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培优提高”讲义(二):太阳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培优提高”讲义(二):太阳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7 08: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太阳系的形成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内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并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阳系天体系统。
支持依据:太阳的自转方向和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方向一致;
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位于同一平面上。
2、“灾变说”
内容:认为太阳的系的形成是宇宙间某种引起巨大变化的偶然事件的后果。
最早提出的是法国布丰1745年提出的彗星说:认为一颗大彗星掠碰太阳使它自转起来,而碰出的太阳物质在绕转过程中形成了行星和卫星。
反驳依据:各种灾变说都未能解释太阳系角动量特殊分布的特征,并且用外在的偶然因素来解释太阳系的起源,在科学上是没有根据的,在哲学上也是违背辩证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
恒星的演化
1、恒星的演化过程
诞生:始于巨分子云,星云内部在某些事件下可能造成引力塌缩,吸引大量周围物质。
成长:核心物质不断增多,温度持续升高,当核心收缩到类似与太阳大小时,形成原恒星。
成熟:原恒星不断收缩,内部温度和压力升到很高,引发氢燃烧,形成主序星,再到中年期时形成红巨星,超巨星。
衰老、死亡:燃料耗尽,走向消亡。晚年到死亡以三种可能的冷态之一为终结: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2、太阳未来的演化过程(中小质量恒星演化过程)
星云→原恒星→ 主序星→ 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3、大质量恒星演化过程
星云→原恒星→主序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例1、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如图是今年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
例2、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极冠,会周期性地消长。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B. 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长一倍左右
C. 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烧
D. 火星表层上的成分与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
例3、小明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下表信息,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运行周期进行了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行星 直径(千米) 自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天”为单位) 公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年”为单位)
水星 4878 59 0.24
金星 12104 243 0.62
地球 12756 1 1
火星 6794 1.03 1.9
A.行星直径越大,自转周期越长 B.行星直径越大,公转周期越长
C.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自转周期越长 D.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例4、下列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的信息,分析图表信息,推断正的是( )
行星 直径(千米)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6千米)
水星 4879 58
金星 12104 108
地球 12756 150
火星 6794 228
A.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B.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D.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1.对地球和宇宙的有关认识和猜想,已被大家广为认可的是( )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②从俯视看银河系的形状是旋涡状,图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
③“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④宇宙是起源于有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2.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蓝巨星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3.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4.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大恒星的演变过程为( )
A.大恒星——红巨星——中子星——黑洞
B.大恒星——超新星——超红巨星——中子星或黑洞
C.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D.大恒星——中子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5.读下面恒星质量与其寿命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________。
(2)质量大的恒星寿命________(填“较长”或“较短”)。
(3)若某恒星的质量为太阳的1.5倍,根据图分析它的寿命约为________年。
1.4月1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3颗最像地球可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地球”。“新地球”和地球都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彗星 D.卫星
2.关于恒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B.恒星本身不发光
C.恒星发光发热
D.在晚上,如果不借助天文仪器,就很难发现恒星在星空中的位置变化
3.天文学家认为,恒星在诞生之初会像人类的同卵多胞胎一样有着一个或多个孪生“兄弟”。最近,一颗编号为“HD 162826”的恒星被确定为太阳的孪生“兄弟”。以下不能用以确认“HD 162826”为太阳孪生“兄弟”身份的是( )
A.质量和太阳相近 B.年龄和太阳相同
C.化学成分和太阳相似 D.形成位置和太阳相吻合
4.如图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它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恒星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太阳和太阳系会永久存在 D.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
5.研究发现,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种恒星中寿命最短的是(  )
恒星 质量(与太阳相比的倍数)
天狼 A 星 2.14
天狼 B 星 1.05
织女星 2.13
牛郎星 1.79
A.天狼 A 星 B.天狼 B 星 C.织女星 D.牛郎星
6.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答案及解析
例1、A
【解析】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解答】可能形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恒星灭亡的过程中坍塌可能会形成黑洞;故A符合题意;
例2、A
【解析】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板冠,会周期性的消长.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
例3、D
【解析】AC.行星的自转周期规律:行星的质量越大,离太阳的平均半径距离越远,自转越快,反之,就越慢,AC错误;
BD.引力影响公转的速度,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大,因此当行星离太阳近时,公转就越快;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题中的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远到近排列为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公转周期由长到短排列为火星、地球、金星、水星。B错误,D正确。
例4、B
【解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哈雷彗星。
【解答】由图可知,公转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行星直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其距离太阳的距离由远到近依次为: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可以得出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1.D
【解析】①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故正确;
②从俯视看银河系的形状是旋涡状,图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故正确;
③“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故正确;
④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起源于有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故正确;
2.B
【解答】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故其能发光发热,属于恒星。
3.C
【解析】A.木星与冥王星没有从属关系,故A错误;
B.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应排在银河系之后,故B错误;
C.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故C正确;
D.地球和哈雷彗星没有从属关系,它们都是太阳系的行星,故D错误。
4.C
【解析】恒星演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解答】大恒星在进入晚年会形成超红巨星,随后爆发成超新星,超新星爆炸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星核,称为“中子星”,质量更大的恒星爆炸后将形成黑洞。
5.(1)质量(2)较短(3)50亿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质量约为太阳一半的恒星寿命可达150亿年,与太阳差不多的可达100亿年,质量约为太阳2倍的,只有25亿年左右。
【解答】(1)由图分析可知,质量约为太阳一半的恒星寿命可达150亿年,与太阳差不多的可达100亿年,质量约为太阳2倍的,只有25亿年左右,故可得: 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
(2)分析可得: 质量大的恒星寿命较短。
(3) 若某恒星的质量为太阳的1.5倍,根据图分析它的寿命约为50亿年。
1.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属于行星,故选B。
2.B
【解析】AD.我们观察到恒星相对位置似乎不变,实际上它们的位置是运动的,由于恒星离我们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故AD 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发热,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C不符合题意。
3.A
【解析】恒星HD 162826质量比太阳大15%左右,也就是说这是太阳的大哥,它距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10光年,相对来说这个距离还比较近,星等是6.7等,位于武仙座方向。
【解答】天文学家们对每一颗恒星的大气化学成分进行精确地测量;要想被确认为太阳的“兄弟”,这颗恒星在大约46亿年之前的位置必须与太阳当时的位置相切合,但与此同时这颗恒星的年龄也必须是与太阳相同的,另外它的化学成分丰度,如铁,硅,氧和其他重元素的丰度都应当是相接近的,但恒星HD 162826质量比太阳大15%左右;因此被确定为太阳的孪生“兄弟”的编号为“HD 162826”的恒星具有BCD三个特点;可见上述四个答案中只有A是错误的。
4.D
【解析】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A不符合题意。
B、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B不符合题意。
C、太阳和太阳系并不会永久存在,C不符合题意。
D、宇宙的确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D符合题意。
5.A
【解析】根据恒星质量与寿命关系图可知,恒星的质量越大,其寿命越短。表格中天狼A星的质量是2.14,质量最大,因此天狼A星的寿命最短。故选A。
6.碰撞说,环形山(月坑)。
【解析】(1)从左向右看,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运动时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
(2)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不会像落向地球时克服摩擦做功而烧毁,故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故称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环形山。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培优提高”讲义(二)
太阳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