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浙江省平湖市数学说课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册66角的大小比较(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10月浙江省平湖市数学说课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册66角的大小比较(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2-16 06:37:05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角的大小比较说课乍浦初级中学 张广英1.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知识的内容
3.教学作用
4.教育教学功能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材分析1.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本课时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
这一课时学习的是以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角的
基本认识,以及在前一节对角的概念及度量
的系统了解为基础,更进一步从运动的角度
研究角。
2.知识的内容知识的内容包含了角大小的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和角的分类。
3.教学作用本课时的教学不仅是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角的概念的拓广和发展,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强化,更重要的是学生数学几何概念观念上的一次创新。是学生研究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必要基础。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角的大小比较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际应用,因此这一课时内容作为知识的抽象化载体蕴含了观念上的创新,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知识内容的学习等各方面丰富的教育教学功能。
4.教育教学功能教材分析1.理解角的大小的概念.
2.会用度量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解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叠合方法.
3.理解角的分类.
4.会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
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从本章起学生开始系统地认识几何,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度量,并且在比较线段的长短时已经学会了度量法和叠合法,这与本节课中比较角的大小异曲同工,所以学生能够通过类比自己归纳出比较角的两种方法。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本节课内容动手性较强,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容易被其接受并掌握。教法与学法情境引入概念升华
探究归纳
置疑解难课时小结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概念升华
探究归纳
置疑解难课时小结比一比:在一副三角板中(如图)你认为∠A与∠P哪个角较大?你是怎样比较的?设计意图:三角板可操作性强,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归纳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概念升华
探究归纳
置疑解难课时小结 ∴∠A>∠B方法一方法二∠A=75°
∠B=46.5°
∴∠A>∠B设计意图:从三角板的角自然过渡到一般角比较方法,体现了类比的思想,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情境引入概念升华
探究归纳
置疑解难课时小结方法一:把两块三角板叠合在一起——叠合法方法二:用量角器量出两只角的度数——度量法教学过程例1已知∠ α ,用量角器画一个角使它等于∠ α. αα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引入概念升华
探究归纳
置疑解难课时小结例2 根据下图解下列问题:
(1)比较∠AOB, ∠ AOC, ∠ AOD,
∠ AOE的大小;(2)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实例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教学过程情境引入
探究归纳
置疑解难课时小结教学过程概念升华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概念升华
探究归纳
置疑解难课时小结开放性练习:动手试一试利用一副三角尺,你能作出15°、105°的角吗?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设计意图:以启迪思维为核心,力求将问题“射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发有度,留有余地。情境引入概念升华
探究归纳
置疑解难课时小结1.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度量法教学过程3.会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2.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教学设计说明板书设计标题
概念区操作区 欢迎指正课件20张PPT。角的大小比较平湖市东湖中学 邱琴华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六节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评价——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角是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
角的大小比较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际应
用。本节课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角的
基本认识,以及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的长短比较”,“角与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好这一节可以
为以后角度的计算和角与角的关系的认识以及平
面几何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学习角的大小的概念和比较方法以及角的分类,这两个知识在小学都已经有所接触,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角的分类,但对于角的大小比较只停留在最直观的状态。——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1)理解角的大小的概念,经历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得出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过程,并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理解角的分类;
(3)会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4)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分类鉴别的能力.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相似三角形教法与学法教法: 通过类比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习积极性。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发现式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相似三角形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利用教师手中的一副三角板,通过师生对话得到角的大小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三角板可操作性强,为比较角的
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埋下伏笔。3、概念应用: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概念辨析: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含60°的三角板,比较两个60°角的大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只与角的度数有关。教学过程——类比讨论,获得新知用硬纸板给出度数相近的两个角,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从线段的长短比较得到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体现了类比的思想,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从“特殊到一般”研究方法是学生应该积累的学习经验。教学过程——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例1、如图:已知∠α,
用量角器作一个角,使它等于∠α.
设计意图:例1难度不高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是巩固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和度量法比较角的大小的应用。例2、如图,点A,O,E在一条直线上, ∠AOC=90°,∠BOD=90°解答下列问题:
(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
教学过程——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2)找出图中的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角的分类及角的大小比较”的掌握程度,巩固新知,并训练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图形的能力。教学过程——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书本课内练习2)如图,比较∠BAC、∠CAD、∠BAD、∠ADB的大小,并说出其中的的锐角、直角和钝角。2、(书本作业题6)比较下列三个时刻的时针
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9:00 ,3:30 , 6:40设计意图: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的要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培养学生分类鉴别的能力。同时考虑课程标准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了第二题,作为提高和拓展。1.学习了哪些知识?
