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的演化
1、地球形成初期
(1)时间
太阳的形成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氢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坍缩的质量大多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一边旋转一边摊平,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流星体和其他太阳系小天体。星云假说主张,地球这样的微行星起源于吸积坍缩后剩下的由气体、冰粒、尘埃形成的直径为一至十千米的块状物。
(2)特点
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浆组成的“海洋”,而并非现在认知的水
(3)地球形成初期发生的变化
原始地壳:太古宙起地球表面开始冷却凝固,形成坚硬的岩石
原始大气:火山爆发所释放的气体形成了次生大气。最初的大气可能由水汽、二氧化碳、氮组成
原始海洋:水汽的蒸发加速了地表的冷却,待到充分冷却后,暴雨连续下了成千上万年,雨水灌满了盆地,形成了海洋。
2、地壳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
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
演化历史:
太古代(距今约25亿年之前)
太古代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既广泛又强烈;火山喷发频繁,故使大气圈和水圈才得以形成。
当时的大气圈可能富含碳酸气、水蒸汽和火山尘埃,只有少量的氮和非生物成因的氧。海水也是酸性矿化水(后来才逐渐被中和),陆地是灼热的,荒芜的。在某些适宜的浅海环境中,有些无机物质经过化学演化跃变为有机物质(蛋白质和核酸),进而发展为有生命的原核细胞,构成一些形态简单的无真正细胞核的细菌和蓝藻。
元古代(距今25亿—6亿年前)
大陆性地壳逐渐由小变大,从薄增厚,火山活动相对减少,岩性也从偏基性向偏酸性转化。
这时原核生物已进化为真核生物,嫌气生物转化为喜氧生物,物种数量也从少增多。这时地球上的植物界第一次得到大发展,出现了数量较多的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较原始的低等植物,如绿藻、轮藻、褐藻、红藻等。原始动物也出现了。如澳洲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其中有海绵、水母、节虫、扁虫及软体珊瑚等水生无脊索动物化石。
古生代(距今6亿—2.3亿年前)
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寒武纪时泛大陆发生分裂,在南部成为冈瓦纳大陆,北部分为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大陆,彼此间被前海西海、前加里东海、前乌拉尔海和前特提斯海(前古地中海)所分隔。
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等生物
中生代(距今2.3亿—7千万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侏罗-白垩纪,南美洲与非洲分裂,南大西洋开始扩张。非洲和印度在侏罗纪时也与南极洲和澳洲(二者仍在一起)脱离,开始形成印度洋。中生代各地都有强烈的造山运动,欧洲有旧阿尔卑斯运动,美洲为内华达运动和拉拉米运动,中国为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
古生代末出现的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已成为最繁盛的门类,它们靠种子繁殖,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更适于陆地的生境。
整个中生代,爬行动物成为当时最繁盛的脊索动物。
新生代(7千万年前—21世纪)
新生代包括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是距今最近的一个代。
在第三纪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大规模的造山运动),欧洲称为新阿尔卑斯运动,亚洲称喜马拉雅运动。在古地中海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和环太平洋带形成一系列巨大的褶皱山体。
鸟类、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出现,人类诞生。
二、生命的起源
1、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
(1)创造论
否认一切的事物是自然形成的说法。它认为哪怕是正在呼吸的空气,也是需要被创造才得以产生。比如基督教的上帝
(2)自然发生说
又称“自生论”或“无生源论”,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亚里士多德说的“……有些鱼由淤泥及砂砾发育而成”。中世纪有人认为树叶落入水中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等。
否定: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将肉汤置于烧瓶中加热,沸腾后让其冷却,如果将烧瓶开口放置,肉汤中很快就繁殖生长出许多微生物;但如果在瓶口加上一个棉塞,再进行同样的实验,肉汤中就没有微生物繁殖。巴斯德认为,肉汤中的小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3)化学起源说
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进行的,这一过程教材中已有叙述,这里不再重复。米勒的模拟实验可证。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实验室不可证)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实验室不可证)
【米勒实验】
米勒在他的实验中假设在生命起源之初大气层中只有氰气,氨气和水蒸气等物,其中并没有氧气等,当他把这些气体放入模拟的大气层中并通电引爆后,发现其中产生了些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认为生命是从无到有的理论将可确立了。证明小分子无机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即原始生命可以在没有生命的自然条件下产生。
(4)宇宙生命论(或泛生说)
提倡“一切生命来自生命”的观点,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飞来”。
(5)宇生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于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持这种假说的学者认为,某些微生物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落入地球,从而使地球有了初始的生命。
(6)热泉生态系统
生命的起源可能与热泉生态系统有关,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提出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发现了几处深海热泉,在这些热泉里生活着众多的生物,包括管栖蠕虫、蛤类和细菌等兴旺发达的生物群落。
由此,部分学者认为,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不仅可以为生命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而且还可以避免地外物体撞击地球时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因此热泉生态系统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场所。但另一些学者认为,生命可能是从地球表面产生,随后就蔓延到深海热泉喷口周围。以后的撞击毁灭了地球表面所有的生命,只有隐藏在深海喷口附近的生物得以保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例1、如图所示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利用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例2、下面关于地球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初海洋的水来自彗星
B.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构成是相同的
C.地球形成之初已经有大片的陆地
D.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在植物出现后逐渐增多的
例3、生命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学说主要有“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宙胚种说”、“化学进化学假说”等。
下面是两个著名的实验和事实,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①巴斯德实验:如图所示,意大利生物学家巴斯德将肉汤置于烧瓶中煮沸后冷却,如果将烧瓶口上加一根细长弯曲的玻璃管,结果肉汤中没有微生物繁殖;如果敞口放置,肉汤中很快生长出许多微生物。
②1959年9月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一颗陨石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六种是构成生物的蛋白质所必需的。
(1)巴斯德实验可作为哪个学说的反面例证?请简述理由。
。
(2)澳大利亚的陨石可作为哪个学说成立的证据?请简述理由。
。
1.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成分基本一致的气体,放入真空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模拟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地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可以供给呼吸 B.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在该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该过程形成了原始生命
2.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了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栖居的证据,请你猜测一下,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发现了( )
A.曾被水浸润过的痕迹 B.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C.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D.适合生命呼吸的空气
3.下面是小勇同学学习了《生命起源与进化》后总结的观点,小旭同学说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
A.生命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同源器官的发现
B.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C.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
D.米勒的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4.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 )
A.原始海洋、陆地 B.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5.原始大气与空气相比较,没有的气体成分是( )
A.氢气 B.甲烷 C.氧气 D.二氧化碳
6.在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原始生命的物质可能是( )
A.氨气和氢气 B.原始蛋白质和原始核酸C.葡萄糖和氨基酸 D.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7.地球上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区别是( )
A.没有氮气 B.没有臭氧 C.没有氧气 D.以上三项都有
8.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测,原始地球空气的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下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图)。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法代替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_ _(选填“黑箱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
(2)如果在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__ __。
(3)在绝大多数的实验中,往往用水作为冷却剂,主要原因是__ __。
(4)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角度,观察到实验收集到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
(5)1972年米勒又开始做另一个实验: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 。
1.由吴京主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获得了极佳口碑。影片中介绍因为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即将毁灭,所以人类寻找新的栖息地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厚度,适宜呼吸的大气
C.充足的水 D.新栖息地所在的星球自转一周时间为24小时
