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性肿瘤
1、肿瘤
定义: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
原因: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
特点: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
种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2、致癌因素以及癌的预防
(1)癌症致死原因:恶性肿瘤细胞会在病人体内广泛的扩散,耗尽患者的营养,使病人消瘦衰竭,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2)致癌因素: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都是致癌物质;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
(3)癌的预防: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持身体健康,减少致癌的可能性。如多吃一些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二、冠心病
1、定义:心脏外面的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脏肌肉带来氧气和养料,并运走代谢废物。如果其发生病变,就会导致心脏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就叫冠心病。
2、动脉硬化:
(1)机理:人进入成年以后,脂肪类物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小,形成动脉硬化。
(2)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紧张、缺乏 锻炼。
(3)治疗方法:吃低脂肪食物,适当进行锻炼,可服用一些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的药物,患者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三、糖尿病
1、血糖: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正常人的血糖一般为 90 毫克/100 毫升并保持相对稳定。
2、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及症状
(1)原因: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引起血糖浓度过高,以至于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一部分葡萄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2)症状 “三多一少 ”,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体重减轻
3、 糖尿病的防治
(1) 预防:控制饮食、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等,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2)治疗: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注射胰岛素,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例1、下列对人体出现异常状况所作的分析或处置正确的是( )
A.吃海鲜时出现皮肤奇痒等过敏反应,过敏原在医学上称为抗体
B.某同学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发现蛋白质含量超标,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病变
C.当同学中暑时,应立即将其抬到阴凉的地方,并进行人工呼吸急救
D.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例2、在省内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疫苗接种门诊进行咨询、预约或接种宫颈癌疫苗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医务人员只要带好口罩,就可以控制传染源
C.从传染病角度来看,HPV属于传染源 D.HPV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例3、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因为细胞( )
A.不断分化而不分裂 B.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C.不断分裂而不生长 D.不断生长而不分裂
例4、介入治疗是一种高科技微创性治疗。一种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是将一根细导丝通过人体血管进入肝动脉,然后放入栓塞剂堵住肿瘤部位的供血血管。
(1)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分布判断:导丝通过人体血管进人肝动脉时所选的血管为___________。(选填“手部静脉”或“腿部动脉”)
(2)栓塞剂堵住肿瘤部位的供血血管后,癌细胞因无法通过循环系统得到___________和营养物质而死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例5、正常人的血糖基本上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如图所示,是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甲、乙二人中,_________的血糖不正常,可能患有糖尿病;
(2)乙曲线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例6、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浓度;②丙组小白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毫升/天,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③其它外部条件相同且适宜,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组别 小白鼠状况 数量/只 起始血糖浓度/毫摩·升-1 4周后血糖浓度/毫摩·升-1
甲 健康 10 3.85 3.94
乙 患糖尿病 10 19.46 19.00
丙 患糖尿病 10 18.62 10.12
请回答:
(1)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 _____ ;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
例7、癌症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死因之一、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____。
(2)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下表研究表明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无
癌细胞 无限 有
请完成下面的验证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活性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④结果预测:_____。
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
1.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是( )
A.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 B.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
C.冠状动脉变短 D.A、B两项均是
2.诺贝尔将获得者PeytonRous说道:“肿瘤以一种独特可怕的方式毁坏人体,它虽然是人体自身的血肉,却莫名其妙地变得生长旺盛,猖狂掠夺,无法控制。”由此可知肿瘤是一种( )
A.人体自身的细胞突变引起的疾病 B.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C.食物中毒引起的后遗症 D.父母遗传引起的一种疾病
3.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二位免疫学家,他们让治愈癌症成为现实。下图是人体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机理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癌细胞在恶性增殖过程中,人体对癌细胞的哪种变化失去了控制能力( )
A.分裂 B.分化 C.生长 D.分裂、分化和生长
4.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把供实验用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其原因是: ,这一现象属于 免疫。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它进入羊体内作为 起作用。
5.糖尿病是当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
(2)步骤b中对乙鼠的操作是_____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科技小组得出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的结论,你认为是否科学,理由是______。
1.约占我国人口死亡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 )
A.恶性肿瘤、糖尿病、冠心病 B.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肝炎
C.霍乱、破伤风、冠心病 D.伤寒、脑血管意外、肺结核
2.“脱缰之马”——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是产生癌症的病源,下列关于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B.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
C.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D.癌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3.毒品会引发肺癌和重度贫血等多种疾病。毒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远离毒品。
(1)恶性肿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
(2)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____________的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
4.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1)肿瘤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传染病。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一个________(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的过程,利用该抗体进行治疗属于___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5.甲、乙两人早上空腹时测定血糖浓度,甲为0.10%,乙为0.14%。然后让他们分别正常进餐后,并每隔0.5h测定1次血糖浓度。所得结果如图曲线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进食时间,纵坐标表示血浆中血糖浓度。请回答:
(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由人的血糖浓度值可推断甲、乙两人中,_________可能患糖尿病。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_________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6.为研究花生根茎水煮液(简称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只,分成I、II、III三组;
②如图甲,向II组和III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
③向Ⅲ组小鼠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I、II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测量每组小鼠的血糖含量相对值。
分析回答:
(1)本实验存在的明显不足是:______;
(2)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目的是减少______的分泌;
(3)研究人员完善实验后,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乙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B
【解析】A、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因此有人吃海鲜会出现皮肤奇痒等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抗原而不是抗体,A错误;
B、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B正确;
C、遇到同学中暑晕倒,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并给患者消暑降温,没必要进行人工呼吸,C错误;
D、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错误。
例2、A
【解析】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目的是使体内产生抗体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B、医务人员只要带好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控制传染源,错误。
C、从传染病角度来看,HPV属于病原体,错误。
D、HPV形似球状,无细胞结构,错误。
例3、B
【解析】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即癌细胞只分裂不分化,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故B符合题意。
例4、 腿部动脉 氧气
【解析】(1)若导丝从手部静脉进入则需要通过毛细血管才能进入到肝动脉,毛细血管太细,不易穿过,所以导丝应从腿部动脉进入。
(2)癌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循环系统中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当栓塞剂堵住肿瘤部位的供血血管后,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该部位,因此癌细胞死亡。
例5、 甲 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浓度下降
【解析】(1)分析甲、乙两人的血糖变化曲线,甲的血糖浓度远高于正常值,血糖变化不正常,可能患有糖尿病。
(2)分析乙的血糖变化曲线可知,BC段升高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CD段下降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有关,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例6、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在四周内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解析】(1)不能用1只鼠妇,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2)实验结论:表中数据表明,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小白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例7、 a 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 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
【解析】(1)一般正常的体细胞分裂不会超过50~60代,当细胞代数达到这个限度,大部分细胞会死亡,但少数细胞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可以继续分裂,且分裂无限进行(只要外界条件适宜),这就是癌变。癌细胞的特点有三: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根据以上特点可知,a曲线反映出了癌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
(2)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根据实验,治疗癌症的新思路: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1.D
【解析】心脏的血液供应靠冠状动脉,血液从冠状动脉出发,进入心脏内的毛细血管网,为心脏肌肉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被斑块堵塞、官腔变窄时,因血液流动受阻,会造成心肌细胞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绞痛。可见D符合题意。
2.A
【解析】导致癌症发生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外部环境原因和生物遗传因素。致癌的内部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存在着与癌症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正常表达是个体发育。细胞增殖、组织再生等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些基因只有发生突变时才有致癌作用,变成癌基因,形成肿瘤,肿瘤是由人体自身的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3.D
【解析】细胞分裂是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因此,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人体不能再使其进行正常分裂,生长和分化。故选D。
4.(1)绵羊体内有抗体、特异性(2)抗原
【解析】(1)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即绵羊体内有抗体,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原菌,它进入羊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即抗体,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5. 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实验样本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解析】(1)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2)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步骤b中对乙鼠的操作是: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1.A
【解析】B肝炎、C霍乱、D伤寒都属于传染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中风)、恶性肿瘤都是由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不属于传染病。所以A符合题意。
2.C
【解析】A.恶性肿瘤,细胞不仅异常快速增殖,而且可发生扩散转移的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的。癌细胞不会发生分化,分裂后形成的还是癌细胞。 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A错误。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癌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还是癌细胞,B错误。
C.由B可知,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会改变,C正确。
D.癌细胞只分裂不分化,所以癌细胞不会发育成完整的生物新个体,D错误。
3. 不间断分裂 血红蛋白
【解析】(1)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2)人体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都会出现贫血现象。贫血因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4.不属于 无性 特异性
【解析】(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肿瘤是自身细胞癌变引起的,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此肿瘤不属于传染病。
(2)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单克隆抗体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杂交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单克隆抗体只能对一种抗原有抵抗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5. 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 乙 胰岛素 神经
【解析】(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图示中,乙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乙患有糖尿病。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可以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降低血糖。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是在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互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6. 小鼠的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胰岛素 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糖效果,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解析】(1)本实验存在的明显不足是:小鼠的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如图甲,向I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目的是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形成对照实验,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
(3)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I组的血糖含量是9、II组的血糖含量是13、Ⅲ组的血糖含量是10。所以Ⅲ组血糖含量高于Ⅰ组,低于Ⅱ组。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培优提高”讲义(十四)
非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