2.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
3.体会了哪些数学思想?
4.积累了哪些学习经验?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梳理反思,知识升华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相似三角形教学评价1.本节课我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多的关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回答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和表扬,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
2.利用梳理反思和布置作业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为后继教学是否进行调整提供依据。教学评价 谢谢大家角的大小比较 说课稿
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 俞 洋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的数学老师俞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6节角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线段的长短比较”,“角与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好这一节可以为以后角度的计算和角与角的关系的认识及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对于几何图形中的角,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接触,已经大致知道角的分类,大致辨别角的大小,但是非常肤浅。通过七年级前面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类比学习能力和数型结合的思想,但也尚未成熟。
3.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理解角的大小的概念。
(2)会用度量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解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叠合方法。
(3)理解角的分类
(4)会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角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由于还没有学习过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这就给理解、运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法与学法方面,我将采用教师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归纳,坚持以学定教,来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回顾,作好铺垫
首先我将对6.3节线段的长短比较进行简要复习。
(1)给出三条线段,判断他们两两之间的大小关系。
揭示线段的大小比较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的比较。
(2)给出两条线段如图所示,让学生回顾比较这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知识的复习,为类比探究角的大小比较作好铺垫。
2.类比思想,得出新知
(1)类比探究角的大小关系。出示引例,在三角形ABC中,∠A=50度,∠B=65度,∠C=65度,比较∠A, ∠B,∠C这三个角的度数大小。
从而得到角的大小比较的本质是角的度数的比较,度数相等的角就相等,度数大的角就大。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揭示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大小比较都是通过数量化的方法来定义其大小的,线段是通过长度,角是通过角度。另外,我又是通过一个具体的三角形中的三个角来引入,这样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又把角的大小与数的大小两种概念统一起来。
接下来,通过完成书上做一做,比较如图两块三角尺中角的大小,来及时巩固这个教学重点。
(2)类比探究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我将出示具体的两个角,如图所示,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比较这两个角,有了之前的基础,学生应该不难想到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其中度量法学生易理解,学生会用量角器量出着两个角的大小来比较。但是叠合法的理解较难,所以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每组发给他们这两个角,让学生自己得出叠合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然后分组上台来说,最后我会强调用叠合法时,这两个角的顶点和始边应互相重合,然后观察终边的相互位置来进行比较。
有了比较具体可以移动的两个角的方法之后,我将给出黑板上画好的两个角,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大小。这时这两个角不能像纸片那样移动,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也就是将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面去。由于没有学习尺规作图,这里教给学生用量角器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也就是书上的例1。
设计意图:(1)通过类比,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一致的。一是从数量上比较,二是从形上比较。
(2)叠合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我通过具体可操作的实例,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的一致性。
3.新知应用,体现价值
书上例2
设计意图:对于第一小题,学生运用叠合思想,很容易比较出这些角的大小,对于第二题,我进行了改编,先让学生找出图中所有的角,然后对这些角进行分类。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巩固分类思想,二是加深小学已学的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的理解,从而明确其概念。
4.巩固练习,挑战自我
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让学生完成这样两道练习。
5.梳理知识,课堂升华
本节课我将从三方面来进行课堂小结,分别是:知识点、技能、思想方法。其中,特别是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小结,这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设计说明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这么五个部分。
1.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角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在这一方面,我通过类比线段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顺利得引入,让学生有了研究新知的方法和方向。
2.本节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和运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在这一方面,我通过具体可操作的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一般方法。
3.例2的改编,既巩固了分类的思想,又加深了小学已学的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的理解。
4.小结部分有三个方面的小结,其中突出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总结,这将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认识,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课件22张PPT。§6.6 角的大小比较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 俞 洋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的内容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的长短比较 角与角的度量 角度的计算 角的大小比较 角与角的关系的认识 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大致辨别角的大小初步的类比学习能力和数型结合思想大致知道角的分类 具备欠缺比较肤浅尚未成熟——教学目标的确定(1)理解角的大小的概念.
(2)会用度量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解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叠合方法.
(3)理解角的分类.
