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虫,大世界——人教版八上《昆虫记》读中交流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昆虫,大世界——人教版八上《昆虫记》读中交流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4 16: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昆虫,大世界
《昆虫记》读中交流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上名著《昆虫记》读中交流课。
教学设想
一、名著内容:《昆虫记》是文艺型的科普著作,既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又兼具文学性,语言活泼生动;法布尔还以虫性反观人类社会,同时,作者对科学、对生命的终极探索,亦成为值得学习的“法布尔精神”。因此,读此著,应读懂三层:科学、文学、哲学。
二、课型:本节课为“读中交流课”,注重两个点,一是“横向”引导,“横向”即从学生阅读接受心理的角度,一面总结学生随着时间推进在阅读此著过程中的阅读成果与成长,一面又要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引导他们继续深入此著;二是“纵向”提升,“纵向”即从名著角度,指教师应发挥好主导角色,从“科学、文学、哲学”三个角度对整本书做一个最后的提升,并适时点拨整本书阅读的技巧。
三、学情:此名著阅读时间为八上,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阅读学习,已具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方法;二、八上学生开始步入叛逆期,且刚上初中时的朝气和兴致部分消退;三、我校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模式”,学生更善于交流与分享,有利于开展名著分享课。
学习目标
进一步品赏《昆虫记》一书的“科学、文学、哲理”世界;
进一步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
进一步品赏《昆虫记》一书的“科学、文学、哲理”世界;
进一步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学习难点
进一步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课前预习
从“整本书阅读”角度,一是搜集背景和作者相关资料,基本做到“知其人、论其世”;二是设计好阅读进度表,有规划、有节奏、有层次地进行阅读;三是初步形成个人阅读成果,如读书摘抄、读书批注、读书感想、主题演讲、箴言书签、昆虫卡片、思维导图,等等。
从本节名著交流课角度,一是仔细阅读原著;二是完成课前导学案,包括制作“昆虫小名片”、“箴言书签”等课前任务(详见后文“导学案”部分)。
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流程图
课堂学习具体过程
小昆虫,大世界
——《昆虫记》读中交流会
情境导入:
“金秋十月,我们跟随法布尔走进他的荒草园,在奇妙的昆虫世界里驰骋,留下了阅读的欢声与脚印。请教学小助手为我们分享这一路阅读的收获。”
教学小助手分别从阅读进度表、读书笔记、自制书签、主题演讲、阅读感想等方面进行分享汇报。
播放微课:“《昆虫记》可以读什么?”
微课通过三个视频切入《昆虫记》,具体解读八年级上册学生应该读透的“科学、文学、哲思”三个层面,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小昆虫里的“科学”世界
“《昆虫记》是科普类名著,崇尚科学的法布尔倾尽一生观察探索,把心血凝成此著,在书中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细致入微的昆虫科学世界。 ”
1、科学知识知多少——展示“昆虫小名片”
(1)请展示出设计好的“昆虫小名片”,并请小组内的学生回答与该昆虫相关的一个问题。
(2)每组派出一位代表,展示并请其他组学生回答自己设计的问题,猜对了的学生可以赢得对方的昆虫名片。
——预设问题:学生设计的卡片出现知识错误(要及时订正);全班学生都回答不出来学生设计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自己要有答案);多媒体出问题(课前要排查设备故障问题)。
小昆虫里的“文学”世界
“法布尔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伟大诗人)’;著名翻译家王光先生称赞其为:‘学术报告写出语言艺术境界’。除了有科学的严谨之外, 法布尔的作品还具有文学的生动和意趣。”
文学韵味品多少(一):读一读,比一比,品一品
“甲虫制作粪球的过程”
《辞海》: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
《昆虫记》:夫妻双双以同样高涨的热情,共同参与为儿子们准备面包的劳动,揉面团,运回家,入烤炉,样样都干。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划,一块大小正合适的粪食切下来,供它们加工用。这时候,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齐心协力,共同摆弄切下的小粪块,轻轻地拍打,加力按压,制作成大疏豆粒般的小丸。
——问:分别可见这两本书各自怎样的语言风格呢?
