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素养综合检测
范围:第14课至第17课 满分100分 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颓唐(tuí) 暂时(zàn)
绿釉(yòu) 俯瞰(kàn)
B.差使(chāi) 凋谢(diāo)
鲜腴(yú) 秀颀(jīn)
C.马褂(guà) 鸡(zōnɡ)
飓风(jù) 惆怅(zhōu)
D.耸立(sǒnɡ) 濒临(pín)
密匝匝(zā) 蹒跚(pán)
2.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迂腐 吆喝 辟邪 纵横绝荡
B.松懈 奉献 驻扎 素未谋面
C.交卸 狼籍 赋闲 触目伤怀
D.俯瞰 遏制 点缀 神彩飞扬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拿到试卷,李林对着那几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只见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峰峦簇拥,怪石危立,宛若凝固的惊涛骇浪。
C.每一起案件的侦办过程都需要有不折不挠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分析研判,最终才能将违法犯罪分子全部绳之以法。
D.伴着迎春花在风中欢笑着舞蹈,2022的春天悄然莅临,希望便开始在每一个人心中潜滋暗长。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了解航空的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顾诵芬说,“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
B.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开放运行。
C.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英雄,到奔赴偏远地区播撒梦想的支教群体,无数事实表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
D.本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5.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蕴含温暖,不起眼的一件物品饱含真情。它们悄无声息地治愈了我们的心灵。虽然这个世界千疮百孔,也有人对你真心以待,给你无微不至的关心。所以,在前行的路上,你应该抬起头来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放慢脚步去感受身边的温情,这样就会收获惊喜。
A. 文中加点词语“治愈”“感受”都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饱含真情”是动宾短语,“千疮百孔”是并列短语。
C.“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蕴含温暖”一句中,“不经意间”是状语。
D.“虽然这个世界千疮百孔,也有人对你真心以待”一句没有语病。
6. 阅读《海浪》的节选部分,仿照诗句,续写一节诗。要求内容贴切,结构相似。(3分)
海 浪
海浪是娃娃,
手牵手,笑着,
一起跑过来。
海浪是橡皮擦,
把沙上的字,
都擦去了。
7.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激活了思维。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9分)
(1)设计活动环节。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充设计两个恰当的环节。(4分)
环节一:开展“互联网新闻”展播会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开展“互联网图片”解读比赛
(2)在“互联网新闻”展播会环节,李丽同学向同学们展示了搜集的一则缺标题的新闻,请你帮助他拟写新闻标题。(20字以内)(2分)
财联社2022年2月16日电 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的委员布雷顿当地时间15日宣布,欧盟将推出“安全星座”计划,建设一个基于卫星通信的覆盖全欧洲及非洲部分地区的互联网。这项计划将在未来十年内发射2万颗低轨道卫星,总投资约60亿欧元。
答:
(3)在“互联网图片”解读比赛现场,假如你看到了下面这幅漫画,请你拿起话筒,勇敢解读:先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后揭示其寓意。(3分)
答: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3分)
背影(节选)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8. 说说选文第②—③段的作用。(3分)
答:
9.作者在第④段中“但他终于不放心”“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出现了两个“终于”,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分)
答:
10. 第⑤段中,作者写了父亲送“我”上车时的一系列小事,比如照看行李、 、 等。(2分)
11. 作者两次说自己太“聪明”,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2.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表明父亲对茶房的不喜欢。
B.写父亲“嘱咐”“踌躇”等,表明父亲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
C.作者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是为了表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D.作者对“勾留南京”一笔带过,是为了表现家人们心情沮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梨树,甜了一方山水
李 汀
①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坐在阴凉里,看阳光在梨树叶子上流光溢彩,听一树蝉鸣时高时低。从幽幽的青石板小路走进小院,白墙青瓦的小木楼,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见有人进了院子,赶快让座。快来,快来,这梨树下有细风,凉快呢。
②没等我们坐下来,老陈伸手摘了梨树上一颗梨子递过来。一尝,入口化渣,满口汁水,一行人连口称赞:好吃,好吃。老陈笑说:老梨树结的。
③坐在梨树下,老陈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梨树是爷爷栽下的,院子改造了好几回,可这梨树一直长在这里。只要说,陈家梨树那户人家,村里无人不知。地里干活累了,回到院子里,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劳累顿时消了一截。人越活越老,这梨树却精神得很,越活越挺拔。一次,见老树干上抽出一股新枝来,这新枝开花、结果,结了好大一颗梨子呢。你看,梨子多美,多像一盏盏灯!
