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下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2-07 16:03:44

文档简介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图是某同学在九年级所做家庭小实验的记录,其中药品选择出现错误的是(  )
A、用蜡烛制炭黑21*cnjy*com

B、用简易净水器净水
C、用纯碱和盐酸反应是蜡烛熄灭

D、将植物油加入水中配制溶液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水的净化;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
B、用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时要考虑净水物质的净水能力逐渐增强;
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植物油不溶于水.21cnjy
解答:解:
A、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可以收集的炭黑,此项方案正确;
B、按图示,净水物质的放置顺序是正确的,此项方案正确;
C、碳酸钠和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蜡烛熄灭,方案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此项错误.21cnjy
故选D
点评:植物油不溶于水,在水中只能分散成小液滴,形成悬浊液,不能形成溶液.
2、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食盐和细砂 B、食盐和蔗糖21cnjy
C、石灰石大理石 D、水和酒精
3、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到水巾,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21cnjy
A、硝酸钾 B、蔗糖
C、植物油 D、氯化镁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硝酸钾粉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B、根据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C、根据植物油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D、根据氯化镁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解答: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氯化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21cnjy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白糖
C、铁粉 D、木炭粉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花生油、铁粉、木炭粉等物质都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泥土21cnjy
C、汽油 D、蔗糖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花生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B、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C、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汽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21cnjy
6、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和溶液的特点来做本题.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
解答:解:
A、蒸馏水是纯净物;故错
B、碘酒是碘溶解于酒精而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属于溶液;故对
C、石灰浆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错
D、植物油是纯净物;故错
故选B
点评:只有符合均一、稳定、混合物这三个要点的液体才属于溶液.
7、下列操作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B、
C、 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碘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不能和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
9、下列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香油 B、食盐
C、味精 D、白醋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解答:解:A、香油溶于水形成的是浊液属于乳浊液,不稳定,不具有溶液特点.故A正确;
B、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均一、稳定属于溶液,故B错误;21世纪教育网
C、味精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均一、稳定属于溶液,故C错误;
D、白醋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均一、稳定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要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21世纪教育网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汽油能够溶解油脂.
解答:解:A、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故选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B、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错误;
C、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溶质是油脂,溶剂是汽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食盐、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全部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熟悉常见的物质中哪些是溶于水的,哪些是不溶于水的,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哪些能形成溶液,哪些不能.
解答:解:面粉不能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白糖溶于水形成白糖水,是溶液.
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乳浊液.食盐能溶于水形成盐水,是溶液.
白酒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形成溶液.牛奶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
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点评:家庭中的很多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所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溶液很重要.如我们人体吸收的一些营养物质,必须以溶液的形式,才能被我们吸收利用.
1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氮 D、碘酒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酒精易溶于水,消毒酒精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液氮是由一种物质液态的氮气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碘易溶于酒精,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13、根据溶液的定义,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空气
C、汽水 D、泥水
1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连续通入CO2,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  )
A、溶液→乳浊液→溶液 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C、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D、溶液→悬浊液→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来回答,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乳浊液是液体小液滴分散于液体中,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
澄清的石灰水属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就形成了悬浊液,如果再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碳酸钙、水结合又生成了碳酸氢钙,又能溶于水了.又形成了溶液.
故选D.
点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于液体中,要知道这三种液体的分散质的不同.
1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纯水冰块
C、豆油 D、面粉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进行解答,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蔗糖晚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B、纯水冰块与水混合得到的仍然是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C、油不能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溶液概念及组成的理解.溶液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要知道常见物质的水溶性.
16、如果把厨房中的①食盐、②料酒、⑧豆油、④白糖、⑤面粉、⑥面酱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面粉、面酱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豆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食盐、料酒、白糖等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泥水 B、油水
C、石灰水 D、蒸馏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知道溶液的特点,根据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和联系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泥土溶于水后不稳定会有浑浊现象,属于悬浊液;
B、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分层,属于乳浊液;
C、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
D、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
故答案选C.
点评: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泥浆
C、蔗糖水 D、蒸馏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泥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所以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同压强下,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经过乳化作用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物质形成溶液的沸点比水高;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产生放热或吸热现象;具有导电性;由此可以判断所给选项的正误.
解答:解:A、根据物质形成溶液的沸点比纯水要高;故正确
B、油、水、洗洁精混合在一起发生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故错误
C、因为溶液中具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溶液具有导电性;故正确
D、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产生放热或吸热现象;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对溶液性质的应用.
20、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
A、石灰水与CO2 B、KMnO4与水
