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2 16: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共11小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诲    畸形   
绯红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不愿意看到东京“清国留学生”那宛如小姑娘的发jì(  )一般油光可鉴的辨子,便来到仙台学医。那用缓慢而又抑扬顿错的声调讲课的藤野先生,增强了他学医的信心;那封nì(  )名信和看时事片时的喝采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毫不馁协的斗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发jì    
nì 名信    
(2)上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3.选词填空。
A.居然 B.凄然 C.愤然 D.自然
①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   睡安稳了。
②爱国青年也   ,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③﹣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因为看得他有些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4.请你结合课文《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颂外师
下联:   
5.说出《藤野先生》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
(1)第一件事是:   ,表现了   。
(2)第二件事是:   ,表现了   。
(3)第三件事是:   ,表现了   。
(4)第四件事是:   ,表现了   。
6.下列选项中对“油光可鉴中”的“鉴”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鉴别 B.鉴赏 C.当镜子照
7.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 _____,给我 ______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 ______,不倦的 _______……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A.鼓舞  感激  希望  教导
B.感激  鼓舞  期望  教诲
C.感谢  鼓励  教诲  希望
D.感激  鼓励  希望  教诲。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懂得谦虚的意义,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会处处受人喜爱。
B.这篇影评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C.自那次分手之后,他便查无消息了。
D.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像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坏水,是一个伪君子。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ɡ ɡù   颇为熟悉的了。
(2)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ɡ   。
(3)其实我并没有决心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10.选出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   A.无礼 B.差 C.谦逊    
(2)深恶痛疾  A.疾病 B.痛恨 C.疾驰    
(3)油光可鉴  A.鉴别 B.鉴赏 C.当镜子照    
11.根据课文《藤野先生》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   极了。
②大概是   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③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   似的喝彩……
二.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他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①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②   
③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④    醒悟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网球游戏带来了快乐,“难过”指这样开心的时刻太少,爱玩的天性得不到充分释放。
D.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E.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虽只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4)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和【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链接材料】
近年来,很多学校开设了《生涯指导》校本选修课,生涯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确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名生涯规划导师说:“生涯规划和理想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都需要有实现目标的勇气和毅力;不同之处在于生涯规划更注重目标与个人兴趣、性格特征和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匹配,注重实现目标的阶段性规划,所以生涯规划在目标的实现方面更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
①产生“青春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出“青春迷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13.
我的四位恩师
季羡林
积八十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人人皆然,概莫能外。别人先不说了,只谈我自己。关于才能,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机遇的内涵十分复杂,我只谈其中恩师一项。
我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机遇,就是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知遇之恩的恩师,我不一定都听过他们的课,但是,只读他们的书也是一种教导。我在清华大学时,读过陈寅恪先生所有发表的著作,旁听过他的“佛经翻译文学”,从而种下了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的种子。当了一年教员之后,由于一个天上掉下来的机遇,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入学第二个学期,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调到哥廷根大学任印度学讲座教授。当在教务处前看到他开基础梵文的通告时,我喜极欲狂。难道这不是天赐的机遇吗?最初两个学期,选修梵文的只有我一个外国学生。然而教授仍然照教不误,而且备课充分,讲解细致。几乎是我一个学生垄断课堂,受益之大,自可想见。二战爆发,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被征从军。已经退休的原印度讲座教授西克,虽已年逾八旬,毅然又走上讲台,教的依然是我一个中国学生。西克先生不久就告诉我,他要把平生的绝招全传授给我,包括他费了20年时间才解读了的吐火罗文,在吐火罗文研究领域中,他是世界最高权威。我非天才,六七种外语早已塞满了我那渺小的脑袋瓜,我不想再塞进吐火罗文。然而像我的祖父一般的西克先生,告诉我的是他的决定,一点征求意见的意思都没有。我唯一能走的道路就是:敬谨遵命。回忆起来,冬天大雪之后,在研究所上过课,天已近黄昏,积雪白皑皑地拥满十里长街。雪厚路滑,天空阴暗,路上阒静无人,我搀扶着老爷子,一步高一步低,送他到家。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他为了学术,不惜衰朽残年,不顾自己的健康,想把衣钵传给我这个异国青年。此时我心中思绪翻腾,感激与温暖并在,担心与爱怜奔涌。我真不知道是置身何地了。