④我们抬头一看,树枝上一颗颗梨子在阳光里晃动,仿佛有光在摇曳。小院子周围全是挂满“灯”的梨树,收梨子的车子就停在树下,人们咧着嘴笑,摘满一篮子梨子,就递给车上的人。树枝摇晃拍打着车子,有梨子掉在人们头上,惊起一片爽朗的笑声。整个村庄弥漫着一阵阵梨香。
⑤老陈笑着说:村子里上千亩的梨树,都快四五十年了。想想,那时候自己三十多岁,栽梨树还真是不容易,每一棵梨树都有一个故事。
⑥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这是最早栽下的梨树了。那时候,村里人还喊我小陈。大家说,小陈,梨树能当饭吃 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记得1984年,雪梨大户卢履清去北京参会,还把这梨子带到北京呢!老陈笑呵呵地说: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
⑦一号树,就是示范树,就是带头树。这一园子的梨树,这一半坡的梨树,春天,满树白雪;初秋,果实摇曳。让人一看,心里总是满满当当的激动。
⑧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
⑨跟随老陈在梨树园里转悠,有一种甜润的气息充满心田。走到一棵歪脖子梨树下,老陈停下来,慢慢讲述起来。别小看这棵梨树,它是坚强树。栽了三回,才栽活。湿地栽树,开始看长得好好的,长着长着,就缩回去了。后来先排水,地里垫上一层枯草树叶,再刨坑栽树,终于在这地里把梨树栽活了。老陈露出一脸的骄傲,一阵风吹来,歪脖子梨树摇晃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致意。
⑩我把我的感觉告诉老陈,他哈哈一笑说:当然,它们都认识我这老头子了。
说着,老陈带我们来到梨园山腰一老井处,见一股细水从一岩石缝流出,水光闪烁。侧耳细听,似有轻轻的水流声。令人惊奇的是岩石上有一老树,数丈之高,树身需两人合抱,树根却把这岩石团团抱住。岩石多洞,每个洞里都是老树的根须。老陈笑笑说:村里人看重这树呢。啥子树,大家猜猜吧。冬青树 香樟树 老陈摇摇头,又笑笑说:梨树,野砂梨树。一行人一脸迷惑,异口同声地重复道:野砂梨树
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
野砂梨,果皮褐色,拳头大小,汁多,酸甜。而清朝的《苍溪县志》载雪梨:“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由酸到甜,由砂梨到雪梨,梨子相伴人类走过了多么漫长的路程。由此看来,那时的苍溪雪梨已经在不断选育优化,品种众多了。到如今,有了早熟翠冠梨、中熟黄金梨,以及晚熟雪梨。不过,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记得家乡集市上,卖雪梨不带称,而是按个卖。将一颗一颗雪梨摆于地上,小的,一斤多;大的,两三斤呢。椭圆形的雪梨,就像一盏盏的马灯,站在地上等着上门的顾客。
老陈乐呵呵地说: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我老陈就干了一件事,种了一辈子的梨树。
梨园小路上走来一行人,有人高喊:老陈,老陈,出来领奖了!
