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2-07 16:09:12

文档简介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21*cnjy*com
A、在锁孔中放入少量铅笔芯的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
B、用纯碱和醋作用,生成的气体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用盐酸、澄清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D、通过尝食盐水的味道,可判断食盐水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考点: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有润滑性;
B、纯碱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检验碳酸盐经常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检验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继续加溶质看是否溶解.
解答:解:A、在锁孔中放入少量铅笔芯的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因为石墨有润滑性,此项不合题意;
B、纯碱和醋作用,生成的气体使燃烧的蜡烛熄灭,正确,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此项不合题意;
C、碳酸盐和盐酸反应能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项不合题意;
D、品尝食盐水的味道不能判断食盐水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此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处理一些问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20℃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2g氯化钠,溶液质量变为102g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1*cnjy*com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再溶解这种溶质;
C、原子元素可能组成多种物质;
D、爆炸不一定生成新物质.
解答: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是蓝紫色.故A描述错误;
B、20℃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2g氯化钠,氯化钠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仍为100g,故B描述错误;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如磷可以组成红磷和白磷,故C描述错误;
D、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描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否生成新物质,爆炸分为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物理爆炸一般是由于压强急剧增大,体积膨胀引起的.21*cnjy*com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实验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B、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
C、向一定量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向适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21*cnjy*com
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解答.
B、根据溶液的用途解答;
C、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A、同种温度下,同种溶液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A说法错误;21*cnjy*com
B、在溶液中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说法正确;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C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记住并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解答本题关健.
5、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无色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是碱性溶液 D、是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和上层清液的特点考虑.
解答:解: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说明有的氢氧化钙并没有溶解,说明已经达到了饱和,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就是指的氢氧化钙溶液,是无色,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碱性溶液.
故选B.
点评:如果一个溶液中有一部分该溶液的溶质没有溶解,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硝酸钾溶液所含的溶质一定比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食盐水和纯净水在0℃时都会结冰
C、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可以通过导电性实验区分 D、某溶液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组成、特点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进行分析解答.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答:解:A、同温下,等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所含的溶质一定比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所含溶质多,但若温度不同、溶液质量不同时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多少,故说法错误;
B、食盐水的凝固点比不的凝固点低,故说法错误;
C、食盐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C说法正确;21cnjy
D、某不饱溶液蒸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然后再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要比较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必须明确温度和溶液质量,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饱和溶液蒸发溶剂一定析出晶体,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达到一定程度也会析出晶体.
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有些溶液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21cnjy
B、溶液的浓稀和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
C、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D、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即可:析出溶质说明该溶液不会再溶解这种溶质.
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错误.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故选项错误.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此时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一切溶液的溶剂 B、凡是无色、透明度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溶质,也可以有多种溶质 D、一定的溶剂中,加入溶质越多溶液的质量就越大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剂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溶质,也可以有多种溶质;在一定的溶剂中,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的质量便不再发生变化.
解答:解:A、水、酒精、汽油等都是常见的溶剂,如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21cnjy
C、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溶质,也可以有多种溶质,如在海水中含有多种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定的溶剂中,当加入的溶质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的质量就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和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
A、增加5g B、为25g
C、为20g D、无法确定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解: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知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已不能继续溶解,因此这时食盐水的质量仍然是20g
故选C
点评:理解饱和溶液的定义是解答本题关健.饱和溶液在条件不变时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还能溶解其它溶质.
11、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浓
C、从100g 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50g后,剩余的溶液的质量分散为5%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A错.
B、温度不同,无法比较其浓稀.B错.
C、溶液具有均一性.C错.