C、豆浆与水 D、面粉与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豆浆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是否溶于水,如果能够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如果不能够溶于水,就不能形成溶液.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写名称) 水分子 ;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过滤 ,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消毒 ;
(3)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填字母) C 
A.面粉B.氯化铁C.食盐D.食用油
(4)“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请回答:
实验A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 ;
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炸裂瓶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实验C中的水除提供热量外,还起到了 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的 作用.
22、溶液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把白醋、食用油、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食用油 .
(2)12℃时,将200克蔗糖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发现有7克蔗糖未溶(如图甲所示),此时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蔗糖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2℃时蔗糖的溶解度是 193g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将图甲所示溶液升高温度,其溶解情况如图乙,可知蔗糖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判断一种物质能否和水形成溶液主要是分析物质是否溶于水.
(2)由杯子中仍有未溶解的蔗糖可确定该溶液为蔗糖的饱和溶液,根据100克水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可求溶解度.
(3)根据溶质随温度变化情况确定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解答:解:(1)白醋、酒精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2)因有7克蔗糖未溶,说明在该温度下,蔗糖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在12℃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0g﹣7g=193g.
(3)升温时剩余蔗糖继续溶解,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1)食用油;(2)饱和;193g;(3)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点评:要使仍有固体未溶解的溶液中的固体继续溶解,一是在温度不度的情况下增加溶剂,二是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来改变温度.
23、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汽油 D. 食盐(或纯碱)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有些溶液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
解答:解: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溶液,并且高锰酸钾溶液是有颜色的.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无色的溶液.故选项正确;
C、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食盐、纯碱等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都能和水形成无色的溶液.故填:食盐(或纯碱).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否溶于水,如果易溶于水就能和水形成溶液,然后再分析溶液是否有颜色.
24、水是重要的分散剂,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少量生石灰放入水中,得到的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继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得到的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 悬浊液 ,石灰乳中固态物质的化学式为 Ca(OH)2 .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石灰乳中固态物质是氢氧化钙.
解答:解: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石灰乳中固态物质的化学式为Ca(OH)2.
故填:悬浊液;Ca(OH)2.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和悬浊液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5、(2005?耒阳市)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①面粉 ②食用油 ③食盐 ④冰块,分别投入四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③ ,形成悬浊液的是 ① ,形成乳浊液的是 ②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从大豆中提取并初步认识油脂的实验过程如下:①将5g大豆研碎;②将研碎的大豆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体,振荡后静置几分钟;③过滤;④将盛放滤液的小烧杯放人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装置如下图);⑤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人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增加大豆与己烷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 .
(2)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 ⑤ (选填①、②、③、④、⑤).
(3)关于本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热水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③ .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 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 .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影响因素考虑;
(2)根据乳浊液的特点进行解答;
(3)根据热水浴的特点进行解答;
(4)根据油脂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将大豆研碎,这样有利于增加大豆与己烷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
(2)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人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形成的是乳浊液;
(3)①热水浴跟物质的沸点有关,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热水浴;②因为在标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③在水中加热这样使物质受热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根据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这样先将油脂溶解在己烷中,再根据热水浴除掉己烷,然后利用油脂不溶水得到豆油.
故答案为:
(1)增加大豆与己烷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
(2)⑤;
(3)②③;
(4)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
点评:解答本题是要充分了解食物的组成成分和提取油脂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7、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B .
A.蔗糖 B.食用油 C.食盐 D. 碳酸钙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
B、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C、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
D、碳酸钙、面粉、泥土等物质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碳酸钙等.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8、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蔗糖、食盐、碘、植物油、土壤、硫酸铜,能形成溶液的是哪些?若能,请说出溶质、溶剂、溶液各是什么?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专题:开放性简答题。
分析:可溶于水的物质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在所形成的溶液中,水为溶剂,其他物质是溶质.溶液称为“某物质溶液”.蔗糖、食盐、硫酸铜可以溶于水,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碘、植物油、土壤不溶于水,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其中碘和土壤以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水中形成悬浊液,植物油以小液滴扩散水中形成乳浊液.
解答:解:蔗糖放入水中,溶质为蔗糖,溶剂为水,溶液称为蔗糖溶液(俗称糖水);
食盐放入水中,溶质为食盐(氯化钠),溶剂为水,溶液称为食盐(氯化钠)溶液(俗称盐水);
硫酸铜放入水中,溶质为硫酸铜,溶剂为水,溶液称为硫酸铜溶液.
点评: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成分散到水中,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出现溶质与溶剂分离的情况.
29、比较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之间的区别,并举出实例,填写下表:
内容
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粒子、粒子大小、主要特征方面的区别回答.
解答:解:溶液中分散在水中的粒子是单个的分子或离子,如食盐水中分散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白酒中分散的是酒精分子,粒子<1nm,静置后不分层、不沉降,主要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悬浊液中分散在水中的粒子是固体小颗粒(分子的集合体),粒子>100nm,不分层浑浊,静置后沉降,不均一、不稳定,如泥水;乳浊液中分散在水中的粒子是小液滴(分子的集合体),粒子>100nm,静置后分层,不均一、不稳定,如牛奶、乳化油.
故答案为:
内容
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中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固体小颗粒(分子的集合体)
小液滴(分子的集合体)
粒子大小
<1nm
>100nm
>100nm
主要特征
静置后不分层、不沉降,主要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静置后沉降,不均一、不稳定
静置后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点评:比较法是理解掌握概念的重要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对相似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的习惯,这样,即可掌握概念,又能锻炼思维.
30、下列物质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 ②蒸馏水 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
④白酒 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 ⑥淀粉放入水中,搅拌.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①④⑤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⑥ ,属于乳浊液的是 ③ .
点评: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图是某同学在九年级所做家庭小实验的记录,其中药品选择出现错误的是(  )21*cnjy*com
A、用蜡烛制炭黑

