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培优提高”讲义(七):种群【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培优提高”讲义(七):种群【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9 09: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种群
1、物种: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
2、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对种群的理解
(1)一定区域:只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一个种群所生活的区域可以是一小块区域,也可以是一大片区域。“小”可以小到一个生态瓶,“大”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关键是依据被研究的范围而定;
(2)同种生物:该群体内只能有一种生物(一个物种的生物)。这些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等;
(3)个体的总和:该物种的所有个体。比如说一块水田中的所有青蛙和蝌蚪都应该统计在该区域内青蛙这个种群范围之内。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其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2、年龄结构
(1)概念:一个种群内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2)年龄结构类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非常多,老年个体少,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3、性别比
(1)性别比:某种群中雄性个体数与雌性个体数的比值
(2)公式:性别比 = 男性人数 / 女性人数 ×100%
2015年中国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
4、出生率和死亡率生物种群中增加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繁殖,
生物种群中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死亡
(1) 出生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新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出生率 = 新个体数 / 种群个体总数 ×1000‰
(2) 死亡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用千分数表示死亡率 = 死亡个体数 / 种群个体总数 ×1000‰
5、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的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1)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那么种群密度增加;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2)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如果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迁入率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少。
(3)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一种间接原因,它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的种群密度将增大,衰退型的种群密度将减小,稳定型的种群密度则相对稳定。
(4)性别比例也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一般来说,种群中雌性多于雄性,出生率增大,导致种群密度增大;种群中雌性少于雄性,出生率减小,导致种群密度减小。
例1、下列各种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昆虫 B.一个鱼塘中所有的鲤鱼
C.一个动物园中所有的鸟 D.某山坡上所有的树
例2、如图所示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物种A和B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A以B为食 B.B以A为食
C.A与B之间没有信息交流 D.A与B互利共生
例3、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对一片1500米2海滩进行动物数量调查,得到单齿螺15只/米2,蟹守螺120只/米2,寄居蟹5只/米2,海豆芽12只/米2。其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
A.单齿螺 B.蟹守螺 C.寄居蟹 D.海豆芽
例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即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如,猴群为了争夺“猴王”之位,几只公猴大打出手,这种种内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_。另外,一些生物一定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中吸取营养,一方有利另一方受害的关系,这是种间关系中的____________ 。
例5、如图所示是种群组成的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_______(填“增长”、“稳定”或“衰退”,下同)型,这类种群正处于_______时期;B属于_________型,这类种群的种群密度将________;C属于________型,这类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一段时期内会________(填“增长”、“下降”或“保持不变”)。
(2)若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大量诱杀稻田中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达到明显降低害虫种群____________的目的。
(3)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的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使鱼的年龄结构成为途中的_______(填“A”、“B”或“C”)类型。
1.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3.2020年2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由沙漠蝗虫引起的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
(1)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________(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如图,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资料显示: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繁衍;②鸟类、螳螂、蛙等生物是蝗虫的天敌。根据以上两项资料分别提出一条防治蝗灾的措施________。
4.如图是上世纪30年代在普陀山上发现的普陀鹅耳枥,它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株野生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同株,因它的雌花和雄花不同时成熟,授粉几率很低,即便成功结果,种子也很难萌发。
(1)从2000年开始,有关部门对该树种的繁育进行了持续研究,采用扦插、嫁接等________生殖方式,使子代规模不断扩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目前普陀山上所有的普陀鹅耳枥属于一个________。
(2)2011年,科学家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放进了“天宫一号”,对其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的基因发生________,再返回地面培育。
5.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是 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___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1.全国实施“二孩”生育政策,即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从种群的特性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 D.年龄组成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校园中的全部小叶榕树
3.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 )
A.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
B.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
C.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
D.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
4.如图是某水域中三种单细胞藻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Ⅰ、Ⅱ、Ⅲ表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藻类Ⅰ的数量总是最多
B.八月份水温较高,最适宜三种藻类的生长
C.三种藻类对季节变化的反应几乎相同
D.四月份时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
5.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
B.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
