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子结构(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点难点】AZX的含义和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自主学习案】 P2-3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 、 、 都与 有关。
2.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其中 带正电荷,而 不带电,它们依靠一种特殊的力 结合在一起。
【交流研讨】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 1.602×10-19 1.602×10-19 0
电荷 1个单位负电荷 1个单位正电荷 0
讨论:据表中的数据讨论下列问题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
(3)忽略电子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技能归纳】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结构
2.质量数
(1)概念:
(2)关系式:原子中:
核电荷数(Z)= =
质量数(A)= ( )+ ( )
3.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AZX
【思考】①阳离子中AZXn+: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②阴离子中AZXm-: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
【迁移应用】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下列三个结论: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三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
B 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C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3、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 )
A. 136Al B.137 Al C.13 6 C D. 13 7C
5、对于A ZX和A+1 Z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自主学习】 P4-5
【技能归纳】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是 ,
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观察思考】阅读课本P4的观察·思考,填写下表并思考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氕
氘
氚
①分别写出氕、氘、氚的原子符号表达式:氕 氘 氚
②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它们是同一种元素吗?它们是同一种原子吗?
③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吗?
【技能归纳】
2.核素: 。
几种常见的核素(写出相应的核素符号)氢 ,碳 ,氧 ,氯 ,铀
【思考】目前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是否表示发现了112种原子?理由是什么?
3.同位素: 。
它分为 和 两种,放射性同位素最常见的应用是
制造氢弹原料的是 , 制造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燃料的是 。
【迁移应用】
6.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
A.T与D B.与
C.金刚石与石墨 D.游离态氧与化合态氧
7.下列对于核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核素是指质量数相同的微粒 B.核素是指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微粒
C.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D.核素是指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微粒
8.互称为同位素的两种核素之间具有相同数值的是 (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质量数
9.、、、H+、H2是 可以表示为 ( )。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
10. 有以下一些微粒:①② ③ ④ ⑤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的是 和 、 和 。
【拓展视野】相对原子质量
1、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核素的实际质量与 的比值;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也就是周期表中查得的数值)是指各种天然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它的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的总和。
计算式:M =M1×n1 % + M2×n2 % + M3×n3 % +…
如:同位素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在自然界占75.77%(原子数的百分含量),Cl为36.966,在自然界中占24.23%,则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75.77%+36.966×24.23% =35.45
第一节 原子结构(二)
编制:崔绪岩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会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学习重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联想质疑】
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交流研讨】
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
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31kg
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
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
【技能归纳】
三、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自主学习】P6
【技能归纳】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电子能量 电子离核由 到 ,电子能量由 到
【交流研讨】
看表2总结每层最多可以排布的电子数目?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氦 He 2
10 氖 Ne 2 8
18 氩 Ar 2 8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技能归纳】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总是从能量 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 往 排,称为 原理。
(2)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个电子。
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4、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迁移应用】
1、对原子核外电子以及电子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可以测定某一时刻电子所处的位置②电子质量很小且带负电荷 ③运动的空间范围很小 ④高速运动 ⑤有固定的运动轨道⑥电子的质量约为氢离子质量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⑤⑥
2、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的原子中,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 )
A.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 B.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
C.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 D.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
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K电子层和L电子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电子层和N电子层的电子数之和,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30 B.12 C.17 D.20
4、完成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
H Na Al Al3+ F Cl-
5、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各表示什么微粒?
【自主学习】P6
【技能归纳】
5、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
(1)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结构稳定,性质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 电子;表现 性;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个,较易获得电子,表现 性。
(2)化合价是 的一种重要性质。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
特别是 有关。
【迁移应用】
6、下列粒子属于典型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 B. C. D.
7、核电荷数1—20的元素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为,则该微粒一定是氖原子
D.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拓展视野】等电子数微粒的归纳
核外电子数为10的微粒:
①
②阳离子
③阴离子 -
核外电子数为18的微粒:
① 分子
② 阳离子
③ 阴离子
【迁移应用】
9、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
A.K+和Na+ B.CO2和NO2 C.CO和CO2 D.N2和CO
10、已知:A.B.C.D四种元素的质子数都小于18,它们的核电荷数A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
编制:李焕香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自主学习】
一、元素周期律
1.原子序数是 的序号。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
【活动探究】
1.填写课本11页元素周期律初探的表格。
2.在教材上画出12页中的3个图像。
【交流研讨】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1~2 1
3~10 2
11~18 3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变化。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
3~9
11~17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的变化。
【提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并未列出,这是由于其原子半径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依据不同,数字不具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负价 最高正价
1~2 1
3~10 2
11~18 3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常见化合价呈现 的变化。
【技能归纳】
2.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
【迁移应用】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2、元素的以下性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是 ( )
A 化合价 B 原子半径
C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D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半径由小到大,且最高正价依次降低的是( )
A. Al 、Mg Na B. N O F
C. Ar Cl S D. Cl P Si
4、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5、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2n+2,判断R的最合理价态为( )
A +5 B +7 C +6 D +4
6、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7、下列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
A、Al3+ B、Mg2+ C、Be2+ D、H+
【拓展视野】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原子序数 元素性质变化
3~10
11~18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现 的变化。
2、原子半径和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大小主要是由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的。
a.当电子层数及核电荷数均不同时, 数越多的,半径越大。如Na与K。
b.当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时, 数越大的,半径越小。如Na与Mg。
c.当核电荷数相同,电子层数也相同时,核外 数越多的,半径越大。如Cl与Cl-。
【迁移应用】
8、下列微粒半径比较正确的是( )
A Na+ >Na B Cl- >Cl C Ca2+ >Cl- D Mg >Na
9、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Li B、F C、Na D、Cl
10、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X原子的序数比Y的小 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多
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 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Y有正价)的小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二)
编制:王维国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
3、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交流研讨】
1、如何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
2、观察书后所附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思考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编排的?