二战结束后,听说寅恪先生正在英国,我连忙给他写了一封致敬信汇报成绩。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问我愿不愿意到北大任教。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门槛一向极高,难得进入。现在竟有天赐机遇落到我头上来,焉有不愿意之理!寅恪先生把我推荐给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寅恪先生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一言九鼎。胡先生立即接受。于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国内学术界尚无籍名,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北大的大门,而且,还做了北大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此后三年内,我在适之先生领导下学习和工作。我同适之,虽然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是见面的机会非常多。他那间狭窄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我几乎是常客。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免不了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职员和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我作为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节选自《二月兰》作家出版社)
(1)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差强人意:   
②如坐春风:   
(3)“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4)季羡林先生说:“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者知遇之恩的恩师。”
①他们分别是谁?请列举出来。
②其中你最佩服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并概括他对季羡林的影响。
14.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2)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
(3)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
(4)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
(5)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15.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   ,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这样”指代   ,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6)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三.作文(共1小题)
16.你的想象力和写作水平如何?下面这道题可以帮你测试一下。
以“我心目中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6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共11小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诲 huì  畸形 jī 
绯红 fēi  油光可鉴 jiàn 
抑扬顿挫 cuò  深恶痛疾 wù 
【解答】答案:
huì;jī;fēi; jiàn; cuò; w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不愿意看到东京“清国留学生”那宛如小姑娘的发jì(  )一般油光可鉴的辨子,便来到仙台学医。那用缓慢而又抑扬顿错的声调讲课的藤野先生,增强了他学医的信心;那封nì(  )名信和看时事片时的喝采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毫不馁协的斗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发jì  髻 
nì 名信  匿 
(2)上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
 辨 改为  辫 
 错 改为  挫 
 采 改为  彩 
 馁 改为  妥 
【解答】答案:
(1)髻 匿
(2)辨 辫
错 挫
采 彩
馁 妥
3.选词填空。
A.居然 B.凄然 C.愤然 D.自然
①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 A 睡安稳了。
②爱国青年也 C ,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③﹣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D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因为看得他有些 B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解答】通读四个句子,理解句意,查看供选词语。
“居然”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愤然”愤怒的样子;“自然”是当然、固然的意思。
①句表达在蚊子肆虐的环境中睡安稳出乎意料,应选“居然”;
②句表达爱国青年激愤恼怒的情感,用“愤然”恰当;
③句表达日本演的时事影片当然应该是日本战胜俄国,所以用“自然”合适;
④句表达藤野先生因我不学医而心情凄凉伤感,选“凄然”最为恰当。
答案:
①A;
②C;
③D;
④B
4.请你结合课文《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颂外师
下联: 弃医从文救国民 
【解答】《藤野先生》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赞美与感激之情,还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所以下联可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角度来对下联。如:弃医从文救国民。此题答案不唯一,符合文意及对联的要求即可。
答案:
示例一:弃医从文救国民
示例二:瞥相写文酬先生
5.说出《藤野先生》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
(1)第一件事是: 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 他工作认真负责 。
(2)第二件事是: 写藤野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 ,表现了 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
(3)第三件事是: 写藤野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 ,表现了 他热情诚恳 。
(4)第四件事是: 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 他的求实精神 。
【解答】通读全文,明确藤野医生,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他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鲁迅受益匪浅。从他添改讲义中,看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从纠正解剖图中,看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从关心解剖实习中,看到了他的热情诚恳;从了解女人裹脚中,看到了他可贵的求实精神!
