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溶液的特征颜色,为我们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小聪同学为探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取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颜色变浅;②比较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③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后溶液为无色.
其中,能证明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的方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①加水稀释,溶液中的微粒不变,只是溶液中微粒的浓度减小;
②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微粒:水分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硫酸钠溶液中也含有三种微粒:水分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③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不的同点是:反应前溶液中的铜离子被钠离子所替代.
解答:解:①稀释前后溶液中的微粒种类不变,颜色变浅不能证明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故不选方案①;
②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中都含有SO42﹣,硫酸钠溶液为无色,则与SO42﹣无关;可以说明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故方案②可选;
③2NaOH+CuSO4═Cu(OH)2↓+Na2SO4,完全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是因为溶液中无有Cu2+;可以说明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故方案③可选;
故选C.
点评:此类问题通过对比溶液中的微粒,找出溶液中构成微粒的不同,从而分析造成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
2、近日,我国“神舟七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出舱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水平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飞船在太空中飞行刊,各物质处于“失重”状态.在太空舱中,宇航油模拟开展下列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B、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C、在水中溶解食盐 D、用普通漏斗过滤含有泥沙的水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学科交叉型;重大科研成果型。
分析:所谓失重,就是重力为零,而21世纪教育网过滤需要利用重力作用使水透过滤纸,留下泥沙.所以很难再失重条件下完成过滤操作.
解答:解: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与重量无关,故A对
B、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牵扯到重量,故B对
C、水中溶解食盐,重力不影响溶解能力,故C对
D、在普通漏斗中,水是在重力的作用下,透过滤纸实现的,而在失重的情况下,过滤时水不会向下流,所以无法过滤,但可用特殊的漏斗,用加压的方法过滤,故D错
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点评: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科交叉的题型的解答,能够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结合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常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4、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含有杂质离子 B、水中Ca2+、Mg2+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度比较快而且充分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的溶剂;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水的用途和自然界中水的成分判断.
B、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的含义判断.
C、根据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的性质,以及蒸馏的原理判断.
D、根据溶质在水溶液中的接触面积大判断.
解答: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21世纪教育网大多数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所以正确.
B、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含有过多的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造成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水中缺氧,最终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所以错误.
C、煮沸时,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分别能变成不溶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从而沉降下来,蒸馏时水能变成水蒸气从混合物中出来,再凝结构形成液态水,而溶质不能从液体出来,所以正确.21世纪教育网
D、反应物作为溶质在水溶液中的接触面积大,故它们之间反应速度比较快而且充分,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
5、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植物油、沙子、木炭不溶于水;白糖易溶于水.
解答: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花生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B、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沙子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木炭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6、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可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红糖 B、味精
C、白醋 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可以知道:红糖、味精和白醋都能够溶于水,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它们都能形成溶液,故A、B、C都是正确的,而植物油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错.
故选D.21cnjy
点评: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稀饭 D、糖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牛奶、稀饭、豆浆虽然是混合物,但是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在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 D、蔗糖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碳酸钠、氢氧化钠、蔗糖都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选A.
点评: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9、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21世纪教育网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溶质的种类数考虑;C、植物油不溶于水考虑;D、根据溶液特点考虑.
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B错;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乳浊液,故C错;
D、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
10、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番茄汁 B、矿泉水
C、牛奶 D、蒸馏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21cnjy
解答:解:A、番茄汁中含有许多固体颗粒分散在水里,不稳定,会出现沉淀,属于悬浊液
B、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属溶液
C、牛奶是蛋白质油状液滴分散在水里,不稳定,会分层,是乳浊液.
D、蒸馏水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选B
点评:解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同时对日常生活的物质要有所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石蜡 B、面粉
C、蔗糖 D、植物油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是一种纯净物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
解答:解:A、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故A正确;
B、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错误;
C、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错误;
D、由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中可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概念、特征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下列常见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21cnjy
A、菜籽油 B、食盐
C、乙醇 D、蔗糖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菜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乙醇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21cnjy
A、食盐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食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油不能溶于水,与水在一块形成的是乳浊液,故B错;
C、泥水不稳定,一会就回沉淀,所以属于悬浊液,故C错;
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15、下列常用生活用品,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面粉
C、蔗糖 D、牙膏
16、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沙子 B、蔗糖
C、氯化银 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21cnjy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泥沙、氯化银不溶于水,在水中沉淀;植物油与水分层,它们都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故选B.21cnjy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溶液 B、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作溶质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D、将6%的氢氧化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溶质质最分数为3%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花生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根据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溶质即可判定正误.
C、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操作:加热,搅拌,把溶质碾碎.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植物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错
B、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溶质,故对
C、加快溶解,配制溶液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溶解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速度加大,物质溶解速度加快,但不能改变它的溶解度;故错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振荡后可得到溶液的是( )
A、泥沙 B、奶粉
C、蔗糖 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由于泥沙不溶于水,所以不属于溶液,故A错;
B、奶粉溶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B错;
C、蔗糖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不稳定,故D错.
故选C.
