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执笔人:陈建华 日期: 2006 年 11 月 20日 星期 一
课题名称 5、4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补充内容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和简单的事实推理;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意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
授课思路与方法 启发式、探索式教学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激励探究——互动探究新知——运用、巩固新知
教学流程与策略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付过电话费吗?你们付的电话费是怎样计费的?(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出示下表): 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推出;两种记费方法:记费方法A是每月收月租费50元。此外通话时间按0.4元/分加收通话费;记费方法B是不收月租费,通话时间按0.6元/分收通话费。(1)用记费方法B的用户一个月累计通话360分所需的话费,若改用记费方法A,则可通话多少分?
(2)上述两种记费方法,会出现通话时间相同,收费也相同的情况吗?理解问题 这两种记费方法可以列成下表:记费方法A记费方法B标准月租费500 0.06元/6秒通话费0.40.60.03元/6秒一个月累计通话x分的话费50+0.4x0.6x制订计划 第(1)题,相等关系用记费方法B的用户一个月累计通话360分的话费=改用记费方法A所需的话费利用这一相等关系,可用列方程求解,具体步骤为:变式〈应用与拓展〉:例1 电信公司推出两种移动电话记费方法:记费方法A是每月收月租费50元,此外通话时间按0.4元/分加收通话费;记费方法B是不收月租费,通话时间按0.6元/分收通话费.
(1)用记费方法A的用户一个月累计通话360分所需的话费,若改用记费方法B,则可通话多少分? [说明:此题应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补充,最后组织学生完成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细致的精神。]归纳小结:师:通过刚才对此例的问题解决,请大家认真回顾,细细体会,说出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归纳总结出以下步骤,屏幕显示)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词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等;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行改进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师:在解决问题时,通常就按上面的四个步骤来进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另一种类型的问题(出示下例)例2、七年级二班有45人报名参加了文学社或书画社,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5人,两个社都参加的有20人,问参加书画社的有多少人?理解问题: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制订计划:教师提出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可采用圆来比较直观地找到等量关系,让学生指出图中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出等量关系:参加文学社的人数+参加书画社的人数-两个社都参加的人数=全班总人数45人执行计划:设参加书画社的有x人,那么参加文学社的有(x+5)人,由题意得:(x+5)+x-20=45解这个方程得:x=30(人)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为30人。回顾:①把30代入方程,左边=右边,说明解方程正确,显然也符合题意;②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常用如本例的图示法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并建立方程;③分小组请设计一个可以用类似本例的图示法来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设计得比较好的,让全班学生来共同分享)(第122页的课内练习有时间的话在课堂内完成,时间不够,就课外完成)三、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惟有总结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认知水平,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四、布置作业:见课本P122-P123,按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