【技能归纳】
二、元素周期表
1、制表(编排)原则:
①将元素按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②将原子 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将不同横行中原子的 的元素按 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自主学习】P14-15
【技能归纳】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
类别 周期序数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相关规律
短周期 1
2
3
长周期 4
5
6
不完全周期 7
(2)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列, 个族,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1个0族,一个Ⅷ族。族序数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纵列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序数
按族分类
相关规律
(3)格:
元素周期表由若干个格组成,以Ag元素所在的格为例,指出每个格内都标出了哪些信息:
(4)区
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金属元素区域与非金属元素区域的分界线,指出不同区域元素表现出来的性质:左侧金属元素表现出 ;右侧非金属元素表现出 ;
分界线附近元素 。
(5)系
镧系:从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原子结构和元素化学性质十分相似,这15种元素总称为镧系元素。
锕系:从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铑(Lr)原子结构和元素化学性质十分相似,这15种元素总称为锕系元素。
【特别提醒】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 ;
②主族序数 。
③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和最底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 。
④原子序数= = 。
⑤副族和Ⅷ族最外层只有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或3倍的元素,位于 周期;次外层电子数是8的元素位于 周期和第IA 、IIA族(其中H、 Li、Be除外)。
⑥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 ,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 。
3、重要的元素族简介
(1)碱土金属:
①元素组成:
②原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③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单质的物理性质:均以 在;单质都呈 色,有良好的 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熔沸点降低、密度增大,灼烧时会产生绚丽的颜色,称为 ,可用于制造焰火。
(2)ⅤA(氮)族元素:
①元素组成:
②原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③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单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元素N在自然界中既有 态、又有 态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因此被称为 。P在自然界中没有 态,主要以 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作用。
(3) 过渡元素简介
①元素组成:周期表中第 列中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②过渡元素全部为 元素
③过渡元素的单质的性质:大部分过渡元素有独特的色泽,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当堂检测】
1、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
A.金属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 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
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
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
A.HF B.H3O+ C.NaH D.H2O2
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 )
A.只有x+1 B.可能是x+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5.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
6、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
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
短周期元素中,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
编制:朱明伟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2、了解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据,并能应用这些判据判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3、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能力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知识储备】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原子结构示意图
所属族
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
气态氢化物 - - - SiH4 PH3 H2S HCl
最高价氧化物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猜想预测】
第三周期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强弱顺序是:
【方法导引】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间接地判断:
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实验探究】根据P21实验探究给定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预测。
实验方案设计:(每种方案限50字以内)
方案一:
方案二:
其他方案:
选取其中至少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方案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相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方案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相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结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强弱顺序是: 。
【猜想预测】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
【方法导引】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间接的判断:
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说来,反应越容易进行,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
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般说来,酸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自主学习】P21-22,从中获取证据,验证你的预测。
【交流研讨】
Si P S Cl
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SiH4 PH3 H2S HCl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结 论 预测 ,得电子能力:Si P S Cl
【结论】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
【交流研讨】
1.你能从原子结构理论上解释上述两个结论吗?
2.其他周期元素的性质是否呈现同样的变化规律呢?如果是,请以第二或第四周期为例,讲一讲它的变化规律。
3.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比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如有,请举例说明。
【跟踪训练】
1、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
A.O2 B.N2 C.F2 D. C
2、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
A.硫酸比盐酸稳定 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 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3、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 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
4、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化合价逐渐升高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5、比较下列酸或碱的强弱。
LiOH Be(OH)2 NaOH Al(OH)3 HNO3 H2CO3
6、第3周期中,置换氢能力最强的元素为 (填写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下同),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碱性最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7、有同周期的A、B、C三种元素,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序数之和为41。且C原子比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个。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写出A、B、C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并按酸性依次减弱、碱性依次增强的顺序排列 。
(2)已知A、B、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溶液中可两两发生反应,试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二)
编制:李国峰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掌握以ⅦA族和ⅠA族为代表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通过探究实验的学习,培养的实验设计能力。
【重点难点】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交流研讨】
1、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何特点?
2、预测同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如何?
