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 同步题含答案
人教第6章 溶解现象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液体
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
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3、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B.将t1℃时a的饱和溶液加热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当a溶液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g氯化钠
B.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溶解氯化钠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广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5、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6、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出现下列失误操作,一定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放在左盘,未使用游码
B.量取蒸馏水,仰视量筒读数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里,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7、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食盐水,拧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食盐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 50℃时,将19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9g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 B.B C.C D.D
8、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 B. C. D.
9、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土 C.蔗糖 D.汽油
10、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1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40g
C.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液仍饱和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12、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13、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泥土 C.粉笔灰 D.食用油
14、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二氧化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_______热量,使温度_______ 而木块上的水结冰的缘故。
17、若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克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其质量是_____,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其质量为_____。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其质量为______。
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___________℃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物质;40℃时,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甲溶液配制为质量分数为5%的甲溶液,加水质量为___________g。
19、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填“左盘”或“右盘”)。上进行称量;若所配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______( 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20、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作用;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1、医疗上常用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密度近似为l g/cm3)的氯化钠溶液。500 mL这种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_______g、水_____g。若以每分钟50滴(每20滴约为1 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输液500 mL,约需_____分钟输完。
2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如KNO3。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____;。
23、使10%的蔗糖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需加多少蔗糖______?
(2)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降到5%,则需加多少水______?
三、实验题。
24、“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为探究哪种粒子使溶液显蓝色,可选择用作对比的试剂是 溶液。
(2)如图二,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 接触,实验中发生了异常,白磷燃烧时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 。
(3)如图三,同学们做了试管A、B、C的对比实验,发现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C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25、实验室制取氧气、配制氯化钠溶液、酸碱中和反应等均是初中常见实验。
Ⅰ、氧气在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
(1)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2)现需将一定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二氧化锰中,用秒表测量排水法收集50 mL氧气的时间。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完成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字母)。
(3)氧气可用于炼钢。
炼钢是以生铁为原料,通入氧气,降低其中的碳元素的含量,以提高其性能,见图。
某炼钢厂中生铁和钢的样品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如表所示:
Fe C
生铁 95.94% 3.52%
钢 98.97% 0.45%
结合数据及炼钢示意图分析,请用微观粒子示意图表示气体a的成分_______(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
Ⅱ、某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本题中涉及的蒸馏水、溶液密度均约为1g/mL)
(4)【实验一】配制0.73%的盐酸:准确量取4 mL3.65%的盐酸,用倾倒法向25 mL量筒中加16 mL蒸馏水,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至20 mL刻度线(读数状态如图);将所量取的盐酸和蒸馏水倒入小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装瓶。
所配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0.73%。(填“>”“=”“<”)。
(5)【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准确量取4 mL的1%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振荡,滴加【实验一】配制的0.73%的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可能是_____。A.5 B.7 C.9 D.12
(6)【实验三】蒸发结晶:取【实验二】所得无色溶液加热,使液体蒸干,得到固体。如用上述方法制备58.5 gNaCl,至少需要准备3.65%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 同步题含答案
人教第6章 溶解现象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液体
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
【答案】C
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答案】A
3、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B.将t1℃时a的饱和溶液加热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当a溶液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答案】A
4、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g氯化钠
B.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溶解氯化钠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广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B
5、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答案】B
6、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出现下列失误操作,一定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放在左盘,未使用游码
B.量取蒸馏水,仰视量筒读数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里,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答案】B
7、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食盐水,拧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食盐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 50℃时,将19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9g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 B.B C.C D.D
【答案】D
8、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 B. C. D.
【答案】A
9、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土 C.蔗糖 D.汽油
【答案】C
10、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答案】D
1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40g
C.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液仍饱和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答案】D
12、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答案】B
13、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泥土 C.粉笔灰 D.食用油
【答案】A
14、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二氧化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答案】A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A.A B.B C.C D.D
【答案】D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_______热量,使温度_______ 而木块上的水结冰的缘故。
【答案】吸收 降到0℃以下
17、若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克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其质量是_____,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其质量为_____。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其质量为______。
【答案】H2SO4 9.8 H2O 90.2 106.3 ZnSO4 16.1
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___________℃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物质;40℃时,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甲溶液配制为质量分数为5%的甲溶液,加水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20 降温结晶 50
19、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填“左盘”或“右盘”)。上进行称量;若所配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______( 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答案】左盘 俯视
20、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作用;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元素 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乳化 吸附 煮沸
21、医疗上常用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密度近似为l g/cm3)的氯化钠溶液。500 mL这种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_______g、水_____g。若以每分钟50滴(每20滴约为1 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输液500 mL,约需_____分钟输完。
【答案】4.5 495.5 200
2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如KNO3。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____;。
【答案】(1)升高 (2)NaCl (3)Ca(OH)2
23、使10%的蔗糖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需加多少蔗糖______?
(2)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降到5%,则需加多少水______?
【答案】
三、实验题。
24、“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为探究哪种粒子使溶液显蓝色,可选择用作对比的试剂是 溶液。
(2)如图二,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 接触,实验中发生了异常,白磷燃烧时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 。
(3)如图三,同学们做了试管A、B、C的对比实验,发现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C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答案】(1)Na2SO4(选择含有Cu2+的蓝色溶液或含有的不是蓝色的溶液合理即可)
(2) 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溶质性质(种类),溶剂性质(种类)
25、实验室制取氧气、配制氯化钠溶液、酸碱中和反应等均是初中常见实验。
Ⅰ、氧气在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
(1)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2)现需将一定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二氧化锰中,用秒表测量排水法收集50 mL氧气的时间。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完成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字母)。
(3)氧气可用于炼钢。
炼钢是以生铁为原料,通入氧气,降低其中的碳元素的含量,以提高其性能,见图。
某炼钢厂中生铁和钢的样品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如表所示:
Fe C
生铁 95.94% 3.52%
钢 98.97% 0.45%
结合数据及炼钢示意图分析,请用微观粒子示意图表示气体a的成分_______(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
Ⅱ、某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本题中涉及的蒸馏水、溶液密度均约为1g/mL)
(4)【实验一】配制0.73%的盐酸:准确量取4 mL3.65%的盐酸,用倾倒法向25 mL量筒中加16 mL蒸馏水,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至20 mL刻度线(读数状态如图);将所量取的盐酸和蒸馏水倒入小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装瓶。
所配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0.73%。(填“>”“=”“<”)。
(5)【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准确量取4 mL的1%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振荡,滴加【实验一】配制的0.73%的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可能是_____。A.5 B.7 C.9 D.12
(6)【实验三】蒸发结晶:取【实验二】所得无色溶液加热,使液体蒸干,得到固体。如用上述方法制备58.5 gNaCl,至少需要准备3.65%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答案】(1) (2)BCDFGH
(3)如图所示:
(4)< (5)A
(6)设至少需要准3.65%盐酸的体积为x,
x=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