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下表为1995年至今深圳产业发展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 迁出产业 发展方向
第一时期(1995-1998) 低端加工贸易企业 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时期(2005一2008) 加工贸易类和中小制造业企业 高新产业发展
第三时期(2015年至今) M类企业 创新产业发展
1.(2分)三个时期,对深圳产业转移均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
A.原料成本 B.劳力成本 C.政策 D.土地成本
2.(2分)M类企业可能是( )
A.鞋帽纺织 B.通讯设备 C.汽车制造 D.软件开发
开发区是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中国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以开发区为抓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转移,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下图为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有序转移理论模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分)若图中示意某区域产业集群培育过程的三个阶段,则t1阶段的发展特征是( )
A.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 B.产业发展能力精细化
C.开发区数量多且扎堆 D.相邻开发区没有联系
4.(2分)若丙区域开发区的产业向乙和甲区域转移,则转移的产业最可能是( )
A.生物医药 B.精密仪表 C.服装纺织 D.智能制造
近年来,合肥抓住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美的、格力、TCL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家电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肥更是实现了“弯道超越”,培育出京东方、长鑫等行业龙头科技企业,打造出千亿级别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芯屏器合”组合大显身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分)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合肥吸引美的、格力、TCL等家电企业投资建厂的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素质高 B.地租水平低
C.原料丰富 D.交通便利
6.(2分)京东方、长鑫等行业龙头科技企业对合肥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是( )
A.推高城市房屋价格 B.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D.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地质过程先后顺序判断:1.常见顺序——沉积岩层中上部岩层晚于下部岩层;褶皱晚于弯曲的沉积岩;断层晚于断裂的岩层;侵入作用晚于被侵入的岩层;变质作用晚于侵入作用;侵蚀作用晚于被侵蚀的岩层。2.一般后发生的地质作用,要对原来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或岩石进行破坏(或覆盖)。判断时,要特别注意看交界面(或接触面)。
人口回流是指人口从流入地流回流出地的过程。下图为“我国不同省区人口流出地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分布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人口回流意愿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分)关于不同地区人口回流意愿及其主要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云贵回流意愿最强——环境优美
B.青海回流意愿较强——交通改善
C.川渝回流意愿较强——产业转移
D.京津回流意愿最低——生活成本
8.(2分)人口回流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B.造成东部地区劳动力短缺
C.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D.促进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模块化是指在零部件标准化的基础上,将汽车各部分像积木一样以模块的形式组合和总成,同一个零部件的子模块可以被用于不同品牌、不同厂商,甚至不同车型的系统模块生产和组装,实现大量核心组件和整车系统的通用共享。汽车生产方式从“平台化”发展到“模块化”,助推汽车产业生产力的飞跃。下图为平台化生产方式和模块化生产方式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分)汽车企业由平台化生产方式转变为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基本前提是( )
A.技术高度共享 B.政策大力支持
C.劳动力素质提高 D.产品需求量增加
10.(2分)模块化生产方式给传统供应商带来的突出影响是( )
A.空间集聚性加强 B.市场灵活性增强
C.研发周期和成本提高 D.产品运输费用减少
下图为发达国家某企业空间转移示意图,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分)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12.(2分)该企业在第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去了( )
A.技术优势 B.成本优势 C.市场优势 D.管理优势
本区地处欧洲,经济发达,工业化早且水平目前较高,对矿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导致大气中酸性气体排放量大。本区主要受到西风影响,西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北欧地区酸雨危害严重,从影响的盛行风向来看,不难看出本区产生的大量酸性气体在西风的影响下,容易向北扩散,而主要影响到北欧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废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巨大,其中O3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下图示意2015-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O3浓度变化等值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2分)长江三角洲地区2015-2017年内部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 )
A.向西 B.向东 C.向北 D.向南
14.(2分)相比于本区域其他部分省会城市,上海市产业发达,但03污染较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光照条件较好
C.植被覆盖率高 D.受海洋影响大
15.(2分)为进一步降低03浓度,长江三角洲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提高车辆排放标准②治理工业粉尘污染
