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作业设计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作业设计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4 18: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课题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节次 第3-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记常识提素养 (1)孟子,战国时期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与 、 、 并称 “四书”。 (2)用楷书在田字格内工整抄写本文的论点: 参考答案: (1)思想,儒,《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设计意图:积累常识,提升语文素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释词义记方法 (1)用扩词法解词: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成语迁移解词: 寡助之至----寡廉鲜耻 兵革之利----兵革之祸 (3)意译变通法解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七里之郭:池非不深也: 亲戚畔之: (4)通假字:亲戚畔之 参考答案: (1)城:内城。 固:巩固。 威:震慑。 (2)寡:少。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冑、盾之类。 (3)环:包围。 委,放弃。去,离开。郭:外城。 池:护城河 亲戚:内外亲属。 (4)畔:同“叛”,背叛。 设计意图: 巩固重点字词掌握解词方法。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3.运用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法或意译法),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参考答案: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士兵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3)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4)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5)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设计意图: 巩固重点句,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材料链接作答。 材料链接: 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④之。……故从其四欲⑤,则远者自亲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 牧民 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②佚乐:使……安乐。③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选文认为“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中的________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参考答案: “人和”,从其四欲,要点:施行仁政(“得道”)。 设计意图: 拓展链接,提升思维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孟子的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请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有力量。 第二,列举战例吸引人,攻守正反,很具体。 第三,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气势,大气恢宏。 第四,层层深入,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设计意图:体会孟子雄辩的语言特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3.追本溯源 孟子主张“仁”,“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文字材料看, “仁”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甲骨文、小篆皆从人,从二,会二人相亲近,以人道相待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仁”。 《说文 人部》:“仁,亲也。从人,从二。”(仁,亲爱。由人、由二会意。)“仁”的本义是对人亲善、仁爱。《礼记 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论语 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后来发展为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如儒家提倡“仁爱”“仁政”等。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论语 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 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尽心上》) (3) 请你积累三个和“仁”相关的成语或名句。 参考答案: (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示例:爱亲人、爱他人、爱民众、爱万物(或亲亲、 仁民、爱物;或血缘之爱、人际之爱) (3)示例: 成语:仁至义尽,假仁假义,杀身成仁,仁义之师,一视同仁,大仁大义。 名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孔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老子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 孟子 设计意图:探究 “仁”的本源,提高素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课题 2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节次 第3-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基础积累 (1)请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 ) 贫贱( ) 丈夫之冠也( ) 不能淫( ) 妾妇之道( ) 往之女家( ) (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并试着读出语气。 ①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参考答案: (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yǎn ) 贫贱(jiàn ) 丈夫之冠也(guàn )不能淫( yín ) 妾妇之道(qiè ) 往之女家( rǔ ) (2)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设计意图: 积累字音,划分节奏,提高素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 ) (2)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今义: ) (3)一词多义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第一个为“”,第二个为“”) 居天下之广居 (第一个为“”,第二个为“”) (4)词类活用 ①富贵不能淫 ②贫贱不能移 ③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 (1)“女”同“汝”,你 (2)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3)一词多义 (第一个为“告诫”,第二个为“谨慎”) (第一个为“居住”,第二个为“住所”) (4)词类活用 ①淫: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惑乱,迷惑 使动用法 ②移: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③屈: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使动用法 设计意图: 解释词语,掌握方法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3.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1)(他们)一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 (2)能实现理想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设计意图:巩固重点句翻译,培养思维迁移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1)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 “大丈夫”的理解。 答: , 。 (2)联系实际,谈谈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孟子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答:, 。 参考答案:(1)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2)示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不能变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挫折,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跳杆,挑战它,战胜它。社会上也应多宣传这种不畏险阻战胜困难的事例,鞭挞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我们自己也应该遵守做人准则,提高品行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设计意图:拓展链接,提升思维。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2.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也肯定珍藏着“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敬仰的“大丈夫”形象,并举例说说他的事迹。