B、用简易净水器净水
C、用纯碱和盐酸反应是蜡烛熄灭

D、将植物油加入水中配制溶液
2、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食盐和细砂 B、食盐和蔗糖
C、石灰石大理石 D、水和酒精
3、(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到水巾,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蔗糖
C、植物油 D、氯化镁
4、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21*cnjy*com
A、花生油 B、白糖
C、铁粉 D、木炭粉
5、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泥土
C、汽油 D、蔗糖
6、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7、下列操作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21*cnjy*com
A、 B、
C、 D、
8、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
9、下列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香油 B、食盐
C、味精 D、白醋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11、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食盐、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全部
1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氮 D、碘酒
13、根据溶液的定义,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空气
C、汽水 D、泥水
1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连续通入CO2,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  )
A、溶液→乳浊液→溶液 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C、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D、溶液→悬浊液→溶液
1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21*cnjy*com
A、蔗糖 B、纯水冰块
C、豆油 D、面粉
16、如果把厨房中的①食盐、②料酒、⑧豆油、④白糖、⑤面粉、⑥面酱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
17、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泥水 B、油水
C、石灰水 D、蒸馏水21*cnjy*com
18、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泥浆
C、蔗糖水 D、蒸馏水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同压强下,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经过乳化作用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20、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
A、石灰水与CO2 B、KMnO4与水
C、豆浆与水 D、面粉与水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写名称) _________ ;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_________ ;
(3)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填字母) _________ 
A.面粉B.氯化铁C.食盐D.食用油
(4)“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请回答:
实验A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 ;
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炸裂瓶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实验C中的水除提供热量外,还起到了 _________ 作用.
22、溶液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把白醋、食用油、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_____ .
(2)12℃时,将200克蔗糖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发现有7克蔗糖未溶(如图甲所示),此时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蔗糖的 ________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2℃时蔗糖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 .
(3)将图甲所示溶液升高温度,其溶解情况如图乙,可知蔗糖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___ .
23、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_________ 21*cnjy*com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汽油 D. 食盐(或纯碱)
24、水是重要的分散剂,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少量生石灰放入水中,得到的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继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得到的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 _________ ,石灰乳中固态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
25、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①面粉 ②食用油 ③食盐 ④冰块,分别投入四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_____ ,形成悬浊液的是 _________ ,形成乳浊液的是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从大豆中提取并初步认识油脂的实验过程如下:①将5g大豆研碎;②将研碎的大豆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体,振荡后静置几分钟;③过滤;④将盛放滤液的小烧杯放人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装置如下图);⑤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人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___ (选填①、②、③、④、⑤).
(3)关于本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热水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 .21*cnjy*com
27、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_________ .
A.蔗糖 B.食用油 C.食盐 D. _________ .
28、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蔗糖、食盐、碘、植物油、土壤、硫酸铜,能形成溶液的是哪些?若能,请说出溶质、溶剂、溶液各是什么?
29、比较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之间的区别,并举出实例,填写下表:
内容
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30、下列物质中:
①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 ②蒸馏水 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
④白酒 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 ⑥淀粉放入水中,搅拌.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_________ ,属于乳浊液的是 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