D、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此时剩余的液体被称为母液,它通常是饱和溶液.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特征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对溶液的颜色、溶剂种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1cnjy
12、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O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克,则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A、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克粉末不变 B、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克
C、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克 D、溶液中溶解与结晶体达到平衡状态,有部分带标记的SO42﹣进入溶液,但固体粉末仍是a克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不再溶解该物质,但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不断的运动.21cnjy
解答:解:A、在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不再溶解硫酸铜,但是无水硫酸铜粉末会与水结合生成五水硫酸铜,导致粉末质量增加,故A错误;
B、构成硫酸铜的含18O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由于不断地运动,在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的SO42﹣,白色粉末与水结合生成的五水硫酸铜为蓝色,质量增加,故B正确;
C、白色粉末与水结合生成的五水硫酸铜为蓝色,质量增加,不会小于ag,故C错误;
D、白色粉末与水结合生成的五水硫酸铜质量增加会增加,不会仍是ag,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形成以及饱和溶液的特点和微粒的运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此温度下,将50克氯化钠固体溶解在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是一道选择题,根据溶液的性质(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溶液的浓度/密度、组成不会改变)、分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区分)、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物;21cnjy
B、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此时剩余的液体被称为母液,它仍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也不发生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50g水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6.5%,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要求学生要细心,此题容易误选D,对溶解度的概念不是很明确.
14、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植物油加入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21世纪教育网
分析: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解答:解: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故A错.
B、植物油不溶于水,滴入水中,不溶解,不能形成溶液.是乳浊液.故B错.
C、溶液具有均一性,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故C错.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蒸发一部分水,后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的溶液是母液,母液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21世纪教育网
15、20℃时,向100g未知浓度KCI溶液中加入5g KCI后,一定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变为105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未知浓度KCl溶液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一种是饱和溶液,根据这两种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
解答:解:A、如果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5g KCl后,不会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如果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5g KCl后,不会溶解,溶质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如果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5g KCl后,不会溶解,溶液浓度不变,故C错误;
D、向100g未知浓度KCI溶液中加入5gKCl,加入的是溶质,溶剂是不会变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种溶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浓度都不变,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种溶质,溶质质量变大、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大、溶液浓度变大.
16、20℃时,向某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B、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一定变大 D、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而该题中在20℃时的氯化钠溶液不一定是否饱和,若是饱和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后不再溶解,则溶质、溶液、百分比浓度、溶剂质量都不变,若是不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氯化钠固体后能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但溶剂质量仍然主变.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饱和溶液的定义和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的转换及溶液中各量的变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训练,判断饱和溶液是中考的热点.
17、在物质混合、反应后,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后,“1+1≠2”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 B、1g金属铁和1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C、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21世纪教育网
分析: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等于2g
B、1g金属铁和1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小于2g
C、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2g
D、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等于2g
解答:解: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酒精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溶液总质量等于2g
B、1g金属铁和1g稀盐酸反应后产生氢气逸出,所以溶液的质量小于2g
C、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后,食盐不再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仍是1g
D、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既没沉淀产生也没气体产生,所有物质都在溶液中,因此溶液的质量等于2g
故选BC
点评:物质混合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发生化学反应但不产生沉淀或气体时,混合后总质量等于反应前物质质量之和,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可气体,则所得溶液质量会小于反应前物质质量之和.
18、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根据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质减少 B、溶解度减少21世纪教育网
C、溶剂不变 D、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原来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一部分二氧化碳逸出,逸出后的二氧化碳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9、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右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21世纪教育网
分析:A、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100%;
B、根据第三次实验可推出第二次实验是否饱和;
C、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D、根据第三次实验可推出20℃时10g水最多能溶的质量.
解答:解: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故A错误;
B、根据第三次实验可推出10g水中加入3g氯化钠并没饱和,还能继续溶解,故B错误;
C、根据③④实验可知溶液都已经饱和,10g水中只溶了3.6g氯化钠,所以质量分数都是:×100%,所以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根据第三次实验可推出20℃时10g水最多能溶的质量为3.6g,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2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即溶液由不饱和达到饱和之后不会在继续溶解这种物质,在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逐渐的增大至不再发生变化.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所以加入硝酸钾之前,不饱和的硝酸钾溶质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故选项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KNO3不能无限溶解.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的变化,需要注意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不是无限的.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无水硫酸铜(CuSO4)是白色粉末,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吸水后白色粉末转化为蓝色晶体﹣胆矾(CuSO4?5H2O).21世纪教育网
(1)露置在空气中的无水硫酸铜吸收水蒸汽得到胆矾,这一变化过程属于 化学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通常状态下,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且只考虑初中阶段常见的反应):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质量变大;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通过以上实验事实可以判定,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CO2、H2 .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色粉末转变为蓝色晶体,溶液的质量将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溶质质量分数将 不变 .