③分散城市工业布局④提高排污费用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广东省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的欠发达地区纷纷建立产业转移园以吸引来自珠三角的企业。下表是珠三角某城区与粤北某县级市产业园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成本相关因素 工业用地单价 运费单价 平均用工价格 工业用水单价 工业用电单价 政策导向
珠三角城区 ★★★ ★★★ ★☆ ★☆ 限制
粤北产业园 ★ ★★ ★★ ★ 鼓励
注:表中五角星越多代表数量越大,空心五角星代表的数量约为实心五角星的1/3。
16.(2分)该产业园对珠三角吸引力最大的工业企业是( )
A.汽车制造业 B.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
C.饮料制造业 D.专用或通用设备制造业
17.(2分)珠三角的企业转移到该产业园可能增加的成本是( )
①产品出口运输费用
②培训和管理成本
③产品研究开发成本
④税收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埃塞俄比亚人口1.14亿(2020年),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埃塞俄比亚重视工业发展,规划与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其中德雷达瓦工业园于2020年10月29日正式开园。该工业园设有国际机场,距离吉布提港318千米。某中国纺织企业已入驻徳雷达瓦工业园,该企业以向全球领先品牌供货而闻名,75%的产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2分)中国纺织企业投资埃塞俄比亚,主要考虑的是该国家( )
A.政策优惠,基础设施完善 B.生产协作条件好,交通发达
C.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强 D.原料丰富,劳动工资水平低
19.(2分)中国纺织企业的投资建厂,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②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④改进生产工艺,淘汰落后产能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分)入驻德雷达瓦工业园区,对该企业发展的益处是( )
A.尽享公共设施,减少生产性投资
B.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知名度
C.加快人才流动,驱动创新研发
D.优化生产方式,改变经营理念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发展成为全国乃至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逐向外转移,江西省高安市抓住契机,引入了佛山的建陶(建筑陶瓷)产业链。建陶产业料大,污染大。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安市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建陶产业基地。下图示高安市建陶产业发展进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2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市场需求减小 B.产业结构调整
C.原材料枯竭 D.企业竞争加剧
22.(2分)高安市承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有(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B.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C.促进国内建陶产业分工 D.加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协调度用捷夫指数q来衡量。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下左图为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右图为2002-2017年两城市群发展阶段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2分)据图判断目前北部湾城市群( )
A.城镇化速度较快 B.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C.分体系较合理 D.城市体系较为完善
24.(2分)粤港澳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变化的差异,反映两地( )
A.自然资源的差异 B.城市人口的差异
C.产业结构的差异 D.城镇用地的差异
25.(2分)南宁市既是北部湾中心城市,又是该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推断南宁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产业是( )
①服装制造 ②电子信息 ③资源开采 ④先进装备制造 ⑤生物医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④⑤
二、综合题
2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大量家具制造企业迁移至东莞。目前,东莞家具制造及其相关企业共约3000家,且大部分为外资(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投资)企业,形成集原木供应、板材和零部件制造商、家具生产、设计和展销等为一体的家具生产链,成为全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和集散中心。下图示意上世纪80—90年代初东莞家具产业的生产网络结构。
(1)(5分)说明港台家具企业迁入东莞的主要目的。
(2)(5分)分析港台家具制造企业迁入对东莞带来的影响。
(3)(5分)为提高在全球家具产业链中的地位,指出东莞本土家具企业应采取的举措。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位于江西的“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以产量大、产品精美、品类多样蜚声中外。彼时的佛山虽有精美的“石湾公仔”等陶瓷工艺品,但仍与景德镇相去甚远。
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珠三角的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南庄镇被划入禅城区范围,而后佛山陶瓷产业开始向逐步向景德镇等地转移。下面左图为佛山市行政区划图,右图为石湾公仔图。
(1)(5分)结合材料,对比分析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和佛山发展陶瓷产业不同的区位优势。
(2)(5分)说明佛山发展陶瓷产业对当地的影响。
(3)(5分)分析导致佛山陶瓷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训练 答案解析
【答案】1.C
2.B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从产业发展方向可以判断三个时期产业转移共同的影响因素是政策因素,选项C正确;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对低端加工贸易企业、中小制造业有重要影响,但随着产业的发展,高新产业、创新产业更多的受到科学技术、市场的影响,对原料、劳动力、土地要求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2.通过迁出产业与上一阶段发展方向的关系,可以推断M企业为高新产业,可能为通讯设备,选项B正确。鞋帽纺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发生在第一时期,A错误;汽车制造占地面积较广,主要发生在第二时期,C错误;软件开发占地较小,属于创新产业,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3.A
