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物章节配套精练教案: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高考生物章节配套精练教案: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2-17 15: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 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3.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
C.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
D.该群落形成过程为初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多为地衣?
4柑桔潜叶蛾的幼虫能潜入柑桔植株嫩叶和嫩梢的表皮下取食。以下说法正确是( )?
A.用农药杀灭柑桔潜叶蛾的方法属于机械防治?
B.杀虫剂能诱导潜叶蛾向抗药性强的方向变异
C.潜叶蛾大量繁殖会影响柑桔的光合作用?
D.潜叶蛾与柑桔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5.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的( )?
A.水 B.光照 C.温度 D.无机盐?
6.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极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
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
二、双项选择题?
7.科研人员对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8.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三、非选择题?
9.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
(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10.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 。?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
(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 。?
11.如下图是Grove及Williams等科学家在1975年利用A、B两种植物在温室中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各组实验的外部条件一样(如光照、温度等),进行的时间一样。?

柱状图(1)表示第1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的干重(去除水分后的质量),并将此质量设定为1;其余柱状图分别表示的是各组实验结束后,称得的A种植物干重与第1组A种植物干重的比值。第1组:A种植物单独种植于盆中。第2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分别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容器中。第3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分别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个盆中,地上部分则同时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中。第4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均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及盆中。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生态方面的 因素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2)在Grove及Williams的实验设计中:?
①设置第1组是为了 。?
②设置第2组是为了研究 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③设置第3组是为了研究 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3)本实验中,A种植物与B种植物间的地上部分竞争与地下部分竞争两种情况相比较,对A种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更大的是 。请说明理由: ?
。?
12.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的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的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
(3)从表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② 。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 (群落)阶段。
参考答案
1.解析:依题意Ⅰ是生产者,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故C正确。
答案:C
2.解析:稳定型的种群的个体数量维持在一定的动态平衡中;杂草不是一个种群;人类活动不仅可改变演替速度,也可使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如在原森林处开荒种地等。
答案: C
3.解析:该山区发生山崩处的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被破坏。
答案:A
4.解析:农药杀灭柑桔潜叶蛾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杀虫剂能能对潜叶蛾进行定向的自然选择,而变异是不定向的。潜叶蛾能潜入柑桔植株的嫩叶中大量繁殖,影响柑桔的光合作用。潜叶蛾与柑桔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C
5.解析:这里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条件。
答案:B
6.解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地进行的,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地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而外界条件不断变化,也导致群落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C
7.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从表中可以看出裸露泥滩的物种数为11种,米草群落的物种数为6种,所以A选项正确;从表中看出,除泥螺外,其他生物的种群密度都是裸露泥滩的高,所以B选项错误;只要是常规底泥采样器采取的结果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C选项错误;不同的生物都会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比如说蟹类多在晚间活动,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所以D正确。
答案:AD
8.解析:从a、b两图分析可知,图a 3个物种共同利用资源不多,因而种内斗争激烈,图b 3个物种有许多共同利用的资源,它们会为共同利用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竞争,可排除B。又由上述知,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是不相等的,排除D。
答案:AC
9.解析:(1)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2)牛与鸡之间所需的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子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该人工群落。
(4)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答案:(1)食物网是
(2)无 它们所需的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捕食
(3)玉米(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10.解析:通过新情境考查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属B。种间关系常见的是捕食、竞争和寄生。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甲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由于甲种蛾和乙种蛾都可以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就能写出图中所示的食物链。
答案:(1)捕食(或寄生) (2)捕食(3)竞争
(4)烟草→甲种蛾(幼虫)→天敌??
↘乙种蛾(幼虫)
11.解析:本题为实验设计分析类题。由图中可看出生物种间竞争既可以发生在叶片对空间、阳光等的争夺,也可发生在土壤中根对水、肥等的争夺。另外从生长受影响的程度来分析竞争的剧烈程度中,以无竞争关系的一种生物单独生长时作为对照组,符合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而多组实验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分析单一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情况。
答案:(1)生物 (2)①对照 ②地下部分有竞争时 ③地上部分有竞争时 (3)地上部分竞争 地上部分有竞争时,干物质重量减少更多
12.(1)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志个体难与无标志个体充分混匀(2)相对稳定性 不同的耐污能力 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被破坏,甚至会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3)①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②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4)次生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