(4)某课外研究小组通过下图所示两种不同的途径制取胆矾晶体.
途径1中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途径2中铜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是硫酸铜和水.
请写出途径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2+2H2SO4?2CuSO4+2H2O .
与途径1相比,排除安全因素,途径2主要具有两项优点:不污染大气和 节约原料硫酸(或硫酸的消耗量相对较低)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气体的净化(除杂);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针对初中化学中某一常见物质,结合其性质、用途、制取等等方面组织考题.本题主要物质为硫酸铜,其中涉及混合气体组成的推断、饱和溶液减少溶剂后的改变、制取方法的评价.
解答:解:(1)无水硫酸铜和硫酸铜晶体属于不同种物质,因此无水硫酸铜遇水生成硫酸铜晶体属于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故答:化学.
(2)根据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可得出通过灼热氧化铜后有水产生,因此而得出原气体中含有氢气的结论;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通过灼热氧化铜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里的二氧化碳可能来自于原气体,也有可能是CO与CuO反应所产生,结合现象①,原气体中应含有能和炽热碳反应的CO2.故选CO2、H2.21世纪教育网
(3)向饱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粉末,粉末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而使饱和溶液中溶剂水减少,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答:减少、不变.
(4)对比途径1和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到消耗相同量的硫酸而得到硫酸铜的量相差2倍.故答:2Cu+O2+2H2SO4?2CuSO4+2H2O、节约原料硫酸(或硫酸的消耗量相对较低).
点评:围绕中心物质组织相关知识点进行考查,体现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中心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取的掌握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2、(2010?广西)在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以下是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该溶液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DAEBC (填序号),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5 g,应该选择 100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2)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以上所配得的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1)根据配置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本题,根据溶质的计算方法和量筒量程的选取方法来选择;
(2)计算出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5%比较,如果比5%大说明该溶液不饱和,相等就饱和.
解答:解:(1)配置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需溶质为:100g×5%=5g,量筒的量程的选取方法是选取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因为需水95mL,所以选100mL的量筒;
(2)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6.5%,所以5%的氯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DAEBC;5;100;(2)不饱和.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和配制溶液所需要的仪器选择方法,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21*cnjy*com
23、(2011?昆明)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要求谈两点)① 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
② 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 = b(填“<”或“>”或“=”符号).
(3)将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21世纪教育网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
(20℃)时,此时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溶液的用途即可;
(2)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3)由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等.
(2)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上部溶液的密度和下部溶液的密度相等;故上部的密度ag/cm3与下部溶液的密度bg/cm3相等.
(3)将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高而减小,故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20℃)时,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2)=;
(3)饱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用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氯化钠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水 .
(2)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①物质A是 硝酸钾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
②状态“④”时,物质A 全部 溶解(填“部分”或“全部”)
③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 ②和⑤ (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④ .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21*cnjy*com
分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划分解答;
(2)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3)根据60℃时10g水最多溶解的硝酸钾的量确定;
(4)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其中溶质是氯化钠;硝酸钾溶液是硝酸钾溶于水形成的,其中的溶剂是水;
(2)由题意可知10g水在60℃是能完全溶解6gA物质,而氯化钠在60℃时的溶解度为37.3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10g水最多溶解3.73g氯化钠,所以A物质不是氢化钠,是硝酸钾;
(3)在60℃时1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11g,所以加入9g能全部溶解;
(4)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就是饱和溶液,在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2.09g硝酸钾,故饱和溶液为“②和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④.
故答案为:(1)氯化钠;水;(2)①硝酸钾;②全部;③:②和⑤;④
点评:明确溶质、溶剂的划分,会根据表中数据据解决问题,会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
25、20°C时,将38gNaCl放入100g水中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2g固体NaCl,则该溶液中溶质为 36克 g,溶剂为 100 g,溶液为 136 g,该溶液 是 (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常规题型;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不是加入的物质都成为溶质;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时,可以根据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
解答:解:20°C时,将38gNaCl放入100g水中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2g固体NaCl,所以溶解的氯化钠是36克,因此溶质是36克,溶剂是100克.由于烧杯底部仍有2g没有溶解的NaCl,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36克,100克,136克,饱和.