(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皆可) 答:。 参考答案:如:岳飞、文天祥、闻一多,张桂梅等,事迹略。 设计意图:拓展积累,提高素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3.《富贵不能淫》和下面链接的短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阐述观点,试简要分析。 短文链接: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①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③延长,为恶者降年④不永?朕又闻桀、纣⑤帝王也,以匹夫⑥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⑦,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其事:治理国家的方法。②惟善是务:凡是好事,就认真去做。③福祚(zuò):福禄,福分。④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⑤桀、纣:桀,夏末代国王。纣,商末代国王。⑥匹夫:平常人。⑦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答: , 。 参考答案: 课文把“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阐述了“大丈夫必须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 连接短文把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将桀、纣与普通百姓对比,阐述了“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的观点。 设计意图: 对比拓展,思维迁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课题 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节次 第3—3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正音释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 傅说()胶鬲() 百里奚() 空乏() 拂乱() 曾益() 法家拂士() (2)巧解词,悟方法 ①扩词法: 百里奚举于市: 行拂乱其所为: ②成语迁移法: 荐贤举能——举于版筑之间: 不言而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所向无敌——敌国外患者: ③词类活用: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动心忍性: ④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 (1)畎亩(quǎn) 傅说(yuè)胶鬲(gé) 百里奚(xī) 空乏(kòng) 拂乱(fú)曾益(zēng) 法家拂士(bì) (2) ①集市;扰乱。 ②选拔、任用;了解、明白;匹敌、相当。 ③使……痛苦;使……劳累;使……经受饥饿;使……受到震撼;使……坚忍。 ④“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拂”同“弼”,辅佐。 设计意图:识记并积累重点字词,掌握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方法。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运用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删、换、调、补、变”,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3)(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4)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设计意图: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理解文言文重点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3.整体把握 (1)请结合课文内容填空,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六个名人 的事例来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二是。孟子认为人才不但是在中造就的,而且人的主观因素也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条件,即文中提到的“  , ,  ”的观点。接着文章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 ”的论断,阐明忧患意识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由此自然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2)迁移阅读,补充事实论据: 请从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列举一位在逆境中奋起的人物,简介其事例来证明文中的观点。 作品名称: 人物及事例:  参考答案: (1)出身低微却能担大任(出身低微,历艰苦磨炼终担重任);造就人才;治理国家;艰苦环境(困境);“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2)《红星照耀中国》;彭德怀九岁离家,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学徒等,经历了很多磨难。还曾被叛徒出卖,遭到逮捕,受尽刑罚也没有招供屈服。历经坎坷后彭德怀加入共产党,吃苦耐劳,才能出众,最终成为了一位具有卓越指挥才能的伟。 或:《名人传》;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他在逆境中不放弃,热爱音乐坚持创作,终成就伟大成为一代乐圣。 (另可以选择《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其他主要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简 爱》中的简 爱等。)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论点和论据。融会贯通所读文学作品,拓展迁移写出事实论据。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学完《<孟子>三章》后,小圳所在的班级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主题为“孟子有言”的趣味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孟子成语搜集】 《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请你搜集几个出自《孟子》的成语并积累下来。   (2)【孟子名言积累】 《孟子》为千百年来,学者必读之书,其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中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两句,摘抄下来。       参考答案: (1)舍生取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众叛亲离、出类拔萃、事半功倍、明察秋毫、杯水车薪、独善其身、尽信书不如无书、出类拔萃…… (2)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积累课文中的名言也可以) 设计意图:积累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及名言,更好地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2.人生是一次远航,当暴风骤雨袭来时,不同的心态可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请结合下面三则链接材料,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面对逆境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给你带来的启示。 【链接材料一】 9月2日,北航迎来了第一名2021级本科新生邢益凡。他在父母的陪伴下,提前入住校园爱心宿舍。 邢益凡立志要做中国的“霍金”,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世界。他今年18岁,体重却仅有18公斤。6个月大时,他被确诊为LAMA2-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渐冻症的一种)。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常年与病魔作斗争,克服稍有不慎骨头就会折断的危险,在学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成绩。中考时,从没参加过课外补习的邢益凡以全校最高分,考入吉林市第一中学;今年高考,他又以645分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节选自“环球时报”公众号文章) 【链接材料二】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称将彻底切断华为全球芯片供应链,华为心声社区官方微信号5月16日发文回应: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 (摘自网络新闻) 【链接材料三】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释】①虞:考虑,防范。②从:同“纵”。③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④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⑤殒(yǔn):死亡。 参考答案: 言之有成理即可。 示例:面对逆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贪图安乐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邢益凡与病魔作斗争而让自己变得更坚强,华为遭美国打压而更坚定,这是“生于忧患”的体现。而隋炀帝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这是“死于安乐”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把困难当作磨炼自身的机会,笑对挫折,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要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设计意图:考查结合文章主旨和链接材料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时事热点思考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