【自主学习】P23-24上部分
【技能归纳】
二、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1、ⅦA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单质与H2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原子得电子能力
条件 氢化物稳定性 化学式 酸性强弱
F
Cl
Br
I
【交流研讨】单质的氧化性实验探究(F2、Cl2、Br2、I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结论
向1mL溴化钠溶液中加入1mL氯水,再加入2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
向1mL碘化钠溶液中加入1mL氯水,再加入2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
向1mL碘化钠溶液中加入1mL溴水,再加入2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
【特别提醒】
氧族、氮族等非金属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类似ⅦA族元素,但原子得电子能力比同周期的ⅦA族元素 。
2、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预测某种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设计】(1)钠、钾跟水反应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金属钾与水的反应
(2)预测ⅠA族元素(又称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 原子失电子能力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 单质反应的剧烈程度
与水 与O2
【迁移应用】
1、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 )
A.第ⅠA族元素 B.第ⅦA元素 C.第三周期元素 D.金属元素
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金属A比金属B活泼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 )
A.酸性强弱:H2SO4>H2SeO4 B.原子半径:Na>S>O
C.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还原性强弱:F->Cl->I-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量最大
B. 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 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 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5、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化合物中呈+2价 B. 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C. 氢氧化物呈两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
6. 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5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其中以 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⑥ ,⑦ , 11 。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5)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答: 。
在⑧与 12 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答: 。
【自主学习】P24
【技能归纳】
三、元素周期表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1、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2、寻找半导体材料:
3、催化剂的选择:
4、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合金材料的制取:
5、寻找合适的超导材料、磁性材料:
6、矿物的寻找:
【迁移应用】
8、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容易找到的元素是( )
A. 制备催化剂的元素 B. 耐高温的合金元素
C. 制备农药的元素 D. 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三)
编制:艾新房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重点难点】
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知识储备】列表比较元素周期表中结构与性质的递变关系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结构 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性质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性质应用 单质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技能归纳】
1.元素的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2. 短周期主族元素知识的有关规律:
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原子有:
⑵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原子有: ,3倍的元素原子为:
⑶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有: 。
⑷最高正价数是最低负价数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原子是: 。
⑸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
⑹各周期气态氢化合物的质子数、电子数都与该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如SiH4、PH3、H2S、HCl,都含有18个质子,18个电子。
⑺具有10个电子数的微粒:
【典题解悟】
例1、铍的性质类似于铝,下列有关铍性质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铍能与冷水反应
B. 氢氧化铍能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
C. 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2O3
D. 氧化铍只溶于强酸溶液,不溶于强碱溶液
例2、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例3、已知元素砷(As)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砷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
C.砷原子的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
D.砷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碱性
【跟踪训练】
1、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HAt很稳定 B. 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 AgAt不溶于水 D. 是有色固体
2、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3、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A、B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和6,则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AB2 B.A2B C、AB D、A2B2
4、下列各组微粒半径的比较,正确的是( )
A、F<F-<Cl- B、O2-<Mg2+<Al3+
C、Ca2+<Ca<Ba D、S2-<Se2-<Br-
5、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W B.原子序数:Y>X>Z>W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
6、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 )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7、右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C
B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B>C>A
B、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C、B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D、C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8、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
A、砹是一种有色固体,它的气态氢化物很不稳定砹化银为有色沉淀且不溶解于稀硝酸,很容易分解
B、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取新农药的元素
C、铷的硫酸盐易溶解于水,其氢氧化物一定是强碱
D、溴化氢没有氯化氢稳定,其水溶液的酸性是盐酸>氢溴酸
9、有X、Y、Z三种元素,其中X、Y属于同一主族,加热时,其单质都能与氢气形成气态氢化物H2X,H2Y。常温下,X单质为气态,X与Y可形成两种化合物YX2和YX3,Y、Z均在X的下一周期,而Z可与X生成化合物Z2X和Z2X2。试写出:
(1)元素名称X 、Y 、Z ;
(2)化合物Z2X2与H2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两个由X、Y、Z三种元素所组成物质的化学式 。
10、A、B、C、D、E代表周期表中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①A、B、C处于相邻位置,B、C同周期,A、B同主族,其核外电子数之和为41。②D与C处于周期表中同一周期,D+中各层电子数都是2n2个。③A、B、C、D、E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24,且已知E与A形成两种化合物。据此填空下列空白:
(1)B、C、D三种元素单原子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2)A、B、C、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3)写出A与B组成的化合物与C单质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一)
编制:李建峰 编制: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培养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关注概念的形成。
【重点难点】
化学键的含义及离子键、共价键
【联想质疑】
观察化学反应,2H2O 2H2↑+O2↑,说明水的分解反应,为什么要通电?
【技能归纳】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1)化学键的定义: 。
【交流研讨】
①应如何理解化学键的定义
②下列图示中A、B对相邻的理解哪个是正确的
【迁移应用】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误的原因
①相邻的两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
②相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
③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叫化学键( )
④化学键是相邻的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
【交流研讨】
根据水在通电时分解成H2和O2 的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你认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交流研讨】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迁移应用】
2、请分析下表列出的各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
化学反应 断裂的键 生成的键
2H2+O22H2O
H2+Cl22HCl
N2+3H22NH3
【联想质疑】元素有一百多种,这些元素从大的角度分两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一般容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一般容易得电子。我们发现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之间、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之间大都可以通过化学键构成物质,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是否一样呢?具体地讲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形成氯化氢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形成氯化钠,在形成化学键方面是否相同?
【交流研讨】请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讨论:
①氢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有形成分子的趋势?
