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人生路上我们会遇见许多人,他们陪我们走过一段或长或短的路,我们或许开心或许忧伤,而那些温暖的陪伴会juān( )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时时给予我们力量。有一种陪伴是抛开偏见,比如藤野先生细心为鲁迅订正讲义,处理匿( )名信事件。有一种陪伴是携梦同行,比如在夏天zào( )热、冬天严寒的旧棚屋里,比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一同殚精竭虑地提炼镭。有一种陪伴是默默的支持和鼓励,比如朱德的母亲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晚年仍不辍( )劳作支持儿子参加革命。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他这样的人,就像一潭清水,清澈见底,是即是,非即非,一目了然,所以他没有、也不会藏污纳垢。
B. 听了这话,他表面上虽正襟危坐,心里却翻来覆去不是滋味。
C. 该剧用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反映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敢于担当、勇纠冤案的决心。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学校的模范标兵。
3. 下面文段中的①②③④句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①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②许多家庭都有弃用的旧手机、旧电脑等电子垃圾。③这些电子垃圾如果回收处置不当,就会污染环境。④因此,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增强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和范围。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将“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这句话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3分)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流逝。【甲】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乙】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昨天。【丙】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丁】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甲】 B. 【乙】 C. 【丙】 D. 【丁】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无不
着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良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家风的 中获得心灵的支撑和行为的 。
彰显 滋养 引领 B. 彰显 养育 引发
C. 显露 滋养 引发 D. 显露 养育 引领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小张在书店买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老板对他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广播已讲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未按规定执行安检的小林。
小刚因为物理实验操作失败而郁闷,小华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当科学家的料,你就看开点吧!”
小方说:“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独特的药引,但对治病无效,这是鲁迅立志学医的直接原因。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3分)
拿起手机,没事刷一刷;出门在外,遇事拍一拍。如今,短视频已成为许多人分享自己、了解他人的重要窗口。
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介词:自、从、和、跟、向、往……
“哎”“嗨”“喂”等词,在口语中很常见,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称为“叹词”。
根据原文内容默写。(5分)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的诗句是: ? 。
《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综合性学习(18分)
在综合性学习课上,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网络诚信”的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学习任务。(8分)
【材料一】 视频搬运
【材料二】
《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提到,网络诚信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受访者调查数据显示,91.3%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有时遇到网络谣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网上就出现了各种谣言误导群众;87.3%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有时遇到虚假信息;仅有14.8%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遭遇个人信息泄露;92.2%的被调查者认为炒作“标题党”文章博取流量现象非常严重;仅有24.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遭遇网络诈骗。
这种种挑战,一方面表明在信息时代少数人诚实守信的“螺丝帽”拧得还不够紧,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诚信建设仍存在一些亟需补齐的短板,网络空间治理和诚信建设任重道远。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网络诚信问题。(不超过30个字)(2分)
请你从材料二中筛选信息,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2分)
调查者中占比 (由高到低) 92.2% 91.3% 87.3% 85.2% 75.5%
网络诚信问题 ① 网络谣言 网络虚假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 ②
请结合材料和实际生活,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说说如何做才能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4分)
学校正在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10分)
小文在搜集有关“守信”的材料时难以做出判断,请你帮忙判断哪一项不能入选( )(3分)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 B.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C. 一言九鼎、诚至金开。 D.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信”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考示例,解读“信”的含义,填在表格中。(3分)
汉字 篆文 含义
