我国和其他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国的主要区别。
答案:C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4.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化(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自给农业
5.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BC6.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D7.读水稻的主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本地区________稠密,_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了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位条件、特点及发展措施。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为水稻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人口对粮食需求量大及传统观念影响,使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商品率低。
答案:(1)东亚 东南亚 南亚
(2)季风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三角洲
(3)人口 劳动力
(4)精耕细作、耕种规模小、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
(5)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一、选择题
结合歌曲:“我的祖国”的部分歌词,回答1~3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1.结合材料可知,歌词中的“大河”指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松花江 D.浏阳河
2.“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小麦种植业 D.混合农业
3.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
A.小农经营 B.商品率低
C.机械化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小解析:歌词中的一条大河指的是长江,在长江两岸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其具有的特点包括: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等。
答案:1.A 2.A 3.D“开心农场”是一款网络游戏,结合下图回答4~6题。4.在种植图中作物的过程中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 B.化肥农药
C.市场 D.科技水平
5.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6.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 D.机械化水平低解析:图中作物为水稻,其生产过程复杂,为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因此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为决定性因素。水稻最大产区为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4.A 5.A 6.A7.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低
C.劳动力丰富 D.科技发达解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答案:A(2013·广州综合测试)读“世界某农作物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8.该农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棉花
9.该作物在西半球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CB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0~11题。?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86%①14%20%多②45%55%90%少10.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11.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解析:表中①地区种植业比重高达86%,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仅为20%,所以应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的水稻种植业。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较大比重,应为混合农业,故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墨累——达令盆地,其特点是投入劳动力数量少,但商品率较高。
答案:10.A 11.D二、综合题
13.(2012·汕头高一检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A、B、C三地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①混合农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在世界上A类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________,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发展A类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①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6)为A类农业提供机械、电力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便利的交通运输
④发达的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A、B、C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结合A、B、C的图示位置可知,A为商品谷物农业区,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C为混合农业区。第(2)题,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这里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人们喜食大米等方面。第(3)题,由于A处为商品谷物农业,所以该种农业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同理,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国家也应具备地广人稀的条件。第(4)题,由图示可知A为美国的中部大平原,这里的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第(5)题,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表现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第(6)题,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先进的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答案:(1)② ③ ①
(2)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同期,种植历史悠久。
(3)西北 东北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
(4)美国中部平原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5)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充足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雨热同期
(6)D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经营,种植的作物中均有________。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________,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________,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解析:甲图表示的农业区为美国中部大平原,应为商品谷物农业;乙图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属混合农业。这两种农业都属于商品农业,都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特征,这两种地域类型的农业一般都是家庭经营的,但农场规模很大。美国为了提高商品谷物农业的商品率和科技含量,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澳大利亚为了促进东南部混合农业的发展,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建设了东水西调水利工程。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家庭 小麦
(4)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5)修建水利工程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