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梦回繁华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梦回繁华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8 11: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课文导入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大家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吗?
梦回繁华 毛宁
资料助读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整幅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juàn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字音字形
汴梁( )  题跋( )  绢本( )
翰林( ) 田畴( ) 料峭( )
簇拥( )  漕运( ) 舳舻( )
沉檀( ) 摄取( ) 遒劲(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春寒料峭:
内忧外患:
细致入微:
biàn

juàn
hàn
chóu
qiào

cáo
zhúlú
tán
shè
qiú
zhǒng

指春季出现的寒冷天气。
指国家内部的不安定和外来的祸患。
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自主研读
浏览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这篇课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1.交代当时社会背景,引出说明对象。
2.介绍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作画时间、背景。
3.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
4.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5.总结画作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研读解析1——概括段意
1.交代当时社会背景,引出说明对象。
2.介绍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作画时间、背景。
3.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
4.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5.总结画作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研读解析2——说明顺序
背景
内容
价值
全文:逻辑顺序
研读解析2——说明顺序
1
2
3
第4段: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从前往后
第4段:空间顺序
3.4两段都是写汴京的繁华景象,为什么要分两段?
研读解析2——说明顺序
3
4
第3.4段:逻辑顺序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概括总写
具体描绘
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研读解析3——说明方法
列数字:
打比方: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具体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生动形象说明它宏大、优美、富有变化且节奏感强的特点。
引资料:
“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摹状貌: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作者用摹状貌的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作比较:
“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通过作比较,突出说明《清明上河图》“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举例子: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通过举例子,充分典型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细节刻画真实的特点。
研读解析4——说明语言
1.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典雅而富有韵味。
概括力强,有节奏感,既平实准确,又典雅富有韵味。
2.既通俗易懂又不乏专业色彩。
向普通读者介绍《清明上河图》,不通俗,读者很难明了;适当使用一些普通读者比较容易理解的术语,则能让文章显得比较专业,不流于一般的泛泛介绍。专业性与普及性结合比较到位。
3.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紧密,相得益彰。
叙述清晰,说明准确,议论点睛,相得益彰。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京的生活面貌,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延伸思考:文章标题“梦回繁华”有何深意?
第2段: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现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仔细阅读第4段,对照《清明上河图》局部图,说说从哪里景象中可以看出“繁华”?
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中段
汴河两岸繁华景象
汴京市区街道
后段
汴京近郊风光
开卷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
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
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舳舻相接 规模宏敞 车水马龙 热闹非凡 呼应相接
挥臂助阵 街道纵横 房屋林立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各行各业 无所不备……
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
繁华
空前的繁荣
清明上河图的名字是宋徽宗题名的。宋徽宗的题名来自《后汉书·班彪传》,“清明之世”指东汉光武年间。当时,西汉末年衰败,绿林、赤眉的战乱后,社会逐步稳定,生产恢复,各方面蓬勃发展。因此,宋徽宗将其统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兴、太平盛世。地图上汴河居北,处上位,故称上河。
资料链接
第2段: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现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第5段: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再次查看《清明上河图》局部图,说说从哪些景象可以看出这“繁华”是虚假的?
行乞之景
防备松懈之景
冗官冗员怠政之景
“马”奔闹市之景
官员抢道之景
船桥碰撞之景
商贾侵街之景
梦回“繁华”
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
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繁华只是表象,它掩盖了当时十分严重的内忧外患。
“梦回”繁华
梦中回到某个地方
谁梦回?
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
张择端:警示、怀念
现代人:热爱、赞美、想念、追忆、传承
延伸思考:文章标题“梦回繁华”有何深意?
1.《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2.《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题目四个字倾注了作者对艺术的向往以及对文明传承和弘扬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