休 “人”加“木”,一个人靠着树休息,意思是“休息”。
信
学生会拟开展一次“话说诚信”的演讲比赛,写了一份通知,课时通知中却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来。(2分)
错误一: 错误二:
小明要参加“话说诚信”演讲比赛,他拟写了一个演讲提纲,请补写两条名言或例子,用来分别证明他的两个小观点。(2分)
现代文阅读(52分)
《科普时报》“媒眼看世界”专栏征稿启事(14分)
掌上科技馆 10月3日
《科普时报》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普周报。秉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使命,面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办报宗旨,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内容,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栏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的工作布局,促进我国信息化及科学传播工作的开展,并固化研究成果,2020年1月,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合作开办“媒眼看世界”栏目。栏目宗旨为“谈媒体发展,看世界变化”,重点围绕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主题,从以下选题方向撰写文章:
科普影评
以科学的视角,通过评论的形式,对热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阐述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以展现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二是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事件进行解读。两个方面任选其一,鼓励对科幻类作品的解读。
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
以新颖、独特、有趣的方式对科普展品/展览进行介绍,重点解析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示的原理以及在提高科普效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本栏目形式为“融媒体专栏”,不仅在纸质媒介《科普时报》建立“媒眼看世界”专栏,同时也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建立相应的数字专栏,为每期文章配以相应的音频,用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将报刊内容进行集成,丰富内容的展示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刊期为每1~2周1期,发文1篇。
投稿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共享,使得科普从业者更加深入理解媒体信对科学传播的促进作用,学习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丰富专全国科普从业者及社会公众征稿。投稿要求如下:
符合《科普时报》及栏目定位,适合大众阅读,语言生动活泼。每文1600字左右,配图2~3张(无版权争议),每张图下方标注一句图片说明。
文章标题格式不做特定要求。但需要明确写出文中案例或影视作品的名称,并高度概括文章核心内容,如《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文章作者需将文章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与文稿一并发送到指定的邮箱。音频格式需为.wav或.mp3,保证音频音质清晰,无需添加背景音乐或其他素材,待剪辑制作完毕后,将与文章一并发布在辑制作完毕后,将与文章一并发布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媒眼看世界”专栏。
稿件需注明作者单位、部门、姓名、职务职称等信息。
投稿邮箱:zhaozheng@cstm.
文章参考范例
文章参考范例:《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注】“掌上科技馆”是中国科技馆的微信公众号,以文章、音频、视频等方式发布科学资讯,传播科学知识。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内容含有科普、资讯、展品、科技、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媒眼看世界”是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联办的,是促进信息化及科学传播的栏目。
征稿启事要求投稿者从“科普影评”和“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两个方向选题。
为适合大众阅读,促进资源共享,本栏目面向全国科普爱好者及社会公众征稿。
从标题推断,下面哪篇来稿可能不符合栏目征稿的要求?请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3分)
《从影片<中国机长>看航空科学》
《<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
中国科技馆通过“掌上科技馆”公众号发布这则征稿启事,你认为有哪些意图?(4分)
“掌上科技馆”计划增加短视频来提升关注度,阅读下图,请给“掌上科技馆”提两条建议。(4分)
我的老师齐白石(18分)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千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1)“凭空”作画、(2) 、(3) 、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化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2分)
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6分)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4分)
作者笔下的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6分)
野狼(20分)
大漠,一派苍凉的辽阔。帐篷一搭,即是安身之家。实在太疲劳了,躺下就入睡,且整夜无梦。一觉醒来,伸手一抓就是一大把阳光。挑起帐篷门帘,啊 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惊惧突如其来,像一枚钉子,把我定格在那里。
狼。一只野狼,在百米外沙丘上的一块大黑石头旁,与我对视。只是那目光,没有想象的那样凶残、贪婪,充满机警和好奇。这只狼,苍黄的毛色,光滑油亮。个头不算大,却显得矫健英俊。
愣了一阵子,我才想到防卫,想到猎枪。当我端着枪走出帐篷时,野狼已经不见了。
下午,我打开录音机,放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突然,从帐篷的缝隙里,我看见那只野狼正卧在早晨看到的那个沙丘上,侧着耳朵,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狼也听音乐吗?狼也懂音乐吗?我忽地来了情绪,把警惕、人与狼的差别,与猎枪一起,扔在一边,顺手抓几块罐头里的肉,钻出帐篷。
野狼看见我,吃了一惊,本能地跳了起来,退却几步。我使劲朝它甩去手中的肉,它却以为是向它袭击,拔腿就跑,但一定是闻到了肉味,又猛地刹住,回过头来一步步地向肉走去。走到肉前,狼突然地一点头,敏捷地叼起肉,转身跑了一段路,这才掉过头来,一边谨慎地嚼着,一边摇尾巴,就像一只狗在感谢他的主人。
我觉得不再寂寞和孤独。然而,这以后,一连几天,再也没有见着狼。
第三次见到狼,是在一个傍晚。我点了堆篝火,特地放着有《北方的狼》的曲子的磁带,随之跳起霹雳舞来。蓦然,我感觉不是独舞,身边有伴舞者,便是那只可爱的狼。我想到了美国西部影片《与狼共舞》。火光照耀下,野狼踩着音乐节拍,来回走着,那样认真,那么有趣。只是我发现,野狼的一条前腿瘸着,深一脚,浅一脚,减了几分先前的精神。同类咬的?猎人打的?