点评: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可以根据在溶液中是否有没有溶解的物质.如果有,则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21*cnjy*com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有一支试管出现白色沉淀 .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
A是 CuSO4 ;B是 K2SO4或KCl ;C是 KCl或K2SO4 ;D是 CaCO3 .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42-检验方法);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本题是对缺失药品成分的探究,主要是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来鉴别.解决本题注意三点:
①Cu2+在溶液中显蓝色21*cnjy*com
②上述四中药品只有CaCO3能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③硫酸钡和碳酸钡都是白色沉淀,但B和C为K2SO4或KCl,所以沉淀为硫酸钡.
解答:解:(1)上述药品只有CaCO3不溶于水,当四中均看到有固体时,是因为溶剂少,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溶剂下达到饱和;
故答案为:溶解已经达到饱和.21*cnjy*com
(2)根据信息,B和C为K2SO4或KCl,向试管中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的是硫酸钡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有一支试管出现白色沉淀
(3)根据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说明A是CuSO4,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说明D是CaCO3,步骤3无法确定B和C;
故选A是CuSO4,B是K2SO4或KCl,C是KCl或K2SO4,D是CaCO3.
点评:应熟悉常见金属离子在溶液的颜色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现象.
27、某物质在30℃时溶解度为100克.如果加水稀释30℃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200克.问需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和水多少克? 饱和溶液:120g,需要水:80g .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先根据加水稀释溶质不变求出配制好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再根据30℃时溶解度为100克,算出这些溶质达到饱和状态能配成溶液质量.
解答:解:21*cnjy*com
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200克需要溶质质量:200克×30%=60g,设60g溶质能配成饱和溶液质量为X则:解得X=120g,所以需要饱和溶液120g,需要水:200g﹣120g=80g.
故答案为:需要饱和溶液:120g,需要水:80g.
点评:要知道有关饱和溶液的计算公式:
28、小明参观某盐场,带回来一些盐田中盐堆旁的水样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观察到自己带回的水样有些浑浊,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应采用的方法是 过滤 .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玻璃棒、(填下图序号) bhi ,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小明想从操作(1)后的澄清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填上图序号) acd .21*cnjy*com
(3)小明未作实验就判断自己带回来的水样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盐田中有NaCl固体析出 .
29、在实验室用KCl03和Mn02制取氧气.为了分离出二氧化锰设计下列程序: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5.5g残渣的成分是 MnO2 
(2)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 不是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壤;
(3)制取氧气的总质量是 9.6 
(4)用氧气质量求氯酸钾质量(x)的.比例式为  
(5)第一次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8.6% (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标签图示型;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用KCl03和Mn0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制用KCl03和Mn0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可知氯酸钾反应后生成物是可溶于水的氯化钾和氧气,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第一次加30g水溶解的氯化钾的质量为12g,说明第二次加的10g水最多溶解4g,而实际第二次加10g水只溶解了3g,说明氯化钾全部溶解,因此剩余的物质为二氧化锰,21*cnjy*com
故答案为:MnO2;
(2)综上所说,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 不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不是;
(3)根据生成物氯化钾的质量:(20.4﹣8.4)+(8.4﹣5.5)=14.9g
设制取氧气的总质量为 y g,氯酸钾质量为 x g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x 14.9 y
则y=9.6g
跟故答案为:9.6 g;
(4)用氧气质量求氯酸钾质量(x)的.比例式为,
故答案为:;
(5)第一次加30g水溶解的氯化钾的质量为12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第一次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故答案为:28.6%.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实验室制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解题的能力.
