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作业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作业设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4 18: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课题 26《诗词五首》 节次 第2-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知人论世:请根据下面表格整理诗歌的相关信息。 作者朝代全诗情感《饮酒》 《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参考答案: 《饮酒》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山水田园的向往热爱之情。 《春望》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忧国忧民之情。 《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唐代诗人,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战士的赞扬以及自己建功立业的决心。 《赤壁》作者杜牧,唐代诗人,诗人阐明英雄的成功需要机遇,也感叹自己空有才华,壮志难酬。 《渔家傲》作者李清照,宋代词人,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理想之境的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梳理五首诗词基本信息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背诵诗歌,完成以下诗句默写。 问君何能尔? 。 (2)采菊东篱下, 。 (3) ,欲辨已忘言。 (4)国破山河在, 。 (5)烽火连三月, 。 (6) ,浑欲不胜簪。 参考答案: (1)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 (3)此中有真意 (4)城春草木深 (5)家书抵万金 (6)白头搔更短 设计意图:落实基础,加强易错句子的复习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3.品读《春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杜甫因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因此被人们称为“诗史”,李白被称为“诗仙”。二人合称为“李杜”。 B.《春望》中首联运用对比手法,“破”和“在”形成对比,写出了物是人非、国破家亡之感。 C.“浑欲不胜簪”中的“浑”是“简直”的意思,“胜”意思是“承受”,此句表达了诗人无法排遣的苦闷以及思乡之情。 D.颈联运用夸张和对偶的手法,主要表现诗人期盼和平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A: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设计意图:赏析重点诗句,把握诗人情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群文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注:樽(zūn);觞(shāng);眄(miǎn,斜看);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扶老(手杖);憩(qì);遐(xiá);岫(xiù,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翳(yì,阴暗的样子);桓(huán)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和《饮酒》中哪句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认为陶渊明是“逃避主义者”,认为他逃避生活。请你结合以上三首诗歌和《饮酒》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陶渊明不是逃避人生,他想要逃避的仅仅是政治,而不是生活的本身。他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庭的怀抱里去。在他看来村落和炊烟让自己忘却世间的烦恼,即使自己带月荷锄,躬耕农事也自得其乐,此外闲适安逸、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也正是他所追求的,因此他不是逃避主义者。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法把握语言特征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2.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很多意象由于所表达的情感往往类似且固定,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类记忆。例如“月”、“家书”代表“思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请将下面常见意象进行分类。 雁门 羌笛 战马 孤城 田园 桑麻 绿树 东篱 行舟 鸿雁 乡书 寒蝉 柳树 梧桐 落花 子规 (1)边塞征战: (2)山水田园: (3)思乡怀远: (4)赠友送别: (5)伤春悲秋: 参考答案: (1)雁门 羌笛 战马 孤城 (2)田园 桑麻 绿树 东篱 (3)行舟 鸿雁 乡书 (4)寒蝉 行舟 柳树 (5)梧桐 落花 子规 设计意图:对常见意象分类和记忆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课题 《诗词五首》 节次 第2-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文学常识 (1) 回顾中国文学发展,历代有很多代表性的文学体式不断演变,耳熟能详的如:唐诗、 、 、明清小说。 (2)以 (朝代)划分诗歌,在此之前的叫做古体诗,在此之后的叫做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体诗随性而发,不讲究排比对偶和平仄。而近体诗有严格限制。 (3)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由 句组成的叫做绝句,通常律诗有 句,律诗中五字句的称为 ,律诗中七字句的称为 。律诗要求全诗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十句以上的律诗又叫做 。 (4)宋代流行的文学体裁是宋词,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为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等。代表词人有:辛弃疾、柳永、 等,和唐诗并称为 。 参考答案: (1)宋词 元曲 (2)唐朝 近体诗 (3)四 八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4)李清照 “双绝” 设计意图:文学常识积累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2.背诵诗歌,完成以下诗句默写。 (1)《雁门太守行》中表现敌军压城,我军处境艰难但士气高昂的句子是 , 。 (2)《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战士们誓死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是 , 。 (3)赤壁作为古战场,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很多经典传唱的诗句,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 。 (4)《渔家傲》中展现一幅极富浪漫色彩、辽阔壮美的云涛星河图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自将磨洗认前朝。 (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设计意图:理解基础上检测学生对基础语句的背诵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3.判断正误 (1)《雁门太守行》和《赤壁》都运用了用典的修辞。( ) (2)《饮酒》中的“真意”代表了陶渊明对山水田园之美的热爱、隐居山林的决心、淡泊名利和悠然闲适的心境。(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因感时和恨别而落泪难过,却用花鸟自比,这里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 (4)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5)《赤壁》中“铜雀春深锁二乔”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 ) (6)《渔家傲》将孤苦无依、家国担当、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相结合,全诗虚实结合。是一篇记梦佳作。( ) 参考答案: (1)√ (2)√ (3)√ (4)√ (5)×(闺怨诗:主要描写民间思妇的忧伤、少女怀春、思念亲人等类情感的诗歌,《赤壁》是咏史抒怀诗) (6)√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诗歌的手法和情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综合性学习 深圳某中学八年级某班的同学打算对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做一个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并在年级展示栏展出自己的成果。请你也积极加入其中。 请你为此次语文活动拟写一个宣传标语。 请同学们自己网上搜索杜甫的相关资料,做一张人物卡片(内容主要是杜甫的人物生平、名篇名句、创作成就等)。 结合以下诗文及自己网上搜索的杜甫其他作品,谈一谈你对杜甫“现实主义”风格的认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石壕吏(节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补:杜甫处于唐玄宗晚年,又历经安史之乱。一生不得志,空有远大抱负而不能实现。他个人性格正直,仕途不顺。忧国忧民,针砭时弊,久之便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 参考答案:略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性学习加强对杜甫的认识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2.比较下面两首诗并思考以下问题。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忆江南·江南好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比较《雁门太守行》的颔联和《忆江南》中的画线句子,两位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手法上有何共性? 李贺因为诗歌风格多怪异奇特且诗歌中喜欢与神仙鬼怪为伴,后人称他为“诗鬼”。请从《雁门太守行》中选择你认为最奇特的一句诗并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二者都运用了很多颜色的词语,从视觉效果分别描绘了两军激战的悲壮惨烈画面以及春日美丽的江南图景。 (2)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感受“色彩”在诗文中的运用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