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它发表于1925年,从1930年开始,它便跨越时间和空间,出现在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成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频率最高的现代文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48年,朱自清病逝。冯友兰在挽联中写道:“人间哀中国,破碎河山,又损伤《背影》作者。”可见《背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和魔力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背影》。
导 入
14. 背影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_______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最大的创作成就是散文,文风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代表作《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作者简介
现代
1.散文是最自由的一种体裁,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2.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散 文
文体介绍
生难字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赋闲( ) 迂腐( ) 栅栏( )
琐屑( ) 游逛( ) 马褂( )
踌躇( ) 蹒跚( ) 颓唐( )
举箸( ) 簌簌( ) 拭泪( )
shì
ɡuà
bēn sānɡ
yū
xiè
jí
sù
fù
ɡuànɡ
chóu chú
pán shān
zhà
suǒ xiè
zhù
tuí
识文辩词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产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踌躇】犹豫。
词语解释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勾出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几次眼泪。
四次背影,
四次眼泪。
一、朗读整体感知,体会结构之美
第①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②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第⑥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第⑥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⑦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四次背影
四次眼泪
①“背影”是文章的线索,叙事线索,明线。
②父子间的情感是文章的暗线。
2.“背影”和“眼泪”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关于父亲的所有事情,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赏析批注课文,品读背影之美
1.你认为四次背影中,哪一次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情感,最感人?
买橘爬月台
的背影
2.有感情地朗读第⑥段买橘爬月台的过程,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2)为什么写得这么详细?
观看舞台剧《背影》,说说它神还原了我们文章的哪些细节?
视频链接:https://www./video/BV15m4y19758/ 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我看见他___着黑布小帽,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过铁道,要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戴
穿
走
探
穿
爬
攀
缩
倾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特写镜头
这句话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年老的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动作,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身体向上“攀”,“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手上,“倾”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吃力地攀爬的困难但却很努力的样子,流露出父亲对“我”的关爱。
文段赏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3.除了这个画面的动作描写,请你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还有没有能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情感的地方?
(1)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不放心、关心儿子
即犹豫,为什么犹豫了?
4.找找父亲在文章中说过的话,说说你从中看到一个怎样的父亲?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几句简洁朴实的话语把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安慰儿子,坚强的父亲
点点滴滴都是爱。父亲对儿子爱得深沉,儿子对父亲也是如此吗?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我对父亲感情的句子,并说一说我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父 子
深沉的爱
爱吗?
【背景资料】
1915年,朱自清的父亲包办了朱自清的婚姻,朱自然自然有怨言,由此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知道后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而且朱自清的二弟几乎失学。《背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并参加工作,父亲为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后来父子之间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的父亲写信给儿子,告之“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的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吗?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不理解父亲的爱,觉得父亲迂腐,看不上父亲)
(反语的修辞手法,“太聪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当时未能理解父爱的自责、愧疚。写作时的儿子开始理解了父爱,开始体谅父亲。)
(3)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思念父亲)
总结:
儿子对父亲的感情,从不理解父亲到理解体谅,最后到思念父亲。
深沉的爱
觉得他迂腐,看不上,不理解——理解体谅——思念
父 子
5.再回看儿子四次流泪,说说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儿子的眼泪
第②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第⑥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第⑥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⑦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四次眼泪
悲伤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心疼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不舍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思念、心酸之泪
读后,谈谈你对爱的内涵的理解。
或许每一对父子、母女都会经历,误解到理解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的过程,才让我们明白了:爱,不仅是付出,是责任;还是误解之后的理解和原谅;还是矛盾之后的体谅和原谅。正是由于这样的过程,才让我们成为完整的生命。
思考探究(课本76页)
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内容上: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 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结构上:“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
2.文章第⑥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1)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2)这 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最能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也是“我”对父亲情感发生变化的触发点,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觉得父亲迂腐,不理解他的爱→看到父亲买橘爬月台,感动→父亲给“我”来信,想念、理解了父亲
三、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
父亲因为事忙本说不送“我”,但是最后还是觉得不放心,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这里表现出父亲当时矛盾的心理和对“我”关爱的心理。
四、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倒,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窗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源。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细致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照顾周详细致。
淡淡的叙述,交代了家庭景况。
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文白夹杂,短短几句,概括了父亲的人生经历。“触目伤怀”写出了父亲的心境,两个“自然”为父亲辩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
惦记背影
悲凉气氛
铺垫背影
刻画背影
惜别背影
再现背影
开篇设疑
回忆往事
别后思念
(思念父亲)1
(别时家境)2-3
(细心关照)4-5
(望父买橘)
(父子分手)
(别后怀念)7
6
板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小练笔: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令你感动的瞬间,请你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