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教版八下科学2.3原子结构的模型(1)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浙教版八下科学2.3原子结构的模型(1)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9 09:0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2.3原子结构的模型(1)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3、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想的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该原子模型后来被实验否定了。
2、1911年,物理学家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 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原子的全部 和几乎全部的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3、1913年,丹麦科学家 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 上运动。
知识点2、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由 和 构成。原子核带 ,居于原子 ;核外电子带 ,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 ,但质量却很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3、科学家们又对质子和中子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 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构成的。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提出了“面包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________ 。
(2)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例题2、下列关于原子模型叙述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B.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C.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电子像行星绕太阳运行
例题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分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较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例题4、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和c上
例题5、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下列排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例题6、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m-x+2 B.m+x-2 C.m-x-2 D.m+x+2
三、随堂练习:
1、下列科学家中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道尔顿 D.阿基米德
2、近日,某省发现部分大米镉超标,镉超标易引起镉中毒。镉元素核电荷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为112,则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48 B.64 C.112 D.160
3、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放射出一些粒子。若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则此原子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有 (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4、2019年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5、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 B.8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
C.6 个质子和 8 个电子 D.8 个质子和 6 个电子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甲是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根据他的实验可知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结构是一个得出结论的过程
C.a粒子可能是某原子的原子核
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7、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B.C. D.
8、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四、课后巩固:
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2、下列关于原子核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一般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3、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质子、中子、电子)总数为( )
A. 18 B. 40 C. 58 D. 62
4、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下列这些微粒中,不会引起极光的是(  )
A.a粒子(氦的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5、碳一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一16和氧一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6、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1/3)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7、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8、科学上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卢瑟福进行a粒子散射实验后,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10、168O、188O 分别表示氧元素的两种原子,可简写为 16O、18O。
(1)16O、18O 两种原子中, (“质子”“中子”“电子”中选填)数目相等。
(2)若 H2 与 16O2 反应生成的水表示为 H216O,在答题卡的方框中把电解水(H218O)反应的微观粒子模型补画完整。
1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2、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   数,所以得不到93号元素。
(2)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B.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13、如图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粒子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因   。
(2)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汤姆生 2、卢瑟福 偏转 核式结构 原子核 正电荷 质量
3、玻尔 稳定轨道
知识点2、
1、原子核 核外电子 正电荷 中心 负电荷
2、小 大 相等 相反
3、夸克
二、例题讲解:
例题1、(1)电子 (2)原子核
解析:(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提出了“面包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电子。
(2)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例题2、B
解析:A.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是发现了原子核,原子内部绝大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旋转,故A错误;B.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故B正确;C.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故C错误;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即“西瓜模型”,正电荷相当于西瓜肉,电子相当于西瓜籽,故D错误。
例题3、A
解析: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错误;⑤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说明可以再分,错误;其它选项都正确。
例题4、B
解析: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也就是质子数,故A正确不合题意;B.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一定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例题5、A
解析: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顺序为: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②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④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例题6、C
解析:阳离子是指原子由于外界作用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或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阳离子带正电。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R2+是R原子失去两个核外电子得到的,因此其质子数为x+2。因R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m,所以中子数=m-(x+2)=m-x-2。
三、随堂练习:
1、C 2、A 3、C 4、A 5、A 6、B
7、A 8、(1)原子核 (2)C
四、课后巩固:
1、A 2、B 3、C 4、D 5、A 6、C
7、B 8、C 9、(1)不会;原子核 (2)A
10、(1)质子 (2)
11、(1)乙 (2)A;B;D
12、质子 ABC
13、(1)中子数不同 (2)同类原子中子数可以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