这只野狼为什么总是跟着我?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是把我当成异类中的朋友?是把我想成一顿美餐?带着一连串问题,我恍兮惚兮,进入了梦乡。
突然,一阵狼的号哭,把我惊醒。我本能地弹跳起来。从帐篷的窗子惶然张望,啊,月照中天,一片煞白,把整个大漠照得贼亮惨白,森然可怕。月光下,沙丘上那只野狼后腿支撑,身子直立,雕塑一般,对月长哭。那哭声凄惨,悲戚,苍凉,我听得毛骨悚然,寒战不已。
猛地,野狼前腿收回落地,朝我的帐篷一瘸一拐而来,并环绕我的帐篷嗥叫不息。
狼!毕竟是狼!兽性不泯,狼性难改!穷凶极恶的家伙!我一直友好待你,你却饿疯了,向朋友发难了。我想起柳宗元的《黔之驴》,那贵州的小老虎,不就是采用这样的手段,把那头蠢驴吃掉的吗
蠢驴。我一边骂着自己,一边操起猎枪,从窗口伸出去,却说不清为什么,只是朝天开了一枪。然而无济于事,野狼真的疯了,竟然撕破我的帐篷,钻了进来。“叭——”野狼应声倒下。它艰难地抬起头,痛苦地看我一眼,挣扎着,淌着血,向外面爬去。当我追出来时,狼已死在沙丘上那块大黑石头旁边。
这时,惨白的月光变得暗淡起来,天地呈现一片混沌。继而,一阵大风铺天盖地,不知从何处席卷而来,凶猛的风浪,像谁抡起的大锤,猛地把我砸倒在地。
当我醒来时,大风已经无声无息。太阳依旧鲜红地照耀着一望无际的沙漠。我发现我的双手紧紧抱着那块大黑石头,身边是那只死去的野狼,而我的帐篷,散了架子似的倒在远处。
惨白的月光、野狼的啼哭、枪声、风暴、昨夜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我眼前翻腾,闪回。
一只善良可爱的野狼,拯救了我的生命。不,是一只野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一个人的生命。不,是一个人残酷地杀害了一只自己的救命恩兽。
我低头看一看野狼,它被黄沙埋了一半,那眼睛沉重地关闭着。但我知道,无论怎样地努力,我都无法抹去我在野狼眼睛里沉重的投影。
读小说,厘清情节,请用简洁的词句加以概括,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8分)
时间 “我”的反应 狼的举动
一见狼 “我”惊惧,想防卫 狼用机警好奇的眼光与“我”对视
二见狼 ① 狼卧着侧耳听,敏捷地叼肉、谨慎地嚼着,摇尾感谢
三见狼 “我”与狼共舞 ②
四见狼 ③ ④
文中的画线句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这时,惨白的月光变得暗淡起来,天地呈现一片混沌。继而,一阵大风铺天盖地,不知从何处席卷而来,凶猛的风浪,像谁抡起的大锤,猛地把我砸倒在地。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此文既写了狼的凶残贪婪,又表现了狼的善良可爱,这样写作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还能使情节曲折多变,离奇有趣。
第5段中对狼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跳”“退”“跑”写出了动物对人的本能警觉和提防,“刹住”“回过头”“一步一步向肉走去”“点头”“叼”“跑”写出了真实的狼性。“掉过头”“一边谨慎地嚼着”“一边摆动尾巴”又写出了狼的灵性。
第8段作者连用四个问句真实地写出了“我”此时此刻心中的许多疑惑,又为下文写“我”对狼的误解枪杀做了铺垫,水到渠成地将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第11、12段中的两个“蠢驴”都是在写“我”对自己的责骂,竟然愚笨到完全没有认清狼的本性。
最末段小说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意味隽永。
如何理解小说结尾“我知道,无论怎样地努力,我都无法抹去我在野狼眼睛里沉重的投影”?请结合全文谈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