答案: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他工作认真负责
(2)写藤野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3)写藤野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他热情诚恳
(4)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他的求实精神
6.下列选项中对“油光可鉴中”的“鉴”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鉴别 B.鉴赏 C.当镜子照
【解答】首先了解“油光可鉴”的含义: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这里特别注意“鉴”这个词,不是平时所理解的“表面上的”意思,结合此时语境,它就是“照的”意思,即当镜子照。
故选:C。
7.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 _____,给我 ______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 ______,不倦的 _______……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A.鼓舞  感激  希望  教导
B.感激  鼓舞  期望  教诲
C.感谢  鼓励  教诲  希望
D.感激  鼓励  希望  教诲。
【解答】“感激”指因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徎度上重于“感谢”;“鼓励”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的意思,符合语境;“希望”指心里想着实现某种期望;教诲,教训、教导的意思,符合语境。
故选:D。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懂得谦虚的意义,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会处处受人喜爱。
B.这篇影评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C.自那次分手之后,他便查无消息了。
D.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像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坏水,是一个伪君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悦耳。句中指的是故事情节,该成语用错对象。
故选:B。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ɡ ɡù 掌故 颇为熟悉的了。
(2)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ɡ 匿名 。
(3)其实我并没有决心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凄然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解答】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故”易错写成“固”(2)“匿”易错写成“逆”。
答案:
(1)掌故
(2)匿名
(3)凄然
10.选出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   A.无礼 B.差 C.谦逊  C 
(2)深恶痛疾  A.疾病 B.痛恨 C.疾驰  B 
(3)油光可鉴  A.鉴别 B.鉴赏 C.当镜子照  C 
【解答】(1)C (2)B (3)C
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应联系语境及字的造形来思考。
11.根据课文《藤野先生》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 标致 极了。
②大概是 物以希为贵 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③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 酒醉 似的喝彩……
【解答】①油光可鉴 标致 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用反语表明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和嘲讽。
②物以希为贵 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自尊心。
③酒醉“酒醉”是形容人处于高度兴奋、迷狂以致难以自己的状态。这里说的是国人“闲看”枪毙犯人时的表现。看客们不但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麻木不仁,而且对他人受残害而抱围观、鉴赏、兴奋不已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作者对黑暗政治的压迫下和落后封闭的文化熏染下的国民的劣根性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二.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他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①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②  
③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④   醒悟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CE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网球游戏带来了快乐,“难过”指这样开心的时刻太少,爱玩的天性得不到充分释放。
D.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E.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虽只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4)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和【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链接材料】
近年来,很多学校开设了《生涯指导》校本选修课,生涯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确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名生涯规划导师说:“生涯规划和理想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都需要有实现目标的勇气和毅力;不同之处在于生涯规划更注重目标与个人兴趣、性格特征和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匹配,注重实现目标的阶段性规划,所以生涯规划在目标的实现方面更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
①产生“青春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出“青春迷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与人物情感的梳理。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提示,找到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筛选或概括出答案。根据第四段内容,可知踢第一个足球时,“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第五段中写踢第二个足球,“班主任正色警告”,而我们则是“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第七段中写“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是因为我们又去踢网球;最后第八段,操场风波班主任“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阅读画线句子,将“班主任的话语”比作“阳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此来形象地表现出班主任的话对我们的作用,如同阳光一样,让我们明白了如何把握青春,并温暖了我们因为球一再被收而痛苦、冷落的心。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根据文意可知,“早球”耽误了我们的休息与学习的时间,“中场休息”指的是上课睡觉,是对男生们因踢球而耽误学习行为的讽刺。
B.有误,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因为痴迷足球而荒废学习,表现男生们贪玩、不求学习上进。
C.正确;
D.有误,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但是他的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并没有起到效果。真正让学生放弃足球,走出迷茫,是因为他以自己的青春经历细心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了如何正确把握青春。
E.正确。
故选:CE。
(4)①本题考查文本与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本文记述的事件,可知初三时班里的男生们只知道玩,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结合材料中的“生涯规划和理想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都需要有实现目标的勇气和毅力”一句,即可知产生“青春迷茫”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人生方向、生涯规划、人生理想)。
②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解答此题可根据上一小题的答案,以及材料中的“不同之处在于生涯规划更注重目标与人个兴趣、性格特征和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匹配,注重实现目标的阶段性规划,所以生涯规划在目标的实现方面更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一句来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然后要合理规划阶段目标,再是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实现等。
答案:
(1)①默然收球②迷茫③踢网球 ④细细叙谈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班主任的话语”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班主任的话语温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内心明亮,让我们走出了青春的迷茫。
(3)CE
(4)①原因: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人生方向、生涯规划、人生理想)。
②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合理规划阶段目标;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学校引导:通过老师示范教育,《生涯指导》课程开设、活动创设等引领。
13.