②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
【技能归纳】
共价键和离子键
(1)共价键:
①概念: 。
②成键粒子:
③成键实质:
④形成条件:
⑤典型代表物:
【拓展视野】P33知识支持电子式和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交流研讨】
①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NaCl是怎样形成的
②尝试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技能归纳】
(2)离子键
①概念: 。
②成键粒子:
③成键实质:
④形成条件:
⑤典型代表物:
【迁移应用】3、指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和键型:
物质 形成化学键的微粒 化学键类型
H2O
CH4
NH3
NaCl
MgCl2
CaO
CO2
【特别提醒】1、在水的三态变化中,H2O 中H-O是否有什么变化?
2、将氯化钠晶体研成粉末,离子键有什么变化?
3、将HCl、NaCl分别溶于水,化学键有什么变化?
【当堂测试】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与相邻分子之间
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 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D. 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2、关于离子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
B.离子键只能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
C.离子键的作用仅局限在阴、阳离子之间
D.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
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
4、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5.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熔融状态能导电 D. 水溶液能导电
6. 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 H2O和HNO3 B. NaCl和NH3 C. CaF2和CsCl D. Cl2和O2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二)
编制:崔绪岩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认识共价化合物及离子化合物,了解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类型之间的关系。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了解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3、通过对化学反应的进一步认识,学会从多角度认识事物。
【重点难点】
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类型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联想质疑】
我们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知道物质分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单质和化合物。通过化学键的学习,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也是有区别的——又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那么,物质的分类和化学键之间有什么关系?
【自主学习】P33-34
【技能归纳】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
①定义:
②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③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
①定义:
②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③常见的共价化合物:
【特别提醒】①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 化合物。
②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键,可能含有 键。
③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键,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3)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为什么氯化钠的熔点较高?
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迁移应用】1、指出下列化合物内部的键型和化合物的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内部的键型 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H2O
NaOH
CaCl2
KNO3
【拓展视野】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是紧密联系的,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比较强的化学键,要破坏这些化学键都需要较多的能量,例如,氯化钠、碳酸钙、氧化镁等物质是离子化合物,他们熔化时要破坏离子键,由于离子键很强,因此他们的熔点也很高。氮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要破坏分子内很强的的共价键,由于该共价键很难破坏,因此氮分子化学性质很稳定;再如金刚石完全是由共价键构成的,金刚石熔化时要破坏内部的共价键,因此金刚石的熔点、沸点、硬度等都非常高。
【联想质疑】既然破坏化学键都需要吸收能量,那么形成化学键当然就会放出能量,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又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化学反应中需要和放出能量有什么关系?
【交流研讨】以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微粒,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技能归纳】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实质: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
【特别提醒】①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吸收能量,有的释放能量。
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 。
【拓展视野】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是保持不变的(这叫能量守衡或转化定律)。化学反应过程遵循能量守衡定律。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温度变化 结论
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锌与盐酸反应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
【技能归纳】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②
③
(2)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②
③ ④
⑤
【迁移应用】
2、下列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
①H2SO4+2KOH=K2SO4+2H2O ②Mg+2HCl=MgCl2+H2↑ ③C+CO22CO
④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⑤2Al+Fe2O3Al2O3+2Fe
⑥2KClO32KCl + 3O2↑ ⑦2Mg+O22MgO ⑧C+H2O CO+H2
【小结】
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过程
①从物质变化角度:
②从原子与分子角度:
③从化学键的角度:化学反应是
④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
【当堂检测】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哪个事实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 )
A.氯化氢溶于水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 D.氯化氢不易分解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B 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C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
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6、 下列所列的物质 :
①HCl ②CO2 ③H2O ④H2 ⑤NaOH ⑥ Cl2 ⑦NaF ⑧CH4 ⑨CaO ⑩MgCl2
(1)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2)只含共价键的是 ,只含离子键的是 ,既含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3)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一)
编制:王维国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通过实验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了解化学反应快慢的调控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复习回顾】
试举一例,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需点燃或加热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需光照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条件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有催化剂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比较化学反应的快慢。
①Na+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与水反应快
③NaHCO3+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a2CO3+ HCl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快
【自主学习】课本P40
【技能归纳】
化学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 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里 来表示。
(3)符号:
(4)数学计算式:
(5)单位:
【交流研讨】
对化学反应 2SO2+O2 2SO3 ,请填写下列相关空格:
物质 SO2 O2 SO3
起始浓度mol/L 10 10 0
反应10min浓度mol/L 5 7.5 5
反应发生的时间min 10 10 10
反应速率mol L 1 min 1
反应速率比
【特别提醒】
①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值可能不同,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物质。
②同一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系数之比(可用于计算)。
【迁移应用】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开始时的氮气浓度为8mol/L,氢气的浓度为20mol/L,5分钟后氮气的浓度为6mol/L,求v(N2)、v(NH3)、v(H2)。
【联想质疑】①S在纯O2和空气中燃烧时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②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熄灭,而在O2中能复燃,为什么?
