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4节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节课主要学习化石和生物进化趋势。因为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所在地层越深生物越低等,越浅生物则越高等,因此研究化石可以推断出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进化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历程。学习生物进化理论的演变过程,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8.6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说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说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创设情境
在以下化石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种子植物和蕨类存在亲缘关系
鸟类从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始祖鸟化石
种子蕨化石
进化方向:
简单→复杂,
低等→高等,
水生→陆生。
大量的事实表明,生物是进化的,但是一个接踵而来的问题是,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实践
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是法国博物学家布丰。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1.内容: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
2.进化原因:物种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气候和食物的变化,引起了生物体的改变。
3.意义:阐明了生物是进化的,物种是可变的,且认为物种改变的原因是环境的改变。
现代的鳄鱼是古代鳄鱼的后代,古代鳄鱼是远古时代鳄鱼的后代。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直线式进化,物种可变的原因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候和食物发生的变化。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用图像描述:
探究实践
1809 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J.Lamarck)提出了新的观点,即“用进废退”。
1.内容: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生物体的器官“用进废退”,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生物的变异一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
2.物种进化的原因:生物本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3.意义∶坚持了物种可变的观点,把生物的性状与遗传相联系。
探究实践
时刻伸长脖子吃叶子→脖子变长→获得性遗传→长颈鹿。
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腿和颈为何那么长?
长颈鹿祖先的腿和颈都不长,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干旱,地上的草枯死了,这些动物只能把颈伸长去吃树叶,久而久之,经常使用的腿和颈就长长了。这种特征会遗传给它的后代,后代出生时腿和颈就比父母长一些。这种现象一代代地传下去,最后就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探究实践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用图像描述:
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它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
中心观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定向变异”。
探究实践
比较布丰和拉马克的理论,在有关现存物种的来源、进化原因等方面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
认为现存生物是逐渐演化而来的
理论 布丰的理论 拉马克的理论
不同点
相同点 ①现存生物由不同的物种变化而来;
①现存生物今天已不存在的物种演变而来;
②演变的动力是环境改变。
②进化的动力是生物本身的力量。
认为现存生物是逐渐演化而来的
探究实践
《物种起源》中自然选择理论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由于使用而发达起来的器官特征并不能遗传给后代。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解释物种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
条件适合,生物能够产生大量后代;
(2)生存斗争:
为获得足够食物、空间、配偶等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
(4)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变异是不定向的:
有适应环境的变异和不适应环境的变异;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探究实践
“达尔文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腿和颈为何那么长?
长颈鹿——自然选择的结果
长颈鹿的祖先中有的颈和前肢长些,有的则颈和前肢短一些。如在干旱时,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因为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树叶,比颈和前肢短些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并通过繁殖将这种特征传递给后代。这样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和前肢增长的特征逐渐积累,就产生了现在这种长颈鹿。
探究实践
达尔文还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达尔文的理论,对当时认为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观点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人提出了激烈的抗议。
当时的漫画家嘲笑达尔文认为人与猴有亲缘关系的观点。所画的是达尔文及其祖先的漫画。
探究实践
曾经有科学家讲过,“科学发展史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正确与错误的斗争,新旧理论的替代并不绝对代表正确的取代错误的。正确的理论中有错误,错误的理论中也有正确的东西。”请分析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分别汲取了布丰和拉马克理论的哪些观点。
思考与讨论
达尔文首先汲取布丰和拉马克二人的进化观点;他认为:生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缓慢演化的;他肯定和借鉴了布丰的自然选择的作用,并吸收了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的动力的观点:自身的动力—变异。
探究实践
即便有许多人反对,但达尔文学说有许多证据的支持。例如,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的,那么,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应当存在过渡的类型。
始祖鸟化石 中华龙鸟化石
种子蕨化石
蕨类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
爬行类与鸟类的过渡类型
过渡类型证明了:
生物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物种间进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探究实践
探究: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数量变化的原因
在 19 世纪的英国,博物学家观 察 到 桦 树尺 蛾 黑 化 的 现 象。 最初,树林里的一群尺蛾中,大部分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几只是黑色的。1850 年前后,事情发生了变化。随着工业的发展,树林周围新建的工厂越来越多,工厂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染黑了树干。到了 1900 年,黑色尺蛾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浅色尺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数量变化的原因。
桦树与桦树尺蛾
1.提出问题:在1850年之前,为什么浅色尺蛾的数量远多于黑色尺蛾?
探究实践
2建立假设:
在1850年之前,浅色尺蛾体色与环境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黑色尺蛾体色与环境不一致,易被敌害发现。
探究实践
3.模拟实验。
(1)利用右边的轮廓图,在纸上描出一只蝴蝶。
(2)根据教室中墙、橱柜、桌子等颜色,给蝴蝶
着色,把它们贴在与墙、橱柜、桌子等颜色一致的地方。
(3)让一位同学用 1 分钟的时间去寻找这些蝴蝶,在表 1-1 中记录找到的数量。
(4)用同样的方法给蝴蝶着色,但是要把蝴蝶贴在颜色差异大的地方,让另一位同学去找,在表 1-1 中记录数据。
探究实践
4.检验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的假设成立吗?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同样的时间内,找到与环境同色的蝴蝶数远少于找到与环境颜色差异大的蝴蝶数,说明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动物不易被敌害发现,容易生存下来,而体色与环境颜色差异大的动物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捕食。
探究实践
(2)今天这片树林周围的工厂污染减少了,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请预测不同体色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
5.交流:
(1)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不受时间限制,你认为找到的蝴蝶数量会怎样变化?
如果不受时间限制,在不同环境中找到的蝴蝶应该相差较小。
随着环境的变化,在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树木的颜色将逐渐变浅,黑色尺蛾由于不适应环境数量逐渐减少,浅色尺蛾的数量则会逐渐增多。(适者生存)
探究实践
阅读图、表,请你说出地球动植物进化的历程。
探究实践
1.植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2.动物的进化历程:
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软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两栖类
鸟类
鱼类
爬行类
哺乳类
生物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探究实践
人类的演化历程:
19 世纪后半叶,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在达尔文的启示下,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人类的起源,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论点,这就是“人猿同祖论”。
人类是由已从地球上灭绝的古猿类进化而来的。
1.下列关于长颈鹿进化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由于环境变化,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
B.在缺乏青草时,由于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才进化成了现在的长颈
C.以前植物不够吃,现在食物丰富了,长颈鹿的脖子自然就长了
D.经过生存竞争和环境的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留了颈长的长颈鹿
D
迁移应用
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气候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C
迁移应用
4.请用达尔文学说解释害虫的抗药性的形成过程。害虫种群中存在着__________ ,有具有抗药性的,有不具有抗药性的。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 的害虫被杀死,________________的害虫能够生存、繁殖,并将抗药的性状_________给后代。
个体差异(变异)
自然选择
不具有抗药性
具有抗药性
遗传
3.“最早的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石吟》的片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
C.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
D.根据“最早的鸟儿”的特征,说明鸟类可能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B
迁移应用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直线式进化,物种可变的原因是生活环境
的变化,特别是气候和食物发生的变化。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论: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定向变异”。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一、进化论的演变
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植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2.动物的进化历程:
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两栖类
鸟类
鱼类
爬行类
哺乳类
生物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