我的四位恩师
季羡林
积八十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人人皆然,概莫能外。别人先不说了,只谈我自己。关于才能,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机遇的内涵十分复杂,我只谈其中恩师一项。
我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机遇,就是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知遇之恩的恩师,我不一定都听过他们的课,但是,只读他们的书也是一种教导。我在清华大学时,读过陈寅恪先生所有发表的著作,旁听过他的“佛经翻译文学”,从而种下了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的种子。当了一年教员之后,由于一个天上掉下来的机遇,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入学第二个学期,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调到哥廷根大学任印度学讲座教授。当在教务处前看到他开基础梵文的通告时,我喜极欲狂。难道这不是天赐的机遇吗?最初两个学期,选修梵文的只有我一个外国学生。然而教授仍然照教不误,而且备课充分,讲解细致。几乎是我一个学生垄断课堂,受益之大,自可想见。二战爆发,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被征从军。已经退休的原印度讲座教授西克,虽已年逾八旬,毅然又走上讲台,教的依然是我一个中国学生。西克先生不久就告诉我,他要把平生的绝招全传授给我,包括他费了20年时间才解读了的吐火罗文,在吐火罗文研究领域中,他是世界最高权威。我非天才,六七种外语早已塞满了我那渺小的脑袋瓜,我不想再塞进吐火罗文。然而像我的祖父一般的西克先生,告诉我的是他的决定,一点征求意见的意思都没有。我唯一能走的道路就是:敬谨遵命。回忆起来,冬天大雪之后,在研究所上过课,天已近黄昏,积雪白皑皑地拥满十里长街。雪厚路滑,天空阴暗,路上阒静无人,我搀扶着老爷子,一步高一步低,送他到家。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他为了学术,不惜衰朽残年,不顾自己的健康,想把衣钵传给我这个异国青年。此时我心中思绪翻腾,感激与温暖并在,担心与爱怜奔涌。我真不知道是置身何地了。
二战结束后,听说寅恪先生正在英国,我连忙给他写了一封致敬信汇报成绩。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问我愿不愿意到北大任教。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门槛一向极高,难得进入。现在竟有天赐机遇落到我头上来,焉有不愿意之理!寅恪先生把我推荐给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寅恪先生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一言九鼎。胡先生立即接受。于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国内学术界尚无籍名,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北大的大门,而且,还做了北大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此后三年内,我在适之先生领导下学习和工作。我同适之,虽然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是见面的机会非常多。他那间狭窄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我几乎是常客。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免不了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职员和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我作为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节选自《二月兰》作家出版社)
(1)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自己满意 
②如坐春风: 赞美胡适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3)“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4)季羡林先生说:“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者知遇之恩的恩师。”
①他们分别是谁?请列举出来。
②其中你最佩服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并概括他对季羡林的影响。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一段中的“关于才能,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一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用不着有什么愧怍之感。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可提炼出才能,勤奋和机遇。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句中义即可。差强人意的本义是勉强使人满意,结合此句语境可知,句中义是大体上还能让自己满意。如坐春风的本义是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结合此句语境可知,这个成语的句中义是胡适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温暖,表达了作者对胡适先生的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具体分析即可。西克先生当然不是我的祖父,但却给了我祖父的感觉。是因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可亲可敬,即使年老也亲自上课,对于我这样一位外国人毫无保留,这样的人让我敬重,就像敬重自己的祖父一样。
(4)①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内容可知,文中一共提到了四位对他产生影响的老师,分别是:陈寅恪、瓦尔德施米特、西克、胡适之。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能力。作答本题时,从上一小题得出的四位老师中选择其中任意一个,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表述他对作者的影响即可。
答案:
(1)才能、勤奋、机遇
(2)①大体上还能使自己满意。②赞美胡适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3)西克先生可亲可敬,忠诚于学术,不顾年高体弱也要上课,把自己的学术成果毫不保留传给外国人,这种敬业精神使我从心底敬重他。
(4)①陈寅恪、瓦尔德施米特、西克、胡适之。②示例:陈寅恪:他学术造诣深厚,对年轻学子热情,善于发现人才。影响:他的著作和授课,奠定了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方向,他大胆推荐年轻的季羡林到北大任教,使他有机会成就大学问。
14.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2)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
(3)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
(4)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
(5)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解答】(1)本题考查掌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喜来作答。可以从原文以下语句来概括。“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还要注意文中隐藏的含义: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可以从第四段“将下巴挨近那料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处概括总结,这样的惩罚并不太重,也能表示对犯错的惩戒。