【实验探究】课本P41活动探究 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
【实验记录】1、不同反应物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反应物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3、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有无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5、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技能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 。
(2)外因:通常情况下, 、 、 、
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此外,还有 、光波、电磁波、超声波、 等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课本P42
调控化学反应快慢的意义
【拓展视野】催化剂与化学工业
【迁移应用】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B.加入催化剂 C.温度和压强 D.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
3、要增大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增大盐酸的浓度 B、提高反应的温度 C、增大压强 D、用铁粉代替铁片
4、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二)
编制:李焕香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知道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概念及特征
【自主学习】课本P43
【技能归纳】
二、化学反应限度
1、可逆反应
(1)定义 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迁移应用】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①2H2+O22H2O与2H2O2H2↑+O2↑
②N2+3H22NH3与2NH3N2+3H2
③SO2+H2OH2SO3与H2SO3SO2+H2O
【联想质疑】相当多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化工生产中总是想尽可能的使化学反应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如何才能尽大可能地提高可逆反应的限度呐?
【交流研讨】反应2SO2+O2 2SO3,中SO2和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1、1mol·L-1,分析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并画出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像。
【技能归纳】
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
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 。
(2)特征:
①逆:即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 。
②动:即化学平衡是一种 ,反应并未 。
③等:即化学平衡的本质,v正 v逆,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不一定 ,但速率之比等于 。
④定:即化学平衡的现象,达化学平衡的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 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⑤变:化学平衡的前提,在 下的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 。
(3)标志(两大根本性标志):
①
②
【特别提醒】
①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进行最大限度。
②运用反应速率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要注意正、逆反应速率以及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
③气体密度、压强相等并不一定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迁移应用】
2、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对于反应N2(g)+3H2(g)2NH3(g)是否达平衡状态(达到“√”,未达到“×”)
①N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的生成速率。( )
②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 )
③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的一半。( )
④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消耗速率的一半。( )
⑤单位时间内,N2与H2生成NH3的分子数与NH3的分解的分子数相等。( )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2xmolNH3的同时生成xmolN2和3xmolH2。( )
⑦一定温度时密闭容器中N2、H2、NH3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
⑧外界条件不变时,N2、H2、NH3的浓度不再改变。( )
⑨外界条件不变时,N2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
⑩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
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的质量不再改变。( )
单位时间内有1个N-N断裂,同时有3个H-H生成。( )
【当堂检测】
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
A、可逆反应 B、任何反应 C、部分反应 D、气体反应
2.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3.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4. 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SO2+Br2+2H2O=H2SO4+2HBr与2HBr+H2SO4(浓)=Br2+SO2 +2H2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SO2被氧化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5. 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限度时的标志是(I2蒸气是紫色的)( )
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着色不再改变
C.H2、I2、HI的浓度相等
D.I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相等
6.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
18O原子(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 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B.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Z,同时生成2n molY
8.在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X气体和1mol Y气体进行反应:
2X(g)+Y(g) 3Z(g)+2W(g)。某时测定产物的浓度不可能的是 ( )
A、c(Z)= 0.75mol/L B、 c(Z)= 1mol/L
C、c(W)= 1mol/L D、 c(W)= 0.8mol/L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三)
编制:朱明伟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2、知道温度、压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情况
【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的移动
【联想质疑】
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得完全,是由反应物的性质决定的,无法人为改变。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能否通过改变条件来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自主学习】课本P44-45
【技能归纳】
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过程称之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原因:条件改变,引起 发生相对改变,平衡才能移动。
【小结】
某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化学平衡
【知识支持】2NO2 N2O4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红棕色 无色
【实验探究】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拓展视野】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与规律(其他条件不变)
条件 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
温度
气体压强
催化剂
【特别提醒】
①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化学平衡不移动
②对于等体积反应,改变体系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③恒温、恒容时,通入稀有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
④恒温、恒压时,通入稀有气体,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⑤加入一种反应物后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会增大,其本身的转化率反而减小
【迁移应用】
1、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I2(g)+H2(g) 2HI(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增大H2的浓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2、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
A.2NO2(g)N2O4(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3O2(g) 2O3(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H2(g)+I2(g) 2HI(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3H2(g) + N2(g) 2NH3(g)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拓展视野】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图像问题
例1、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例2、已知反应,A的转化率a(A)与p、T的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正反应吸热,
B. 正反应吸热,
C.
D. 正反应放热,
例3、下列反应符合下图p-v变化曲线的是( )
A. 2HI(g)
B.
C. 4NO(g)+
D. CO(g)+C(s) 2CO(g)
例4、如图,条件一定时,反应
2(正反应为放热)
中NO的与T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b、c、d
4个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的点是( )
A. a B. b C. c D. d
【迁移应用】
3、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4、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正反应放热),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p1>p2,n>3 B. p1<p2,n>3
C. p1<p2,n<3 D. p1>p2,n=3?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一)
编制:李国峰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们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新物质和提供能源。
2、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处理方法。
3、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4、体会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
【重点难点】
由实验室制备氯气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联想质疑】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但是当他确信自己制得了一种新气体后,他又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
【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氯气
【技能归纳】
利用化学反应制取物质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选用试剂:
(2)反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5)净化装置:用_______________除去______,再用_____干燥。
(6)尾气处理装置:用________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7)实验装置图:
【特别提醒】①稀盐酸与MnO2难以发生反应。
②反应中浓盐酸的作用是 。
③工业制Cl2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
【交流研讨】你知道在实验室或工厂里是利用哪些化学反应制备以下物质的吗?