七十多岁的老陈,几步跨出梨园,激动地说:吼这么大声干啥 啥子奖,我一个老头子还有奖吗
原来,是乡党委王书记带着几个同志,来给老陈送“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金灿灿的纪念章挂在老陈脖子上,老陈一个劲摸着纪念章,激动得泪眼汪汪。
王书记也激动地说: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
看看一行人,看看满山坡的梨树,老陈深深鞠躬。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
(选自《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18日第20版)
13.阅读选文,将下面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对 象 外形特点
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 ①
② 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
14.从描写角度,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5. 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味语言。(6分)
(1)地里干活累了,回到院子里,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劳累顿时消了一截。(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
(2)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自选角度赏析句子)
答:
(3)椭圆形的雪梨,就像一盏盏的马灯,站在地上等着上门的顾客。(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答:
16.第段引用清朝《苍溪县志》里对雪梨的记载有什么好处 (3分)
答:
17. 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标题“梨树,甜了一方山水”的理解。(2分)
答:
18. 作者为什么说“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 文章中的梨树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白杨树有什么不同 (3分)
[链接材料]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摘自茅盾《白杨礼赞》
答:
三、写作(40分)
19.语文老师陈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指导写作的时候,她经常拟写“写作任务单”,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或学习中的“痛点”问题,并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考,达到“以文解惑,以文助人”的目的。
下面是陈老师拟定的一份“写作任务单”,请你根据这份任务单写一篇作文。
写作任务单
“痛点”问题:一些同学内心缺乏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畏惧感,总感觉到压力大,觉得自己不可能成功。
写作目标:或叙写自己的经历,或讲述别人的故事,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让缺乏自信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增强自信,战胜自我。
写作要求:
①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忌无病呻吟,忌空洞说教。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全解全析
1.A B.颀qí。C.惆chóu。D.濒bīn。
2.B A.绝→决。C.籍→藉。D.彩→采。
3.A 妙手偶得:指文学修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D “或”前的顿号应为逗号。
5.C “不经意间”是定语。
6.(示例)海浪是糊涂虫,/把很美很美的贝壳,/忘在了沙滩上。
解析 本诗以海浪为意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海浪的特点,表达对海浪的喜欢。在理解诗所表达的主题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注意补句要在文风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语言要富有和谐的音韵美。
7.(1)(示例)举行“互联网网络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拥抱网络,健康成长”手抄报比赛 举行“互联网诗歌”朗诵比赛 举行“网络技术”讲座(写出两个即可)
(2)(示例)欧盟推出“安全星座”计划发展太空互联网
(3)(示例)画面中,一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之中,但他的四肢分别被写着“家庭”“教育”“技术”“法律”的手拉着。这幅漫画意在说明要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家庭、教育、技术、法律的共同努力。
解析 (1)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切合可行的活动。
(2)抓住导语——第一句话,采用“何人做何事”的基本格式作答即可。何人:欧盟。何事:推出“安全星座”计划发展太空互联网。注意字数限制。
(3)要细心观察图画。画面中央是一个呈飞行状态的青少年,他扬起头,奋力冲向前方,前方是竖立的被夸大的手机,屏幕上有六个字“沉迷网络游戏”,青少年的四肢分别被不同的“手”紧紧握住,这些手分别代表“家庭”“教育”“技术”“法律”。漫画寓意明确,即要使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需要家庭、教育、技术、法律的共同努力。
8.通过写祖母去世、父亲卸职、家中惨淡的光景,烘托悲凉的气氛,为下文写父亲的背影做铺垫,突出父爱的深沉。
解析 选文第②—③段不仅指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加强文章的真实性,也为读者交代清楚了祖母去世、父亲卸职、家中惨淡的故事背景,表现出父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两段中对家庭变故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杂乱的环境氛围,而父亲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中反过来安慰“我”“天无绝人之路”,处处为“我”着想,这为下文写父亲的背影做铺垫,更突出父亲的坚韧与父爱的深沉。
9.我读出了父亲犹豫反复的心理过程,进而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细致、深沉、含蓄的爱。
解析 根据“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等句可知,父亲因为事忙,本不打算送“我”,但因为放心不下“我”,最终决定亲自送“我”,两个“终于”强调了父亲送“我”时犹豫反复的心理过程,这样的细节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细致、深沉、含蓄的爱。
10.拣定座位 嘱托茶房
解析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一句可概括为:拣定座位。“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可概括为:嘱托茶房。
11.运用反语,“聪明”实为糊涂,强调了现在的“我”对当年的“我”不理解父亲爱子之心的后悔(悔恨、自责)。