4.C
【解析】【点评】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2.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3.由图可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早期阶段(t1),开发区数量不多且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产业能级不高,多呈现"简单扎堆”现象,产业发展能力精细化程度不强,相邻开发区之间产业联系较弱但并非没有联系,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4.由图可知,丙产业集群状况最好,发展水平最高,最有可能把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故服装纺织业最有可能从丙区域向乙和甲区域转移。C正确,精密仪器、生物制药、智能制造为高新技术产业,不太可能转移。故答案为:C。
【答案】5.B
6.C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
5.合肥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合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租水平较低,工资成本较低,高素质劳动力较少,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工业基础较差。由此可知,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由珠三角地区向合肥等中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合肥的地租水平、工资等生产成本低,家电企业对原料需求并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合肥培育京东方、长鑫等行业龙头科技企业,打造千亿级别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城市产业结构,C正确;不是为了推高城市房屋价格,A错误;科技龙头企业的落户对基础设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贡献,B错误;过多的大企业落户,可能会对交通带来不利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7.C
8.A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云贵回流意愿最强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生活成本较低,吸引人口回流,与环境优美因素关系不大,A错误;青海回流意愿较强,主要原因是交通条件改善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因此交通改善只是前提条件,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川渝回流意愿较强,主要原因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经济快速发展,C正确;北京的回流意愿较强,主要是北京产业升级,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医疗教育水平较高,D错误。故答案为:C。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回流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A正确;造成东部地区劳动力短缺不是积极影响,B错误;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人口压力,不一定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C错误;不能促进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9.A
10.B
【解析】【点评】所谓模块化生产,即是以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中心将周边的零件组合在一起经一次成型加工而成,这样可以减少许多制造工艺和模具数量,如BMW(宝马)系列的汽车变速箱组件是用Bayer公司生产的35%玻纤增强PA66制成,它集成了许多零部件于一体,不仅节约了发动机体内的宝贵空间,也减少了成型工艺。
9.根据材料可知,汽车产业模块化会使同一个零部件的子模块可以被用于不同品牌、不同厂商,实现大量核心组件和整车系统的通用共享,因此需要各个供应商技术高度共享,A选项正确。平台化生产和模块化生产都没有体现出政策支持,B选项错误。生产技术和生产环节变化不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差异不大,因此劳动力素质提高不是基本前提,C选项错误。产品需求量变化不一定会引起生产方式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10.由图可知,模块化生产方式不约束传统供应商以本地为主,因此空间集聚性减弱,A选项错误。由于在空间上对传统供应商要求不高,可以从各地寻求传统供应商,因此市场灵活性增强,B选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同一个零部件的子模块可以被用于不同品牌、不同厂商,甚至不同车型的系统模块生产和组装,因此研发周期和成本会降低,C选项错误。零件供应不以本地为主,因此产品运输费用可能增加,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1.D
12.B
【解析】【点评】一、产业转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
1.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居民增收 增加就业;
2.促进城市化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第三产业发展。
不利:
1.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增加;
2.占用耕地土地资源。
对迁出地影响:
有利:
1.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2.促进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
3. 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高端先进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不利:短期内造成经济衰退,人口失业。
二、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11.第一阶段,乙国为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产品研发、生产部门此时在发达国家,然后将产品销往发展中国家(甲国),符合图中①阶段;第二阶段,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产品生产部门往往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符合图中③阶段;第三阶段,该产品的研发部门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工业产品则由发展中国家销售到发达国家,符合图中②阶段。综上所述,故D项正确。
12.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在第①阶段,乙国劳动力成本较高,生产成本高,故该企业在第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劳动力成本优势,B正确。发达国家发展时间较长,技术、市场、管理方面更具优势,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D