2.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热点。有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外星球”,以下不支持该论点的是( )
A.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B.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C.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
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3.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 )
A.喷射的火山 B.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 D.原始陆地
4.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以下哪一项证据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 )
A.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B.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C.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
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5.原始地球表面遭受强烈紫外线照射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特别强 B.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层
C.原始地球表面的温度特别高 D.原始大气中没有臭氧层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可能是( )
A.异养厌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需氧型
7.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模拟实验”。米勒试验装置中左上方大容器内模拟了______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______。进行火化放电模拟闪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______。
(2)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______,冷凝后获得了氨基酸。通过这个试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根据米勒的试验,部分学者提出了化学起源学说,他们认为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______→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8.下图是生命化学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____。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____。
(2)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____。
(3)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是由原始大气的各成分形成____,第二阶段是由____形成____,第三阶段是由____形成_____,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4)你认为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____。
(5)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_____。
(6)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A
【解析】A.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没有氧气,A错误。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B正确。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C正确。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D正确。
例2、D
【解析】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进行光合作用并逐渐占有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
例3、(1)巴斯德实验可作为“自然发生学说”的反面例证。(2)澳大利亚的陨石可作为“宇宙胚种说”学说成立的证据。
【解析】(1)巴斯德把煮沸灭菌的肉汤密封起来,发现细菌不能在肉汤里自我再生。这个实验证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衍需要有母体细菌的存在,新的生命不可能自发地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2)宇宙胚种说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
1.B
【解析】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不能供给呼吸,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混合气体中原来没有氨基酸,一个星期后生成了氨基酸,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米勒实验过程中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没有形成原始生命,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行星适合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等知识点.A项液态水的存在,是适合生命栖居的重要依据,D项火星的大气并非以氧氮为主,因此不适合生物呼吸。
3.A
【解析】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符合题意.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是出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等生命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不符合题意.
D、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由上可知,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原始大气层、原始海洋.可见D符合题意。
5.C
【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选C。
6.B
【解析】由于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所以在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原始生命的物质可能是原始蛋白质和原始核酸。
7.D
【解析】 在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臭氧、氮气。
8.(1)模拟实验 (2)爆炸 (3)比热大、成本低 (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分子(原始生命物质) (5)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生命物质)也可能起源于冰中(低温条件下)
【解析】米勒的实验证明在原始大气情况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其中甲烷、氨、氢气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冷凝器模拟了降雨,装置下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
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地球上有机大分子形成多分子独立的体系。生命起源的第四步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多分子独立的体系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1.D
【解析】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故选择答案D。
2.D
【解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的观点中,就有一种观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也有了一些证据。如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等。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都能够证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故A、B、C不符合题意;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所能证明的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而不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C
【解析】原始大气是没有臭氧的,故不能防止紫外线。而因为海洋中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避免了紫外线的辐射,使原始海洋成了原始生命的摇篮。
4.D
【解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的观点中,就有一种观点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也有了一些证据.如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等.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都能够证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故A、B、C三个选项都不合题意.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所能证明的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而不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故符合题意.故选D.
5.D
【解析】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具有阻挡紫外线的作用,而原始大气中不含臭氧。
6.A
【解析】由于原始生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所以是异养型,且在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的存在,所以原始生命是厌氧型的。
7.原始大气 氧气 能量 原始海洋 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有机小分子物质
【解析】(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因为现在的大气与原始大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米勒是通过模拟原始大气成分进行实验的,属于模拟实验;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因此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
(2)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氨基酸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因此,“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合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可以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
(3)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8.水蒸气、氢、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通过火山爆发喷出来的 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多分子体系的原始生命 第三阶段:由有机大分子物质形成原始生命 A由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由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解析】(1)、(2)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4)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因此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是生命起源的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步骤。
(5)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几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6)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培优提高”讲义(三)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