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散文二篇
一
勾连旧知,导向新知
议论性散文与其他散文、与一般的议论文有什么不同?
二
浏览感知,归纳特点
为议论性散文制作“身份识别卡片”
写作对象
行文结构
语言风格
在这两篇文章中,以下三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抽象的、富有哲理的
《永久的生命》:对生命的看法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一生的三种追求
写作对象
行文结构
语言风格
在这两篇文章中,以下三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抽象的、富有哲理的
条理清晰,层层推进
《永久的生命》:先抑(1)后扬(2-4)。
《我为什么而活着》:
第一段直抒胸臆,总说一生的三种追求——分别详述对三种人生追求的详细解释——最后总结。
写作对象
行文结构
语言风格
在这两篇文章中,以下三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抽象的、富有哲理的
条理清晰,层层推进
运用比喻;
有许多描写、抒情、叙述,语言优美,具有感性的情感之美;
富有哲理性,充满了思辨的理性之美
三
品味语句,体会哲理
读哲理性散文,就像是在和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交流。请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摘抄一句让你深有感触的句子并背诵下来,再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和作者交流。(选做一题即可)(作业本)
严先生,您好。我想和您交流您的这句话:“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罗素先生,您好。我想和您交流您的这句话:“_____________。”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如何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思
“分开来"指的是个体的生命。“合起来”指的是人类的生命。
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整体生命却永远存在,如一年一年的小草、一代一代的小牛犊, 作者从哲理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永久在于整体生命的生生不息与生机盎然。
文章写于1942年
(1)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3)河南大饥荒:1942年7月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早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个体生命有限,但我们的整体生命永恒。这是一种乐观积极、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没有小我,而是大我,是博爱。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花朵凋零了,为什么生命却还是永存的?)
生命如何才能永久?
器官移植
爱情与繁衍
精神力量的传承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如何理解这句话?
把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比作飓风,是因为美好的感情能把他“引向云霄”,但是获得这些感情的过程,伴随的不一定都是美好, 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至于同情心,总把他带回尘世,那肯定是痛苦的。因此,这里谈的是追求这三种感情的过程的痛苦。
爱情和知识给罗素带来美好,同情心给罗素带来痛苦,罗素的人生,就不停地在“云霄”和“尘世”、“美好”和“痛苦”之间上上下下。冰火两重天的心情也就好比是被飓风吹来吹去,可能就是一种濒临绝望的感觉。
“为伊消得人人憔悴”“学海无涯苦作舟”
补充作者背景
罗素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89岁高龄的罗素因参与核裁军的游行被拘禁7天。1967年他和萨特还成立了民间法庭--"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
补充作者背景
在哲学中,我们还可以求索人生的意义,阐发人生价值的渴望。
哲学熔铸着哲人们对人类生活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
小组合作
拓展探究
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还有很多,你想到了谁?你想把这两篇文章中的哪些语段读给他听?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