解析 这两个“聪明”运用反语,这里是作者认为自己愚蠢、不懂事。这里的“聪明”是作者的自嘲,反映了作者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如今明白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不免遗憾、自责。因此作者两次说自己太“聪明”,是抒发自己的内疚之情,强调了现在的“我”对当年的“我”不理解父亲爱子之心的后悔(悔恨、自责)。
12.B A.“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表明父亲对茶房不放心,要亲自去送“我”,体现出父亲深沉、细致的爱。C.作者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是为了说明父亲完全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的关怀细致周到。D.作者对“勾留南京”一笔带过,不是为了表现家人们心情沮丧,而是“勾留南京”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13.①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 ②田坎上的梨树
解析 ①处:由第①段“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可知,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的特点是“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②处:由第⑥段“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树枝沧桑蜿蜒”可知,这里描述的对象是田坎上的梨树。
14.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小院清新宜人的气氛,为下文写梨树做了铺垫。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老陈的惬意、热情、真诚,也照应了第一句话中的“畅快”。
解析 由“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幽幽的青石板小路”“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可确定为环境描写,环境描写通常有交代写作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根据“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以及“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可知,这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也为下文描写梨树做了铺垫。由“坐”“眯”“哼”“快来,快来,这梨树下有细风,凉快呢”等可知采用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表现其惬意,照应了段首句中的“畅快”。“赶快让座”“快来,快来”表现其真诚、热情。
15. (1)顿时,“立刻、马上”的意思,强调时间短促,写出了梨树给人带来的那种舒适愉悦之感,侧面表现了老陈内心的兴奋、自豪之情。(意思对即可)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梨树对果园的坚守,表达了作者对老梨树的赞美之情。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像马灯”形象地写出了雪梨的形状和个大,“站在地上等”生动地表现了老陈对雪梨的喜爱,以及他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1)首先释词,理解“顿时”强调了时间极短;然后结合语境体会“劳累”消了一截的原因是“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进而体会梨树给人的感受,以及老陈当时的内心情感。(2)根据“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守着”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梨树”拟人化;由“守着”可见老梨树的坚守,亦可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3)根据“雪梨,就像一盏盏的马灯”可确定为比喻,写出了雪梨的形状和个大的特点,根据“站在地上等”可确定为拟人,说明在老陈眼里,一个个雪梨有了人的可爱情态,包含着老陈对雪梨的喜爱之情,也包含着老陈的自豪、喜悦之情。
16. 引用清朝的《苍溪县志》,一是写出了雪梨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特点;二是说明梨子陪伴人类走过了漫长的路程,不断选育优化;三是抒发了作者对雪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四是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根据记载的具体内容可知,写出了雪梨的特点;根据对雪梨的记载可知,梨子陪伴人类走过了漫长的路程,不断选育优化;根据引述部分对梨子的描述用词精美可知,抒发了作者对雪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7. 梨树使一方百姓走上富裕之路;表达作者对梨树和老陈的赞美之情。
解析 根据本文第⑥段“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和第⑧段“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以及第段“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等可知,老陈带领大家种植梨树脱贫致富,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表达作者对梨树和老陈的赞美之情。
18. 老陈见证了村里梨树种植与梨园规模的扩大;他热情奉献,带领大家靠种梨树致富奔小康。不同:文章中的梨树坚强,为人提供阴凉,贡献甜美的果实,让百姓走上致富道路;[链接材料]中的白杨树笔直,不惧风雪,参天耸立。
解析 (1)根据本文第⑥段“我不服那口气……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第段“老陈接着说……多艰辛的过程啊”可知,老陈见证了村里梨树种植与梨园规模的扩大;根据第段“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第段“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体现出他热情奉献,带领大家靠种梨树致富奔小康。(2)不同点:根据[链接材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可知,白杨树有着笔直、不惧风雪、参天耸立的特点。根据本文第①段“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可知,梨树为人提供阴凉;根据第段“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可知,梨树贡献甜美的果实;根据第⑧段“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可知,梨树让百姓走上致富道路。
19.[写作指导] 注重审题。注意把握话题“痛点”的内涵,任务单中已明确“痛点”问题为“缺乏自信,做事畏惧”。据此可立足自信叙述自身经历或别人的故事,可阐述观点,增强读者的自信心。
注意拟题。拟题原则:题目力避呆板平庸。可着眼于“春天”“阳光”“风景”“芳香”等富有意蕴的词语拟题。本文要突出的是自信,可借用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会当凌绝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