点评: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水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特点来考虑;
B、根据溶液的特点回答;
C、根据溶液的定义推出溶质的种类;
D、根据溶液的特点.21cnjy
解答:解:A、水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故A错误;
B、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水,故B错误;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C错误;
D、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所以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氯化钠溶于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质可以是液体例如:酒精的水溶液,溶质是酒精;溶质可以是气体例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
2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啤酒
C、蒸馏水 D、眼药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碘易溶于酒精,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酒精易溶于水,啤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眼药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溶解性,如果某种物质易溶于另一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就能形成溶液,反之则不能形成溶液.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对水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1)日常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用 蒸馏或加热煮沸 方法来对硬水进行软化.
(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稀溶液后, 凝固点 会降低, 沸点 会升高.
考点:硬水与软水;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蒸馏或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
(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稀溶液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解答:解:(1)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取水样,加入肥皂水后振荡,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蒸馏或加热煮沸的方法对硬水进行软化.
故答案为:肥皂水;蒸馏或加热煮沸;
(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稀溶液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如冬天下过雪的路面,撒上盐后积雪会很快融化,就是因为凝固点降低.
故答案为:凝固点;沸点.
点评:本题考查区分软水和硬水,以及硬水软化的知识,属于课本基础知识,较为容易.
22、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要求谈两点)① 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
② 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 = b(填“<”或“>”或“=”符号).
(3)将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
(20℃)时,此时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
23、糖水、生理盐水、碘酒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溶质都是固体;②都是均一、稳定的溶液;
③ 都是混合物或溶剂都是液体等 (答一条即可)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三种溶液的特点和溶液的特点来考虑本题.
解答:解: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所以都属于混合物,溶剂都是液体.
故答案为:都是混合物或溶剂都是液体等.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4、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酒精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2)常温下饱和溶液一定不是稀溶液. 实例:常温下 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它却是稀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2)溶液的浓稀和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
解答:解:(1)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如酒精溶液中的溶质酒精是液体;
(2)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
故答案为:(1)酒精;(2)氢氧化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为开放型试题,充分理解溶液的特征方面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汽油,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请回答:
(1)加入汽油后,投入碘的试管的上层液体名称是 碘的汽油溶液 ;投入高锰酸钾的试管的下层液体名称是 高锰酸钾的水溶液 .
(2)从实验观察可以归纳:在汽油中,碘的溶解性为 易溶 ;在水中,高锰酸钾的溶解性为 易溶 .(填写“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3)在科学研究中,若将大量水中溶解的少量碘“富集”起来,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往上述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汽油,充分振荡,水中碘将绝大部分溶解在汽油,从而将碘富集 .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溶液的命名方法考虑;(2)根据实验现象考虑易容、可溶、微溶等;(3)根据碘的溶解性考虑.
解答:解:
(1)溶液的命名方法是溶质的溶剂溶液,碘放到汽油中,碘是溶质,汽油是溶剂,所以名称是碘的汽油溶液;高锰酸钾放到水中,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所以名称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
(2)碘易溶于汽油,所以在汽油中,碘的溶解性为易溶;高锰酸钾易溶于水;
(3)根据碘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所以往上述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汽油,充分振荡,水中碘将绝大部分溶解在汽油,从而将碘富集.
故答案为:(1)碘的汽油溶液;高锰酸钾的水溶液;(2)易溶;易溶;(3)往上述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汽油,充分振荡,水中碘将绝大部分溶解在汽油,从而将碘富集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液的命名方法,知道了碘在水中或汽油中的溶解性,高锰酸钾的溶解性,知道了碘的富集方法.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某同学为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请完成下列填空:(已知水的密度看作=1g/ml)
(1)第一步:计算:需溶质 5 克.
(2)第二步: 称量 :①用托盘太平称量溶质,②用 50毫升 (填10毫升或50毫升)量筒取水.
(3)第三步: 溶解 :将溶质和溶剂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第四步:贮存:将上述溶液装入试剂瓶并密封保存,此溶液久置不会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27、今年世界各国地震频发.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
(1)采取的净水措施有:①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 D
A.③①②④B.④②③①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
(2)一般在过滤前还可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3)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肥皂水 进行检验.
(4)再将得到的水蒸馏就可得到蒸馏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C (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水的净化的顺序为,自然沉降、过滤、消毒、煮沸;
(2)过滤前用活性炭吸附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3)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水中的钙镁离子会使肥皂水凝结而泡沫较少;利用这一特性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4)能溶于水的物质与水混合可以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有的溶液为无色,有的溶液呈现不同颜色;
解答:解:(1)对水源处理采取的合理处理顺序为:自然沉降,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消毒,除去有害细菌;蒸馏,除去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2)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等;
(3)使用肥皂水可心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则为硬水;
(4)粉笔灰为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与水混合只能形成悬浊液;食用油为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只能形成乳浊液;硫酸铜和蔗糖都能溶于水,与水混合时能形成溶液,但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不属于无色溶液.
故答案为:
(1)D;(2)吸附;(3)肥皂水;(4)C.