C.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亚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9.4%,却占世界人口的58.4%,南美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4.1%,只居住了世界人口的5.6%,这些数据能够比较出( )
A.人口密度 B.人口性别比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死亡率
7.海滨木槿,具有耐盐碱、抗风的特点,是海岸防潮林的优良树种。2016年在象山县新桥镇海边,发现成片生长的野生海滨木槿。
(1)象山县新桥镇海边所有的野生海滨木槿属于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在海边盐碱地上,一般作物难以生存,但海滨木槿却生长良好,这主要是因为其根尖______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填“>”、“<”或“=”)盐碱地溶液浓度;
(3)海滨木槿能在海边盐碱地生长良好是______的结果。
答案及解析
例1、B
【解析】A.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昆虫可以包含很多种类,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种群,故A错误。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故B正确。
C.一个动物园所有的鸟可以包括很多种类,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种群,故C错误。
D.某山坡上所有的树可以包括很多种类,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种群,故D错误。
例2、A
【解析】A、据图分析,A曲线图为先增加者先减少,为捕食者,即A以B为食,A正确;
B、在图中,B的上升引起了A的上升而且A的最大值始终比B要小,这说明是A捕食B,B错误;
C、由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形成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C错误;
D、互利共生的数量曲线应该是相同的变化曲线,而且没有滞后,即“同生共死”的关系,D错误。
例3、B
【解析】同一平米数的情况下蟹守螺的数量最多,所以它的种群密度最大。
例4、种内斗争 寄生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即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如,猴群为了争夺“猴王”之位,几只公猴大打出手,是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所以是种内斗争。另外,一些生物一定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中吸取营养,一方有利另一方受害的关系,这是种间关系中的寄生。
例5、(1)增长;增长;衰退;不断下降;稳定;保持不变
(2)性别比例;密度(3)A
【解析】(1)A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是增长型,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增长时期。B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是稳定型。
(2)假设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大量诱杀稻田内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干扰雌雄个体的正常交配,导致雄性个体减少,就会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从而达到明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3)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的大小以保护幼鱼,使中幼年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这将使鱼的年龄结构成为图中的A增长型。
1.C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可见C符合种群的概念。
2.C
【解析】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此时,鱼由于食物缺乏,其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排除B、D选项后,只要比较A、C选项的前面半句话即可。A选项的表述“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肯定是错误的,因为鱼类是专食浮游动物的。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3.种群 自然选择或进化 ①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种群。
(2)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咀嚼式口器,活动、繁殖能力强等特征。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多植树造林,加大植被覆盖率,禁止滥砍滥伐;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4.无性 种群 突变
【解析】(1)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扦插、嫁接都属于无性生殖。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普陀山上所有的普陀鹅耳枥属于一个种群。
(2)太空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基因突变,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5.(1)捕食;竞争(2)细菌;真菌(3)B
【解析】(1)血雉以昆虫为食,属于捕食关系。生物之间若存在争夺相同食物、空间等为竞争关系。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则存在相互争夺空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3)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有昆虫、苔藓、树木都不是一种生物,而血雉是一种生物,符合种群的概念,故选B。
1.C
【解析】全国实施“二孩”生育政策,即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从种群的特性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
2.D
【解析】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有很多个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故A不符合题意;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昆虫有很多个品种,不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昆虫,不能算一个种群,故B不符合题意;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鱼有很多个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的鱼,不能算一个种群,故C不符合题意;一个校园中的全部小叶榕树,是同一个物种,符合种群的概念,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B
【解析】一个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A不符合题意;一个种群所生活的区域可以是小小的一块地,也可以是一大片土地;B符合题意;不同区域环境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C不符合题意;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D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藻类的数量总量最多的是藻类Ⅱ,不是藻类Ⅰ;八月份水温较高,只有藻类Ⅱ数量多说明只适宜藻类Ⅱ生长,不适宜藻类Ⅰ、Ⅲ(数量少);秋季8月份藻类Ⅱ增多,藻类Ⅰ、Ⅲ减少,冬季12月份藻类Ⅰ增多,而藻类Ⅱ、Ⅲ减少,说明三种藻类对季节变化的是不同的;4月份三种藻类数量都增多,因此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
5.C
【解析】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随时间延长,酵母菌的数量先快速增多,后缓慢增多,到一定程度后,酵母菌的数量保持不变。A不符合题意;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随时间延长,酵母菌的数量先快速增多,后缓慢增多,到一定程度后,酵母菌的数量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C符合题意;A,B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通过占世界土地面积和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能比较出亚洲和南美洲的人口密度大小,性别比、出生率和死亡率则无法体现出来。
7.种群 根毛 > 自然选择
【解析】(1)种群:某生态系统内的同种生物的总称呼。群落:某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生态系统: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部分组成。故象山县新桥镇海边所有的野生海滨木槿属于种群;
(2)海滨木槿在海边盐碱地生长良好,说明海滨木槿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根毛区,说明了根毛区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盐碱地溶液浓度;
(3)适者生存捕食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法则,海滨木槿能适应海滨生活,是长期优胜劣汰适应的结果。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培优提高”讲义(七)
种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