15.D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特别提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13.读图分析,2015~2017年长三角西部地区O3浓度增长最为明显,说明此期间产业活动主要向西部转移,使西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明显加重,故答案为:A。
14.O3污染属于大气污染,相比于本区域其他部分省会城市,上海更靠近沿海,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更为湿润,降水较多,风力较大,更加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D正确;这些城市地形都比较平坦开阔,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小,A错误;上海受海洋影响更大,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其他城市较差,B错误;上海城市化水平更高,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大,植被覆盖率较低,C错误。故答案为:D。
15.近地面的O3大部分是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二次转化而成的,机动车是O3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所以要降低O3浓度可以提高车辆排放标准,提高排污费用标准,从源头上减少O3排放;或者通过合理的城市布局,如分散工业布局以降低大气污染浓度;①③④正确;工业粉尘污染不是O3污染的来源,②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6.B
17.A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等。
16.表中信息显示该产业园地价较低,劳动力较为廉价,用水相对便宜,且政策鼓励,而珠三角地区中汽车制造业虽然用地规模较大,但汽车制造业运输量也大,而粤北产业园运输成本就较高,因此吸引力较小,故A不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污染较为严重,珠三角城区受政策导向限制,而该产业园的政策导向为鼓励,吸引力较大,故B正确;饮料制造业需要接近消费市场,且用地规模小,因此吸引力较小,故C不选;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受政策限制因素很小,故D不选。答案选择B。
17.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向北部,而珠三角出口主要是海运,因此距离增加,也就增加了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故①正确;产业转移过后,新的工人等需要进行培训和增加管理难度,因此提高了培训和管理成本,故②正确;由于珠三角经济发达,人才荟萃,迁移到粤北产业园,也不可能到在粤北产业园进行产品研发开发,因此不存在提高其研发成本,故③错误;粤北产业园由政策鼓励优惠,因此税收成本降低,因此④错误。正确的是①和②,答案选择A。
【答案】18.D
19.C
20.A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4.国家政策的调整
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6.地价昂贵
7.环境污染
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8.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根据“埃塞俄比亚人口1.14亿(2020年),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判断,该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协作条件不好,但可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图中显示,该国家北部有棉花种植,原料丰富。由上述可知AB错,D正确;埃塞俄比亚属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强,C错。故本题选D。
19.该纺织企业人驻德雷达瓦工业园区,对埃塞俄比亚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一是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务工人员,加快城市化进程;二是纺织工业发展也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三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居民生活,①③正确;但不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国家来说,还不存在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②④错。由以上可知,C正确。故本题排除ABD三项,选C。
20.由“埃塞俄比亚重视工业发展,规划与建设了多个工业园”、“该工业园设有国际机场”可知,德雷达瓦工业园已经建好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厂房等基础公共设施,入园的企业马上就可以投入组织生产,节省了生产性投资。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该企业人驻工业园区没有直接关联。故本题选A。
【答案】21.B
22.D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①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②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
③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产业类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地区转出的产业还有相当部分对环境污染严重。
④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
21.由材料“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可推测出,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产业结构调整,B正确。市场需求、原材料、企业竞争等原因从材料中无法判断,ACD错误。故答案为:B。
22.由材料“建陶产业耗能大,污染大”可推测出,承接陶瓷产业转移会加剧当地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D正确。陶瓷产业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不会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A错。对当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影响不大,B错。促进国内建陶产业分工不是对当地的影响,C错。故答案为:D。
【答案】23.B
24.C
25.D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23.由材料“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可知,目前北部湾城市群的的q在逐渐增大,且逐渐大于1,说明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中心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差异较大,B正确;不能判断出区域城镇化速度,只能判断出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A错误;分体系不够合理,集聚速度在加速,中心城市发展过快,中小城镇发展较慢,城市体系不够完善,CD错误。故答案为:B。
