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线段的和差
教学目标
理解线段和差的意义。 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 2. 会进行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线段和差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分析复杂线段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复习 1.线段AB的长度为3厘米,如何用符号表示? AB=3cm. 线段AB的长度大于线段CD的长度,如何用符号表示? AB>CD 二 概念学习 已知线段a=1.5cm,b=2.5cm,c=4cm,a,b,c三条线段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很显然线段c的长度等于线段a和线段b的长度的和,或者线段a的长度等于线段c与线段a的长度的差。 概念: 从数的角度研究线段的和差 一般的,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和。 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差。 如果线段c 是线段a与b的和,记做c=a+b;线段a是线段c与b的差,记做a=c-b 从形的角度研究线段的和差 例1:如图,若不知线段a和b具体的长度,你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1)能作出线段c=a+b吗?(2)能作出线段d=b-a吗? (1)1.作射线AD.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 3.在射线BD上截取BC=b. (2)1.作线段AB=b 2.在线段AB上截取AC=a. 三 概念巩固 1.如图,C是线段AD上的一点 AC+CD= AD-CD= (3)DC= - AC (4)若AD=10,CD比AC长4,求AC。 思路一:从数的角度思考 解:∵CD比AC长4. ∴CD=AC+4. ∵AC+CD=AD ∴AC+AC+4=10 ∴AC=3. 思路二:从形的角度 解:∵CD比AC长4,在CD上截取BD=4 如图 ∴AC=CB ∵AB=AD-BD=10-4=6 ∴AC=AB÷2=6÷2=3. 四 研究特例 在上题中,AC=CB,则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性质: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CB=AB,或AB=2AC=2CB。 判定:C在线段AB上,若AC=CB,或AC= 1/2AB,或AB=2AC,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概念辨析:1.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AB=1:2( ) 2.C是平面上一点,若AC=CB,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 3.若C是直线AB上一点,若AC= 1/2 AB,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 五 综合应用 如图,C线段AB上一点,若P是线段AB的中点,AC=AB, (1)若AB=12cm,求线段CP的长。 (2)若CP=15cm,求AB。 如图C,P 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若P是线段AB的中点,Q是AC的中点, 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表示PQ? 如果CB=20,你会求PQ的长吗? 思路一:从形的角度 解:∵P,Q分别为AB和AC的中点 ∴AP= 1/2 AB,AQ= 1/2 AC ∴PQ=AP-AQ = 1/2 AB- 1/2 AC=1/2(AB-AC)= 1/2BC=10 思路二:从数的角度 解:设AQ=x, ∵Q是中点,则CQ=AQ=x ∴AB=AC+CB=2x+20 ∵P是中点,∴PB=1/2AB=x+10 ∴CP=CB-BP=20-(x+10)=10-x ∴PQ=CQ+CP=x+(10-x)=10. 六 小结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