点评:本题特点是把与水相关的知识进行汇总式考查,解答时应逐个进行分析,不要混成一团.21*cnjy*com
28、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过滤 (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肥皂水 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C (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用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软硬;
(4)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填:过滤;吸附;物理.
(2)在次氯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
(3)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说明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说明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4)粉笔灰、食用油等物质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硫酸铜、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溶液,但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填: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求元素的化合价、溶液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征,即均一性、稳定性.
29、根据溶液的组成填写下表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和溶液的命名方法考虑本题.
解答:解:
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混合,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有水的水一定是溶剂.,溶液命名方法是溶质的溶剂溶液,溶剂是水的一般水省略不说.
故答案为: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溶液的命名方法.
30、某同学在学习了近一年的初中化学后,总结了一些说法,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在右边空白栏打“√”;若错误,请举出相应的例子证明.
说法
驳斥观点的事例或化学方程式
溶液都是无色的
碱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分解反应生成物只有两种
所有复分解反应最多只能生成一种沉淀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1*cnjy*com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并不都是无色的;从碱的含义可知碱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是多种而不是两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水、气体、沉淀生成.
解答:解: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溶液并不都是无色的,例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碱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故这种说法正确;分解反应是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故生成物不一定是两种,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得到三种物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水、气体、沉淀生成,但没说一定是生成一种沉淀,例如Ba(OH)2和CuSO4反应就生成两种沉淀.
故答案为:
说法
驳斥观点的事例或化学方程式
溶液都是无色的
CuSO4溶液是蓝色的
碱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
分解反应生成物只有两种
2KMnO4K2MnO4+MnO2+O2↑
所有复分解反应最多只能生成一种沉淀
Ba(OH)2+CuSO4═BaSO4↓+Cu(OH)2↓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对溶液、酸碱盐以及反应类型的之间应规律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溶液的特征颜色,为我们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小聪同学为探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取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颜色变浅;②比较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③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后溶液为无色.
其中,能证明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的方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近日,我国“神舟七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出舱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水平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飞船在太空中飞行刊,各物质处于“失重”状态.在太空舱中,宇航油模拟开展下列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B、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在水中溶解食盐 D、用普通漏斗过滤含有泥沙的水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常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4、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含有杂质离子
B、水中Ca2+、Mg2+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度比较快而且充分
5、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B、
C、 D、
6、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可能形成溶液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红糖 B、味精
C、白醋 D、植物油
7、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稀饭 D、糖水
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在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 D、蔗糖
9、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10、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番茄汁 B、矿泉水
C、牛奶 D、蒸馏水
1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石蜡 B、面粉
C、蔗糖 D、植物油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是一种纯净物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13、下列常见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菜籽油 B、食盐
C、乙醇 D、蔗糖
14、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食盐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15、下列常用生活用品,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面粉
C、蔗糖 D、牙膏
16、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沙子 B、蔗糖
C、氯化银 D、植物油
1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溶液
B、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作溶质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D、将6%的氢氧化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溶质质最分数为3%
18、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振荡后可得到溶液的是( )
A、泥沙 B、奶粉
C、蔗糖 D、植物油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2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啤酒
C、蒸馏水 D、眼药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对水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1)日常生活中常用 _________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用 _________ 方法来对硬水进行软化.
(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稀溶液后, _________ 会降低, _________ 会升高.
22、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要求谈两点)① _________ ;
② _________ .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 _________ b(填“<”或“>”或“=”符号).
(3)将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
(20℃)时,此时溶液为 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
23、糖水、生理盐水、碘酒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溶质都是固体;②都是均一、稳定的溶液;
③ _________ (答一条即可)
24、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_________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2)常温下饱和溶液一定不是稀溶液. 实例:常温下 _________ 饱和溶液,它却是稀溶液.
25、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汽油,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请回答:
(1)加入汽油后,投入碘的试管的上层液体名称是 _________ ;投入高锰酸钾的试管的下层液体名称是 _________ .
(2)从实验观察可以归纳:在汽油中,碘的溶解性为 _________ ;在水中,高锰酸钾的溶解性为 _________ .(填写“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3)在科学研究中,若将大量水中溶解的少量碘“富集”起来,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某同学为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请完成下列填空:(已知水的密度看作=1g/ml)
(1)第一步:计算:需溶质 _________ 克.
(2)第二步: _________ :①用托盘太平称量溶质,②用 _________ (填10毫升或50毫升)量筒取水.
(3)第三步: _________ :将溶质和溶剂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第四步:贮存:将上述溶液装入试剂瓶并密封保存,此溶液久置不会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7、今年世界各国地震频发.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
(1)采取的净水措施有:①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 _________
A.③①②④B.④②③①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一般在过滤前还可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___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3)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_________ 进行检验.
(4)再将得到的水蒸馏就可得到蒸馏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28、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___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_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_________ 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29、根据溶液的组成填写下表
30、某同学在学习了近一年的初中化学后,总结了一些说法,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在右边空白栏打“√”;若错误,请举出相应的例子证明.
说法
驳斥观点的事例或化学方程式
溶液都是无色的
碱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分解反应生成物只有两种
所有复分解反应最多只能生成一种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