24.粤港澳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变化的差异是粤港澳地区趋向于分散,北部湾城市群趋向于集聚,这反映出两地产业结构的差异;粤港澳地区传统产业向外转移,产业结构逐渐变为三、二、一的结构,北部湾城市群在吸引产业移入,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的结构,C正确;不能反映出自然资源、城市人口、城镇用地的差异,ABD错误。故答案为:C。
25.南宁市既是北部湾中心城市,又是该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由此推断南宁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④⑤正确;南宁市做为北部湾中心城市,不宜承接服装制造,①错误;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不会向外转移,②错误;南宁市不宜发展资源开采这类型的低端产业,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6.【答案】(1)节约土地租金:减少劳动力成本开支,降低成本。
(2)不利影响:家具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生产过程对资源、环境影响较大。有利影响:带动当地就业,增加税收。
(3)改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创新,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开发新产品;塑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多渠道营销,扩大国内外市场。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大量家具制造企业迁移至东莞。与香港和台湾相比,东莞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低,因此可以节约土地租金;减少劳动力成本开支,降低成本,取得更高利润。
(2)港台家具制造企业迁入对东莞带来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分析,家具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生产过程对资源、环境影响较大。有利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家具制造企业迁入东莞,有利于带动当地就业,增加税收,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东莞本土的家具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较低,主要从事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技术水平较低,因此需要改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创新,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生产加工环节附加值较低,因此需要加强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 的比重;通过塑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多渠道营销,扩大国内外市场等,提高东莞在产品营销环节中的比重,以提高东莞在全球家具产业链中的地位。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27.【答案】(1)景德镇:全国瓷业中心,在国内国际上知名度更高;劳动力更充足,熟练工匠更多,产量更大。
佛山:具有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便于引入外国生产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更为便利;珠三角城市化快速发展,对陶瓷产品需求大(或距东南亚较近,利于出口)。
(2)有利:陶瓷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不利: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
(3)长期发展陶瓷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陶土)枯竭等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当地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行政区划变更,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进行调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分析】(1)景德镇:根据材料可知,位于江西的“瓷都”景德镇为全国瓷业中心;以产量大、产品精美、品类多样蜚声中外,由此可知景德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知名度更高;景德镇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更充足;由于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具有更多的熟练工匠和更高的产量。佛山:根据材料可知,佛山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开始发展陶瓷产业,由此可知此时佛山具有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佛山位于珠三角地区,毗邻广州,水陆交通便利;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建设对于陶瓷产品需求量较大。同时佛山距离东南亚地区较近,有利于向东南亚地区出口陶瓷产品。
(2)产业发展的影响应分为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因素:陶瓷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陶瓷产业需要雇佣较多劳动力,能够促进该地人口向城市迁移,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就业,提高了当地的收入。不利影响:陶瓷生产会产生较多的粉尘和废水等污染物,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
(3)佛山陶瓷产业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对当地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同时生产陶瓷的主要资源(陶土)逐渐枯竭,使该地区陶瓷产业难以获得廉价的原料;陶瓷生产需要雇佣较多劳动力,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增加了该地陶瓷生产成本;根据材料可知,当地陶瓷主产区南庄镇被划分至禅城区范围,当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随之进行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由以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进行调整,使佛山的陶瓷产业逐步向景德镇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