物质 化学方程式
H2
O2
生铁
H2SO4(以S为原料)
NH3
硝酸
【拓展视野】
2、实验室制备气体综述(制气→净化→收集→尾气处理)
(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气体干燥剂的选择实例:
干燥剂 适合于干燥的气体 备注
P2O5 不适于NH3
浓硫酸 不适于H2S、NH3、HBr
CaCl2 不适用于NH3
碱石灰 不适用于酸性气体
(3)收集装置
装置类型 排水(液)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装置示意图
适用范围
典型气体
(4)尾气处理
对于有毒、有害的气体必须用适当的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如尾气Cl2、SO2、Br2(蒸气)、H2S等可用_________吸收;尾气CO气体可用__________将它转化为_______气体;HCl、NH3可用____吸收,吸收装置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应用】
1、按下述实验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 ( )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氢气 B.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C.二氧化猛与稀盐酸加热制备氯气 D.向浓盐酸中滴加浓硫酸制备氯化氢气体
2、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有以下途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若制取等质量的氯气,消耗盐酸最少的是( )。
A、8HCl+K2Cr2O7==2KCl+Cr2O3+4H2O+3Cl2↑ B、16HCl+2KMnO4==2MnCl2+8H2O+2KCl+5Cl2↑
C、4HCl+MnO2 △MnCl2+2H2O+Cl2↑ D、6HCl+KClO3==KCl+3H2O+3Cl2↑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 )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
4、有关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NO2等
C、装置③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NH3,并吸收多余NH3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二)
编制:艾新房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从更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联想质疑】
①铁路工人用铝热剂焊接钢轨,你能解释其中原因吗?
②“即热饭盒”是怎样使饭菜变热的?
【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或结论
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锌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不接触)
锌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连接(或接触)
【技能归纳】
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1、原电池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得失电子的粒子 电子流动方向
负极
正极
3、原电池的原理:
电极 电极材料 反应类型 电子流动方向
负极
正极
4、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
(1)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____________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外电路)由_______流向_______;电子则由________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________。
(3)根据内电路离子迁移方向:___________流向正极,_________流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
正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_____,现象是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负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______,现象是电极本身的消耗,质量减小。
【特别提醒】①正极的作用是导体及产生电势差,它不参与化学反应。负极反应不一定是负极材料本身的反应,有的原电池的负极既是导体又是负极反应物,有的原电池负极的作用是导体,它不参与反应。
②写电极反应式要遵从客观事实。
【自主学习】课本P51-52
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①实验室用粗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H2,加快反应速率;
②如果用纯锌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H2,可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负极的金属活动性 〉正极的金属活动性。
(3)制造化学电池
理论上说,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目前市场上的电池分为 、
和 。
7、化学能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分别举例说明)
①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
②化学能与电能间的转化
;
③化学能与光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
8、人们不仅利用化学反应制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提供赖以生存的能量,还利用化学反应开发出各种分析技术来确定 、 以及测定 等。例如,在农业生产和研究中,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了解 ,以做到合理施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的目的;在病理诊断化验、药品质量鉴定、环境监测等领域,则需要利用化学反应对 。其实人们在利用化学反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实质的认识。
【课题总结】
【当堂测试】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C.在外电路,电子流出正极 D.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铁片,浸入氯化铁溶液中,锌片的质量会减小
C.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料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3、关于如图所示的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4、下列可构成原电池的是( )
认识有机化合物(一)
编制:李建峰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特点。
2、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用途,掌握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重点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技能归纳】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定义:含有 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看作无机物。)
2、有机物的性质特征:
溶解性
熔沸点
可燃性
导电性
化学反应
【迁移应用】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是从动植物提提取得有生命的化合物
B、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胆寒碳元素的化合物的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
C、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很容易燃烧
D、有机化合物有的不溶于水,有的可溶于水
【联想质疑】请从以下描述中说出它是那种物质 ?
(1)某气体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
(2)沼气是沼池底部产生的气体
(3)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气体 (坑道气或瓦斯)
(4)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化石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以上4描述均涉及到哪种物质呢?
【自主学习】课本P59第一、二自然段
【技能归纳】
3、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1)物理性质和存在:
色 味 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 的气体;自然界中的 、 、 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观察思考】课本P59甲烷的化学性质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1 ①安静燃烧,火焰呈 色②烧杯内壁有 产生③澄清石灰水
2
3
【技能归纳】
(2)甲烷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研讨】①该反应也可称为甲烷的 反应
②通过将甲烷气体通人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所发生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特别提醒】①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②点燃甲烷前需验纯。
【技能归纳】
② 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研讨】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是否属于置换反应?
