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堂实录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新闻的六要素和消息的基本特点,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屏显)校运会即将拉开帷幕,学校邀请初二年级同学参与宣传工作,各班制作一份校运会主题的小报。
师:要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我们就要先通过新闻阅读,学习如何写好一篇新闻报道,然后进行新闻采访,最后撰写新闻报道,完成这一份校运会主题的小报。
师:撰写新闻报道,我们要站在两个角度来思考:一是读者,二是作者。作者要尽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回到这个单元学习任务当中来,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必写的是一则消息,那我们就要想一想读者平时读消息有怎样的阅读目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读消息的目的是什么?
生1:我阅读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他的发言让我们想到前边学习的消息主要特征有时效性强。那么你们会了解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吗?
生2:我最近对世界杯比较感兴趣,我会了解有关世界杯的报道。
师:对,我们会了解和我们相关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是故事还是事实?(生齐答)是事实。为什么大家会选择事实?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消息除了时效性强还有什么特征?(生齐答)客观真实。因此,读者阅读消息是为了了解和我们相关的、对我们有帮助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生3:我读消息是想迅速地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迅速地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是通过读消息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师:刚刚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结合自己平日里的生活经历,明确了读者阅读消息的目的——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我们要撰写一则消息不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还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才能让读者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呢?那就要从好的新闻作品中学习借鉴。我们通过看课下注释了解到《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那就要思考一下这则新闻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请同学们四人一组,3分钟时间,(实际用时5分钟)一起研读交流,把发现批注在书上。
生4:我觉得这则消息的标题好,简洁醒目,概括性强。
师:很好。这则消息的题目只用了七个字就概括了主要事件,突出了整个事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生5:我发现这则消息有标题,还有电头、正文,正文部分还有导语、主体、背景,格式规范。
师:对,它非常符合一则规范的消息的格式。
生6:我在这则消息中找到了新闻六要素,新闻要素是齐全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闻六要素是什么?
(生齐答)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师:你为什么觉得六要素齐全就很好呢?
生6:要素齐全可以让我完整地了解整个事情的过程。
师:六要素齐全可以帮助我们完整、全面地了解这则新闻报道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来找一下这项新闻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生7:何时?1901年12月10日,何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何事?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何人 颁发者是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获奖者是伦琴等人。何故?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如何?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奖金由诺贝尔基金会支付。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则消息报道了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于1901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获奖者有伦琴等6位。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则消息所报道的基本事实在一、二段已经交代清楚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写三、四段?看一看三四两段都写了什么?
生8:第3段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第4段交代了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写这些内容,能够让我们对诺贝尔奖有更全面的了解。
师:你关注到了书本的旁批,首先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很善于思考。
生9:我关注到“首届”一词,表明这是一个新的奖项,以前是没有过的,人们肯定不了解这个奖项,所以作者肯定要介绍得更全面一些。
师:作为读者来阅读这则消息,他对诺贝尔奖肯定不了解,会有很多疑惑,想了解更多信息,作者在写作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读者在阅读时可能存在的困惑,于是交代了新闻的背景,把该补充的信息也补充出来。
生10:我看到电头里有1901年12月10日,导语里有“今天”,说明报道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它的时效性很强。
师:时效性强也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它就是有价值的。
生11:“首届”这个词表明是第一次出现的,很有意义,也能吸引读者。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第一次或者是最末次都是值得纪念的,报道这样的事实是有纪念意义的,选取有纪念意义的新闻事实来报道,也体现出有价值。
生12:我觉得这则新闻是有意义的,因为第一段中说诺贝尔奖是颁给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生13:第2段中写到德国的伦琴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发现”一词表明之前没有,现在有了,他们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师:你关注到了“发现”这个动词,同学们还能发现哪些类似的动词?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听,同时来找一下。
生14:我发现了“卓有成就”、“颇有建树”、“建立”。
师:“发现”“建立”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再加上作者提到“卓有成就”“颇有建树”,这两个词语都是在告诉我们获奖者都在各自的领域有非凡的功绩,综合起来看,这些获奖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回到第4段,作者在介绍新闻背景时讲到“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也用到了类似的词语“发明”、“设立”,也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诺贝尔奖从创始人到颁奖者,再到获奖者都在为人类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都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报道这样的新闻事件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作者报道的是有正向价值导向的事实,满足了读者想要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一要求。那么作者有没有满足读者想要高效地获取新闻事实的要求呢?