——预设答案:《辞海》是简洁、严谨;《昆虫记》则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非常生动有趣;科学性、文学性的完美统一;以人性观照虫性,赋予了昆虫人的形象特点。
文学韵味品多少(二):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1)请小组长担任主持人,组内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圈画批注出能体现“文学性”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简单分析。
(2)每组派出一位代表展示,C层学生展示可双倍加分。
——预设问题:学生不能有感情地诵读美句(教师要适时适当进行点拨);学生无法到位地品赏美句(可请其他学生帮助他);个别小组没有协作好,派不出代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跟进)。
小昆虫里的“哲思”世界
“法布尔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以人性观虫性;反过来,又以虫性反照人类与社会。他既是写昆虫,更是写尽他对人类社会的哲思。”
1、哲理品悟晓多少——我的书签我做主
(1)课前作业:书中有许多法布尔思考人类社会的语句,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作为读书箴言,并制作成精美书签。
(2)课堂任务:请展示你的书签,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预设问题:学生找的句子并没有体现哲思(教师可适时对“哲思”进行点拨);学生无法根据现实生活对所选哲思美句阐述自己见解(教师可及时引导其从哲思美句的某一个点入手,在现实生活寻找与其有关联的人事物进行阐述);个别学生没有完成设计书签的课前作业(教师要留其自尊,但可私下提醒)。
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昆虫记》: 科 学 —— 文 学 —— 哲 思
整本书阅读:作者写什么——作者怎么写——读者读到和悟到什么
作业及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建立个性化昆虫档案袋(详见下一项“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本节课已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课后作业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继续细读或二次阅读《昆虫记》,并参考以下表格形式给不同昆虫设计名片,并形成“个性化”的昆虫档案袋,鼓励创新设计。
昆虫名
科普知识 美句品赏 哲理思考
别名 摘取描写该昆虫的美句并简单品赏 摘取与该昆虫有关的哲理性句子并谈谈自己的见解
寿命
习性
婚配
......
板书设计
反思提升
“纵横式”整本书阅读
——以《昆虫记》为例
温儒敏老师提出:“把培养语文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学习的头等大事”。全国数据驱动教育改进专题研讨会亦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水平直接影响其语文水平与成绩。
笔者深爱语文学科,并将阅读视作人生之乐事,从10年毕业到东莞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为东莞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状态感到着急与忧心,不管是阅读的量、阅读的面,抑或时阅读思维的深广度,都与这个城市发展的情况不符。因此,笔者一直以来以身作则,自己阅读,带着学生阅读;不断学习,摸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经验。提出并一直在推行“书架上的寒/暑假”、“一周一诗”、“名著阅读擂台赛”等等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范式。
以参加这次比赛为契机,笔者深入阅读并钻研了《昆虫记》一书,在前人的经验以及自己的实践基础上,终于拨开一点迷雾,找到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一点方向——“纵横式”整本书阅读。以下,谨以《昆虫记》为例,谈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纵式”整本书阅读
“纵式”,强调因“书”制宜,即指以名著为抓手,挖掘名著中的可读点。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每本书里所展示的每个世界都是不同的,而同一本书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所展示的世界也是不同的;这便需要教师深入去钻研并挖掘出这个世界里,适宜该年级学生阅读的“阅读点”。
如《昆虫记》一书,首先,众所周知,这本书是科普类著作;但其又绝不仅仅类似于普通的科学著作,法布尔的文字功力跃然纸上,用极为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活泼有趣的昆虫世界;再往深处去挖掘,会发现法布尔写昆虫,不仅只是写昆虫,他亦是在借昆虫思考我们人类社会,以及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因此,《昆虫记》一书的整本书阅读导读,可尝试通过“科学”、“文学”、“哲学”三个点逐渐推开。
“科学”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布尔在书中传授的有关昆虫的名称、习性、婚配等科学知识;二是法布尔探索科学知识的科学实验过程,也即他如何推断、纪录、实验等等的这个过程。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读《昆虫记》,首先就应该引导他们去走进这里面的昆虫世界,在了解掌握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跟法布尔学观察、学实验、学探究、学推断”,并把这种求真、探索、细致、耐心的科学精神运用到生活、学习实践当中去。