(4)会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
教学难点:
由于还没有学习过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这就给理解、运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
说课的内容教材与学情分析12教学方法分析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讲练结合以学定教尝试归纳 ——教法与学法说课的内容教材与学情分析12教学方法分析3教学过程分析1.复习回顾,作好铺垫(2)比较如图两条线段的长短:线段的大小比较的本质是线段的长度的比较。线段的长短比较的方法:
①度量法
②叠合法。设计意图:为类比探究角的大小比较作好铺垫。2.类比思想,探索新知在三角形中,∠A=50°, ∠B=65°,∠C=65°,比较∠A, ∠B,∠C这三个角的度数大小.∠A<∠B=∠C角的大小比较的本质是角的度数的比较. 2.类比思想,探索新知线段的大小比较的本质是线段的长度的比较.在三角形中,∠A=50°, ∠B=65°,∠C=65°,比较∠A, ∠B,∠C这三个角的度数大小.角的大小比较的本质是角的度数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揭示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大小比较都是通过数量化的方法来定义其大小的。另外,通过一个具体的三角形中的三个角来引入,这样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又把角的大小与数的大小两种概念统一起来。 2.类比思想,探索新知做一做:
比较如图两块三角尺中角的大小,并用等号或不等号表示.
(1)∠A与∠B.
(2)∠P与∠Q.
(3)∠A, ∠Q与∠C.ACBOPQ2.类比思想,探索新知线段的长短的比较方法:
①度量法
②叠合法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①度量法
②叠合法(2)具体可操作的实例,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的一致性。(1)通过类比,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一致的。一是从数量上比较,二是从形上比较。
例13.新知应用,体现价值例2. 如图,点A,O,E在一条直线上,∠AOC=90°,∠BOD=90°,解答下列问题:(1)比较∠AOB、∠AOC
∠AOD、∠AOE的大小.(2)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2)找出图中所有的角,并将这些角进行分类.一是为了巩固分类思想,二是小学已经学过直角锐角和钝角,我对其进行加深,从而明确其概念。4.巩固练习,挑战自我1. 如图,比较∠BAC, ∠CAD, ∠BAD, ∠ADB的大小,并说出其中的锐角、直角和钝角.2.比较下列三个时刻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9:00, 3:30, 6:40一、知识点:
(1)角的大小比较的本质;
(2)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5.梳理知识,课堂升华三、思想方法:
(1)数型结合;
(2)类比思想;
(3)分类思想。二、技能: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叠合法。说课的内容教材与学情分析12教学方法分析4教学设计说明1.复习回顾,作好铺垫4.巩固练习,挑战自我5.梳理知识,课堂升华3.新知应用,体现价值2.类比思想,探索新知重点难点类比思想具体实例例2的改编数学技能和思想方法时间分配(估计)1.复习回顾,作好铺垫4.巩固练习,挑战自我5.梳理知识,课堂升华3.新知应用,体现价值2.类比思想,探索新知3分钟22分钟8分钟8分钟4分钟板书设计6.6 角的大小比较投影片一、知识点:三、思想方法:例2二、技能:例1谢谢!课件14张PPT。 《6.6角的大小比较》
说课稿林埭中学 朱雅珏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五、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比较线段的长短”、“角的度量与表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下节“角的和差”以及今后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内容说明
课题《角的大小比较》,位于浙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第6节。内容解析(1)知识技能:
①理解角的大小的概念;
②会用度量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解比较两个角大小的叠 合方法;
③理解角的分类。
④会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过程与方法:采用类比的方法,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数学思考: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难点: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学目标 《林埭中学“五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
序号 五环 五学 知识掌握 时间分配(分钟)
1 学情诊断 自学 15% 5-10
2 合作探究 组学 15% 5-15
3 展示研讨 展学 15% 5-15
4 典型精讲 研学 50% 15-25
5 巩固达标 固学 5% 5-10教法学法学情诊断合作探究展示研讨教学过程典型精讲巩固达标【我自学】
1. 是直角, 是锐角, 是钝角.
1直角= 周角;120°= 平角.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是 .
3.每副三角板有两块三角板组成,共有6个角, 其中最小的角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90°环节一:学情诊断——自学小组合作:
1.在你的纸上任意画一个锐角,然后两人一组互相比较一下,谁画的角大?谁画的角小?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2.你们小组有没有人的角和你画的差不多大?如果有,又该如何比较大小呢?
3.分别给这个两个角取名为∠A和∠B,根据你比较的结果,你能不能用等号或不等号来表示?
环节二:合作探究——组学 例1:已知∠α(如图),用量角器作一个角, 使它等于已知角α.环节三:展示研讨——展学 例2,:如图,点A,O,E在一条直线上,∠AOC=90°,∠BOD=90°,解答下列问题:
(1)比较∠AOB,∠AOC, ∠AOD,∠AOE的大小;
(2)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3)除了直角以外,你还能找到相等的角吗? 环节四:典型精讲——研学当堂完成《自主学习单》的“我检测”部分,并讲评。环节五:巩固达标——固学 板书设计看似简单却不易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说明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