(3)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解答时,注意将描写的知识和文章的理解分析结合起来。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属于肖像描写,写出了老校长的老态;“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属于语言描写,突出他的年老力衰。“校长趔趄一下”“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属于动作描写,突出了老校长行动的艰难。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照应的能力。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这是属于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地阅读。“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说明“爬”的动作符合当时的情形。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与关键句的理解。“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说明了拱桥的特点,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的是校长对我的关爱。
答案:
(1)“拱桥”的三层含义:①校长年老,脊背弯曲,形如拱桥;②校长背学生过河,仿佛一座血肉拱桥;③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2)①他用长满硬扎扎胡茬的下巴蹭男生的手背。 ②这样做既有所惩罚又不太重。
(3)①肖像(外貌)描写。“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用满脸皱纹直接描绘校长的老态。
②语言描写。“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用他自己大不如前的感叹突出他的年老力衰。
③动作描写。“趔趄”“瘫坐”“爬”背学生过河的动作十分吃力勉强突出了校长的年老力衰。(答细节描写或间接描写,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不突兀。②因为前有伏笔,如“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或:(他)“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如果从“炼字”的角度回答,不给分)
(5)①这座“拱桥”有“宽厚、踏实、温热”的特点。②校长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
15.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 只不过 ,表达出作者 对东京的失望 的情感。“这样”指代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6)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一件简短的事情时,一般格式是谁的什么事。根据本段内容可概括为:“我“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用。这句话中的无非的意思是只不过。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这样指代的内容是前文提到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这一句话从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对东京无非是这样的具体介绍。
(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需要在正确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事境来分析作答。确的意思是确实,表示花确实漂亮。但表示的是转折,前面说花的漂亮,后面写人的丑恶,为下文作者的离开埋下伏笔。
(4)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在正确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标致的本义是漂亮,好看,但清国留学生的样子实在说不上好看,所以这个词语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的讽刺。
(5)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对课本《藤野先生》的掌握可知,正是因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才会离开东京去仙台,从而遇到了藤野先生,所以本段文字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了伏笔。
(6)本题考查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目的,开头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的事情,“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一句是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是夸张。“实在标致极了“是反语。这些修辞方法都表现了出了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暗示作者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答案:
(1)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2)只不过 对东京的失望“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3)“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4)“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
(5)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答对大意即可)
(6)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三.作文(共1小题)
16.你的想象力和写作水平如何?下面这道题可以帮你测试一下。
以“我心目中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答】【例文】
我心目中的老师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老师,这些不同的老师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知识、印象。那我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呢?
作业布置得有趣
  一个人的一生少不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来陪伴你的成长,可是,各种各样的“无聊”作业,难免让同学们不想写作业,所以,我心中的好老师应该是布置作业很灵活的!
  作业布置的灵活,当然就是作业布置得很有趣,能吊起同学们的兴趣!老师们肯定又有疑问了!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能吊起人的兴趣呢?我感觉,就非看书、写读后感和做手抄报莫属了!
  做手抄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再加上做完手抄报给别人看时,别人的眼睛中流露出的喜爱或敬佩得眼神,都能让我们自信心大增。看书,那可是一个有趣的不能再有趣的活动了,看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多好呀!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看、有思、有感,这是所么愉快的一个过程呀……
上下课活泼
  要是说这个老师好,那就一定是说这个老师的性格很开朗,知识面很宽了!我心目中的老师也一定这个样子的!
  在上课,幽默的语言妙语连珠,活泼的身影“乱蹦乱跳”,手上的粉笔刷刷作响,那就一定是一个活泼的老师了!我们的科学老师赵老师,虽然她教我们只是副科,但是,她照样能把课堂弄得有声有色,并且气氛很欢乐,所以,她成了同学们心中最活泼的老师!而且,好老师知识面也一定要广,她一定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老师,每当同学们问起什么问题时,那个老师都能回答上来!
  下课时,我认为好老师的“严肃装”应该换上了“可爱装”,与同学们打成一团,并且与同学们“拉家常”!如果更成功的老师呢?那就是同学们都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那个老师……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这个样子的,可是,在真实生活中的老师是不可能像我文章中说的那样十全十美,所以,我感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最自然的老师!
  九月的教师节快要到了!我祝世界上每一个爱自己学生的老师: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