取代反应 置换反应
定义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连接符号
举例
【迁移应用】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Zn+CuSO4=ZnSO4+Cu
B、NaCl+AgNO3=AgCl↓+NaNO3
C、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D、2C2H5OH + 2Na = 2C2H5ONa + H2↑
【自主学习】
课本第60页最后一段及身边的化学部分
【知识拓展】
物质名称 俗称 分子式 状态 用途
一氯甲烷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当堂测试】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尿素 C、蔗糖 D、碳酸氢铵
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体积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得到的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3、将下列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 )
A、CH4 B、CO2 C、SO2 D、H2
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CH3Cl B. CH2Cl2 C. CHCl3 D. CCl4
5、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N2 B、CH4 C、H2 D、CO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甲烷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
B、甲烷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C、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和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D、点燃甲烷不必像点氢气那样事先验纯
7、甲烷与氯水、溴水不反应,可与溴蒸气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1mol甲烷完全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若要制得等物质的量的4种卤代产物,需氯气多少摩尔?
认识有机化合物(二)
编制:崔绪岩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2、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同分异构体。
【重点难点】
1、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联想质疑】
甲烷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分析,为什么甲烷中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形成共价键?
【技能归纳】
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烃的定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1页知识支持和P62第一自然段
【技能归纳】
2、甲烷的结构:
(1)分子式: (2)电子式:
(3)结构式: (4)结构简式:
(5)最简式(实验式): (6)空间构型:
3、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①碳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可以跟其它原子形成 个 键。
②碳原子可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彼此间以共价键构成 或 ,碳原子间可以是 键( )、 键( )、 键( )。
【迁移应用】
1、下列物质属于烃的是( )
(1)H2S (2)C2H2 (3)CH3Cl
(4)C2H5OH (5)CH4 (6)H2
(7)金刚石 (8)CH3COOH (9)CO2
2、下列事实中,能证明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A.CH3Cl只代表一种物质 B.CH2Cl2只代表一种物质
C.CHCl3只代表一种物质 D.CCl4 只代表一种物质
3、写出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共有几对共用电子
(1)CH3CH3、 (2)CH2=CH2 、 (3)
【活动探究】课本P62
名称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知识拓展】
4、烷烃、
(1)定义:
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剩余的价键均与氢原子相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2)烷烃的通式:CnH2n+2(n≥1)
(3)烷烃的简单命名:课本62(知识支持)
以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命名。按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在10以内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上用中文数字表示。
通常用正、异、新来区分碳原子数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烷烃。
【自主学习】课本P63
【技能归纳】
5、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 ,但具有不同 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相同 的而 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特别提醒】①相同的是分子式,并非分子量。②结构不同。③均指化合物。
④一般来说,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越多,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就越多。
如:甲烷、乙烷、丙烷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丁烷有 种同分异构体,戊烷有 种同分异构体,己烷有 种同分异构体。
【迁移应用】
4、C4H10是一种烷烃,其名称是( )
A、四烷 B、丁烷 C、十烷 D、癸烷
5、同分异构体具有( )
A、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的组成
B、相同的分子组成和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C、相同的分子结构和不同的分子质量
D、相同的分子组成和不同的分子结构
6、写出C5H1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简单命名。
【当堂测试】
1、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 )
A、形成四对共用电子 B、通过离子键
C、通过两个共价键 D、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
2、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金刚石与石墨 B.O2与O3
C. 和 D . 与
3、下列物质中,其分子结构不是空间正四面体体型的是( )
A.CCl4 B.CH3Cl C.CF4 D.CH4
4、下列化学式不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3H8 B、C4H10 C、CHCl3 D、CH2Cl2
5、下列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
A. CH3COOH B. CH3CH2CHO C.CH3CH=CHCH2CH2CH3 D.
6、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呈 ,5个原子一定 (填在或不在)
同一个平面上。
7、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位素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同一种物质的是
(1)O2和O3 (2)3517Cl和3717Cl (3)CH3CH3和CH3CH2CH2CH3
(4)金刚石和石墨 (5)氕、氘、氚
(6)CH3CH2CH2CH(CH3)CH2CH3和CH3CH2CH(CH3)CH(CH3)CH3
*8、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其分子式为_______。若此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一个─Cl,它的可能结构分别是_____ 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一)
编制:王维国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石油的成分,石油分馏和裂化、裂解的基本原理。
2.了解煤干馏的原理和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及其用途。
3.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联想质疑】
石油和煤分别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工业的粮食”,可见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石油和煤的成分如何?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石油和煤?