生15:这则消息的语言简练。比如导语,只交代了谁做了什么,句子很短,没有多余的话。
师:是的,导语句子很短,用名词加动词来搭配,非常清晰地陈述了当天所发生的事情。
生16:这次消息除了语言简练,还很准确。比如第1段讲到了设立诺贝尔奖的依据,第3段讲到诺贝尔奖有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这些数字也很准确。
师:我们再来看第2段中大家刚才找到的词语“卓有成就”“颇有建树”,有分寸地呈现了这些获奖者在自己领域所获得的成就。没有夸大,也没有含糊其辞,非常准确地呈现了他们的成就。
生17:作者非常了解读者阅读消息的目的,就是想要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他就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第1段来写,把补充的新闻背景放在最后一段来写,没有浪费读者的阅读时间。
师:作者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重要的,时间、事件、颁奖对象及要求等信息放在最前面;然后,获奖者属于次要信息,获奖者的有关信息放在第2段;接下来,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就是再次要事实,放在第3段;最后,奖金来源、谁来管理、谁来评奖都属于新闻背景,属于最次要的事实,放在最后一段。作者按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事实,这样的结构我们称为倒金字塔结构。运用倒金字塔结构帮助作者满足读者想要高效地获取新闻事实的需求。
师:作者通过新闻六要素把基本事实写清楚,接着,考虑到读者可能存在的困惑,交代了新闻背景,写好了补充事实。在选取报道的题材和内容的时候,选择的都是新近发生的、有纪念意义、有正向价值导向的内容进行报道;在撰写的时候,语言简洁准确,还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综合起来,它满足了读者想要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阅读需求,所以这是一篇新闻佳作。
师:我们回到课下注释一,它告诉我们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现在,这本书的编委想为每一篇新闻佳作都附上几句点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些新闻佳作好在哪里。同学们也尝试着写几句点评吧。我们可以这样来写:(屏显)
我之所以认为这则消息是一篇新闻佳作,
既因为 ,
又因为 ,
还因为 。
生18:我之所以认为这则消息是一篇新闻佳作,既因为它写清楚了基本事实,又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补充了新闻背景;又因为它时效性强,选取的事件诺贝尔奖的颁发是有纪念意义的,有正向价值导向的,满足了读者想要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需求;还因为它语言准确简练,采用了倒金字塔的结构,满足了读者想要高效地获取新闻事实的需求。
师:很棒!既提到作者做了什么,又提到了能满足读者怎样的阅读需求。我们要学会在一节课的结尾把课堂所学进行整理,并且有逻辑地、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借鉴到你的新闻写作中来。
师:我们再来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撰写与运动会相关的新闻报道,编写一个小报。那么,要完成新闻写作,肯定要从新闻阅读开始,了解好的作品应该具备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消息二则》的时候主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学习如何读消息。我们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则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学习怎样写消息,我们将它分解为两个步骤:先去思考读者读消息有什么样的阅读需求,再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怎么样帮助读者达到阅读目的,满足阅读需求。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内容记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为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屏显)
1.整理笔记,根据《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归纳消息的主要特点,制作一张“消息”的知识卡片。2.阅读《“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任选一篇,将其改写成一则消息。
评课
1、立足单元视野,设计课堂学习内容。上课伊始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单元学习任务,建立本节课与其他文本以及单元学习任务的关联,学习过程也紧紧围绕如何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展开,最后总结时再次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在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扎实地落实了本节课在整个学习任务群中应当完成的任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调动生活经验,从自己阅读消息的目的出发,推断读者阅读消息的目的,明白读者阅读消息是为了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和课堂学习任务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消息的相关知识。
3、引领学生探究阅读消息的策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框架。即首先要推断读者的阅读目的是什么,然后思考作者怎么去满足读者的阅读目的,让学生学会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同一个文本。比如,在内容方面,读者阅读消息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学生阅读这则消息后发现除了新闻六要素之外,该消息还补充了关于诺贝尔奖的背景。那这则消息为什么要补充新闻背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三、四段的旁批和标题中的“首届”,了解到因为这是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读者对相关的新闻背景并不了解,所以需要补充介绍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资金来源等新闻事实。由此发现当读者缺失背景知识影响阅读时,作者就需要补充新闻背景来帮助读者解除疑惑。这些补充的新闻事实,对读者来说就是有价值的。除了基本事实和新闻背景以外,还有哪些新闻事实对读者来说也是有价值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老师引导学生圈画第二段中叙述获奖者信息的语句,同学们从“卓有成就”“颇有建树”“发现”“建立”等词语及一一罗列的奖项、获奖者的成就等信息,发现作者再次凸显了诺贝尔奖的意义和价值。由此认识到作者补充有正向价值引导的新闻事实,对读者也是有价值的。那作者如何才能帮助读者高效地获取新闻事实呢?这就需要关注消息的语言和结构,如李老师请学生分析消息导语部分的语言特点,发现导语仅用24个字就交代了时间、人物和事件,还采用了主谓宾的句子结构,都是为了让读者更迅速地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又如,老师用图形来呈现这则新闻倒金字塔的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则消息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来安排新闻事实的。由此发现作者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倒金字塔的结构来帮助读者更高效地获取新闻事实。
4、在解读完新闻后,创设任务情境——为新闻佳作写点评,并提示学生用关联词将点评理由进行整理归纳,借此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写促读,以写促思,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5、作业布置上,教什么就练什么,体现了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单元目标的一致,既巩固了课堂教学,也为单元学习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