“文学性”指报告文学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或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进行描写。除了有科学的严谨之外, 法布尔的作品还具有文学的生动和意趣。因此被称为“ 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伟大诗人)”;著名翻译家王光先生称赞其为“学术报告写出语言艺术境界”。因此,教师们引导学生读《昆虫记》,还需要去品味这里面的语言,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品赏,对于层次高的孩子,亦可尝试引导他们去寻找同类资料文献进行对比阅读。如,同样对于“甲虫制作粪球的过程”的描写,“百度百科”里呈现为“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昆虫记》里的描写则明显更为详尽、生动:“夫妻双双以同样高涨的热情,共同参与为儿子们准备面包的劳动,揉面团,运回家,入烤炉,样样都干。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划,一块大小正合适的粪食切下来,供它们加工用。这时候,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齐心协力,共同摆弄切下的小粪块,轻轻地拍打, 加力按压,制作成大疏豆粒般的小丸。”可见《昆虫记》一书的语言特点:“大量使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有趣,科学性、文学性完美统一,以人性观照虫性,等等。”对于层次高的孩子,教师可引导其在“跟法布尔学观察”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某个动植物,然后“跟法布尔学写作”。
“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法布尔勤于思考,以虫性反照人类与社会,他既是写昆虫,也是在写他对人类社会的哲学观,同时,结合他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创作背景,法布尔个人所体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亦是值得学生们探讨与学习的。因此,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昆虫记》中法布尔借昆虫之口的所思所感所悟,并在“跟法布尔学写作”的时候,尝试“跟法布尔学思考”,借物抒怀;另一方面,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尝试“对话法布尔”,学习法布尔的精神,不为世俗眼光所囿,不被名利所困,心无旁骛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横式”整本书阅读
“横式”,即以学生的阅读过程为抓手,根据学生的阅读接受心理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莫提默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从接触到深入一本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而兴趣、压力、功利、动力等外内力量会帮助维系这个过程。因此,整本书阅读指导,从学生的接受心理角度来说,应该分为“读前、读中、读后”这三个过程。
读前,应以兴趣引导为主。著名教师钱梦龙认为,在指导学生展开名著阅读时要处理好“导”和“读”之间的关系,教师尤其要重视“导”,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激发阅读兴趣。结合《昆虫记》一书的特点,课前导读部分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搜索整理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并在班级里做个简单的汇报;其次,举报知识竞赛活动,竞猜相关的昆虫知识、谜语,吸引他们的兴趣;最后,还可以布置设计阅读进度表的作业,让阅读有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读中,应以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主。如前所提,八上的学生读昆虫记,应该读透科学、文学、哲思这三个点。因此,在这个过程,教师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往这方向去阅读,如开展主题演讲“我最喜欢的小可爱”,讲述出与昆虫有关的科学知识;可利用课前分享摘抄,这是在品味文学性;找出有哲理的语句,并设计成箴言书签,这是在读懂作者的哲思。最后,教师再开展读中交流会,明确告诉学生,读昆虫记,就是要读透这三个点,课后阅读作业则让学生每种昆虫都围绕这三个点做成昆虫名片,形成昆虫档案袋。本次参赛课的设计,便是在这一环节之中。
读后,则以成果汇报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成就感。首先,可让他们展示建立好的昆虫档案袋,并互相提问;其次,开展个性化读书笔记展览,让他们欣赏彼此的阅读笔记;最后,鼓励学生创新的阅读成果,如“采访法布尔”、向法布尔学观察、学写作、学思考,等等。
在这整个逐层推进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导读,还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即对每个阅读作业,如读书进度表、读书笔记、读书汇报等等登记汇总,终极性评价,即读后成果汇报课要求学生上交的阅读成品,如“昆虫档案袋”,要形成一个最终阅读成绩;并将过程评价和终极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比例如30%纳入期末考核的名著题分数之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如何让整本书阅读的教与学落实到位、生动有力?笔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期待着与广大语文教师一起,走出一条愉悦而正确的阅读大道。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