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实践作业设计(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实践作业设计(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15: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实践作业设计1
作业名称:探讨“网络词语”
二、作业目标:
1.搜集网络词语,理解网络词语的意思。
2.思考互联网对语言的影响。
3.学会将互联网语言运用到作文中。
三、作业内容
时间:3天
方法:运用网络收集
人员分工:按照日常分组情况进行分组,共四组
活动步骤: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以下资料:
第一组:查询什么是“网络词语”。搜集一些常见的或最近正在流行的网络词语,搞清楚意思。
第二组:搜集一些曾经流行,现在已经较少使用的网络词语,想想他们为什么会“受人冷落”。
第三组:搜集一些被收录到工具书中的网络词语,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述它们的意思。想一想:这些网络词语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第四组:写作文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网络词语?应如何使用网络词语?
其次,对收集到资料进行交流互换,形成自己的意见和思路。
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
作业验收
小组内分享交流;小组间分享交流;形成文字报告
作业指导
首先引导学生对网络词语进行了解,运用网络查询资料,初步体会网络的重要性,以及明白网络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的。
其次引导学生自行交换资料,互帮互助,并学会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可以自己提出质疑。
最后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进行小结。
活动过程
本次作业设计主要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只是预设,因此一笔带过。
首先确定作业名称、作业目标等基础信息
其次进行分组,并规定完成时间,确定活动步骤
再次由不同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查询,收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讨论。
最后小组间进行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辩驳,将收集的资料和观点形成书面报告,在上课时进行讨论。
成果展示
资料收集
第一组:
(1)网络词语含义:指的是“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
这类词语有的来源于某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网民借此表达自己的褒贬,有的起于键盘敲击的错误,进而干脆以谐音或简化的方式,构成一种简洁的表达;还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以调侃的方式造一个新词……由于每年年末都会有新闻媒体对当年的网络词语进行评选,再加上媒体等的聚焦,使得网络词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并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这种网络用语,通常分为几个大类:谐音型、拼音缩写型、象形动作型、英文缩写型、数字型、行业专用型。
常见的或者最近正在流行的网络词语有:
给力:①给以力量;给以支持。②出力;尽力。③带劲。
剁手党:专指沉溺于网络购物的人群。
吃瓜群众: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也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打call:泛指对某人的喜爱与应援。
佛系: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2、第二组:
(1)曾经流行现在很少用的网络词语:
大虾:“大侠”的谐音,指网龄比较长的,或者某一方面能力(如电脑技术、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的人才会得此称呼。
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不含贬义。
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2)原因
这些词语受“冷落”主要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词语明显过时。
3、第三组
(1)被收录到工具书中的词语:
卖萌:故作萌态以讨人喜欢
点赞:在网络上点击代表“赞”的标记表示称赞,泛指赞扬、支持。
初心:最初的心愿、信念
(2)独到之处:
这些词语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具备一定的内涵,是新一代网民创造的语言成果。
4、第四组
材料:不久前,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某省赛区,150万篇参赛作品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作文中使用了诸如“努力inɡ”(正在努力)等网络语,结果全被“刷下”。评委说,并非排斥网络语言,有些还挺有意思,但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实在是不忍卒读。
观点:网络词语富于创新,视觉效果突出,表达形式多样,比传统的语言词汇更富有创新性,更能体现出青春活力。因而网络语言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形式,我们也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真实的生活。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我之情,表自我之意。
成果交流
1.甲同学:补充材料
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不忘初心”“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柠檬精”“好嗨哟”“是个狼人”“雨女无瓜”“硬核”“996”“14亿护旗手”“断舍离”。
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锦鲤”“杠精”“skr”“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
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
乙同学:补充网络词语手冷落的原因
因为年轻人喜欢猎奇,追求新颖,每年都会有新的网络词语出现,那些随意性强,意义模糊不规范的网络词语就慢慢无人使用了。因而被冷落在所难免。
丙同学:对作文中是否可以运用网络词语有不同看法
网络语顾名思义是在“网上流行”的语言,它起源于网络,传播于网络,但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小众语言”,使用范围不会太广泛。网络语的形成一般是创造一个新词,或改变一种说法,它不会超越日常语言的控制力,也不会改变日常生活话语系统。因此,不用担心网络语会撼动传统语言的地位。“网络词语”写进作文,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表现。随着我们长大成人,这些词语自然而然会脱离“作文网络圈”。
丁同学:对作文中是否可以运用网络词语有不同看法
作文讲究的是文学味,掺进了网络语言的文章则会失其雅致,而过于简单的数字化表达,则将中国文字丰富的含义偏废了。另外,作为青少年,正处于学习语言的起步阶段,这样随意的、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很难让他们体会汉语的魅力和语言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