【自主学习】P66-67
【技能归纳】
一、石油和煤
1、石油
(1)石油的成分:
按元素来看:
按物质来看:
(2)石油的炼制
过程 原理 产品及用途
脱水、脱盐 除去原油中的盐和水,减少对设备的腐蚀。
分馏( 变化) 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润滑油、重油。
裂化( 变化) 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油)
裂解( 变化) 以 为原料,采用 ,使其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小分子 主要产物: (有机化工的原料)
【迁移应用】
1.关于石油的不正确说法是
A.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 B.石油是主要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
C.石油有固定的沸点,故可分馏 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2.下列石油制品中,沸点范围最低的是( )
A.柴油 B.润滑油 C.汽油 D.煤油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石油只含碳、氢两种元素,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B、石油经分馏得到的各馏分仍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C、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的质量
D、裂化汽油里含有不饱和烃,不宜用作卤素的萃取剂
4、下列关于裂化和裂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裂化和裂解的产物中都含有烯烃 B、裂化与裂解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
C、裂化与裂解的原料都是石油分馏产品
D、裂化与裂解都是为了使相对分子量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烃
【自主学习】P70-71
【技能归纳】
2、煤
(1)煤的组成:
从物质上看:
从元素上看:
(2)煤的干馏及其产品
①干馏是 。
②煤干馏的主要产物有 、 、 。
炉煤气含有 、 、 。
【迁移应用】
5、下列有关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干馏可从煤中提取化工原料
B.通过气化或液化能把煤转变成清洁能源
C、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
D、干馏的产物能生产氮肥,因为煤中含有氨气
6、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两种变化在本质上的区别是 ( )
A、加热的温度不同 B、得到的产品不同
C、前者要隔绝空气,后者不必 D、干馏是化学变化,分馏是物理变化
7、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沼气(主要成分是CH4)是可再生能源
C.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二)
编制:李焕香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掌握乙烯的性质,认识有机物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2、提高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联想质疑】
石油裂解的主要产物是乙烯,世界上已将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乙烯具有怎样的结构与性质?
【自主学习】课本P68
【技能归纳】
二、乙烯
1、乙烯的物理性质:
2、乙烯的分子结构:(填表)
乙烯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构型
【交流研讨】
根据乙烯的结构分析,乙烯可能的化学性质是怎样?可采取怎样的实验来验证?
【观察思考】课本P68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点燃纯净的乙烯
乙烯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
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
【技能归纳】
3. 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
②常温易被氧化剂氧化:
现象:
(2)加成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
【交流研讨】
①加成反应的定义:
②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的比较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键的变化 不饱和键中不稳定键断裂,不饱和原子直接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 一般是C-O、O-H、C-H等单键断裂,结合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替代下来的基团与另一部分结合生产另一物质
反应特点 加而成之,原子只上不下。类似化合 取而代之,原子有上有下。类似置换
反应物类别 不饱和有机物 饱和有机物
产物种类 最少一种 最少两种
【交流研讨】
①乙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原理一样吗?
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溴水与乙烯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迁移应用】
1、书写乙烯与氢气、氯气、溴化氢、水的加成反应。
乙烯与氢气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乙烯与水反应
2、用乙烷制取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乙烯制取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
两种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4、乙烯的用途
以乙烯为原料可以制取多种物质,例如制取乙醇、乙二醇、聚酯、涤纶、卤代烃、溶剂、杀虫剂、聚醋酸乙烯酯、维尼纶、苯乙烯、聚苯乙烯塑料、氯纶、氯乙烯、聚氯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乙丙橡胶。目前,世界上已将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当堂测试】
1、通常用乙烯的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主要是因为
A.以石油为原料生产乙烯的工艺复杂,很难掌握
B.乙烯可作为基本的化工原料合成很多化工产品
C.乙烯可作为清洁燃料,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乙烯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提高水果产量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
B.乙烯的电子式为: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乙烯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3、有关乙烯有下列叙述: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 ②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③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④乙烯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③④
4、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5、要除去乙烯气体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最好在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A.稀盐酸 B.溴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结构简式 。
(2)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 (填序号)。
A.稀硫酸 B.溴水 C.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三)
编制:朱明伟 审核: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及其重要性质,了解甲苯的主要性质。
2、认识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
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联想质疑】
煤干馏的主要产物-----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呢?
【自主学习】课本P71
【技能归纳】
三、苯
1、苯的物理性质:
色、 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 ;不溶于 ,易溶于 ,有毒,易挥发。
2、苯分子结构:
①1865年, 国化学家 提出苯的分子结构模型,称 。
②写出苯分子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最简式。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点燃苯
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苯
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苯
【技能归纳】
3、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 :
化学方程式:
②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交流研讨】以上性质说明了苯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哪些实验事实能说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
【自主学习】课本P73
【技能归纳】
(3)取代反应---苯的硝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
(4)加成反应:
4、苯的用途:
苯是一种重要的 ,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另外,苯也常用做 。
【交流研讨】
甲烷、乙烯、苯、主要化学性质比较
甲烷 乙烯 苯
燃烧
液溴
溴水
KMnO4(H+)
【迁移应用】
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含碳量最大的是 ( )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苯
2、 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的性质和乙烯类似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3、区别苯和己烯(己烯性质与乙烯相似)的下列实验方法与判断都正确的是( )
A.分别点燃,无黑烟生成的是己烯
B.分别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红棕色消失的是己烯
C.分别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分层,上、下两层均为无色的是己烯
D.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静置后水层紫色消失的是己烯
【知识拓展】
5、甲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 :
化学方程式:
②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硝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
【当堂测试】
1、正确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B.苯的分子模型:
C.乙烯的电子式是 D.苯的结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2、许多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了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造成15t苯泄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的新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3、下列变化不是由加成反应引起的是 ( )
A.苯中加溴水振荡,溴水层褪色 B.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C.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催化聚合为聚乙烯 D.苯转化为环已烷
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汽油、煤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 苯在工业上可以通过煤的干馏得到
C.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5、已知①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②苯易燃、有毒,苯可以抑制人体造血功能,致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而造成各种疾病,对皮肤和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