30、(2007?台州)A、B两烧杯中均盛有100克水,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此时, B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21*cnjy*com
分析:根据在某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利用图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B中有剩余固体,则B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因在该温度下,两烧杯中的水一样,都是100克,加入的是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发现A中没有固体剩余,则A可能还没有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而B中有剩余固体,则B中已经达到了溶解的最大极限,即符合了在某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判断,一定要注意指明的条件,如同样的溶剂,同种溶质,同温度,根据不同质量的溶质的溶解情况来作判断.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在锁孔中放入少量铅笔芯的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
B、用纯碱和醋作用,生成的气体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用盐酸、澄清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D、通过尝食盐水的味道,可判断食盐水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20℃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2g氯化钠,溶液质量变为102g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实验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B、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
C、向一定量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向适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5、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无色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是碱性溶液 D、是饱和溶液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硝酸钾溶液所含的溶质一定比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食盐水和纯净水在0℃时都会结冰
C、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可以通过导电性实验区分
D、某溶液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9、下列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一切溶液的溶剂
B、凡是无色、透明度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溶质,也可以有多种溶质
D、一定的溶剂中,加入溶质越多溶液的质量就越大
10、2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
A、增加5g B、为25g
C、为20g D、无法确定
11、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浓
C、从100g 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50g后,剩余的溶液的质量分散为5%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2、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O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克,则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A、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克粉末不变
B、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克
C、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克
D、溶液中溶解与结晶体达到平衡状态,有部分带标记的SO42﹣进入溶液,但固体粉末仍是a克21*cnjy*com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透明、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此温度下,将50克氯化钠固体溶解在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4、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植物油加入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5、20℃时,向100g未知浓度KCI溶液中加入5g KCI后,一定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变为105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
16、20℃时,向某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A、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B、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一定变大 D、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17、在物质混合、反应后,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后,“1+1≠2”的是(  )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
B、1g金属铁和1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C、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硫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18、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根据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质减少 B、溶解度减少
C、溶剂不变 D、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1*cnjy*com
19、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右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2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无水硫酸铜(CuSO4)是白色粉末,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吸水后白色粉末转化为蓝色晶体﹣胆矾(CuSO4?5H2O).21*cnjy*com
(1)露置在空气中的无水硫酸铜吸收水蒸汽得到胆矾,这一变化过程属于 _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通常状态下,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且只考虑初中阶段常见的反应):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质量变大;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通过以上实验事实可以判定,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_________ .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色粉末转变为蓝色晶体,溶液的质量将 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溶质质量分数将 _________ .
(4)某课外研究小组通过下图所示两种不同的途径制取胆矾晶体.
途径1中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途径2中铜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是硫酸铜和水.
请写出途径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与途径1相比,排除安全因素,途径2主要具有两项优点:不污染大气和 _________ .
22、在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以下是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1)在配制该溶液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 (填序号),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_________ g,应该选择 _________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2)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以上所配得的溶液是 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3、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要求谈两点)① _________ ;
② _________ .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 _________ b(填“<”或“>”或“=”符号).
(3)将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
(20℃)时,此时溶液为 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
2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___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_________ .
(2)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①物质A是 _________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
②状态“④”时,物质A _________ 溶解(填“部分”或“全部”)
③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 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_________ .
25、20°C时,将38gNaCl放入100g水中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2g固体NaCl,则该溶液中溶质为 _________ g,溶剂为 _________ g,溶液为 _________ g,该溶液 _________ (是或不是)饱和溶液.21*cnjy*com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
A是 _________ ;B是 _________ ;C是 _________ ;D是 _________ .
27、某物质在30℃时溶解度为100克.如果加水稀释30℃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200克.问需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和水多少克? _________ .
28、小明参观某盐场,带回来一些盐田中盐堆旁的水样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观察到自己带回的水样有些浑浊,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玻璃棒、(填下图序号) _________ ,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 .
(2)小明想从操作(1)后的澄清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填上图序号) _________ .
(3)小明未作实验就判断自己带回来的水样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 .
29、在实验室用KCl03和Mn02制取氧气.为了分离出二氧化锰设计下列程序: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5.5g残渣的成分是 _________ 21*cnjy*com
(2)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 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壤;
(3)制取氧气的总质量是 _________ 
(4)用氧气质量求氯酸钾质量(x)的.比例式为 _________ 
(5)第一次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30、A、B两烧杯中均盛有100克水,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此时, _________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