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课时练习:3.1 空气与氧气 第4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课时练习:3.1 空气与氧气 第4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05 19: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空气与氧气(4)
知识点 1 氧气的制备实验
1.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积极动手实验,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如图8甲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1)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中,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A.药匙 B.镊子 C.玻璃棒
(2)图甲中收集氧气所采用的方法是       法。
(3)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正确操作是图乙中的    (填字母)。
2.如图9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   (填“上”或“下”)倾斜,原因是 。
(3)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     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瓶口有    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         。
知识点 2 氧气的性质实验
3.如图0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4.如图1所示,点燃系在铝箔片上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         。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可以防止  。
5.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装满水
B.用排水法收集,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C.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6.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再放置酒精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
7.氧气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分解法: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氯酸钾分解法:应选用图2中的   (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作发生装置。
(3)过氧化氢分解法: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通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则二氧化锰的作用为      。
(4)可以用C所示装置来收集氧气,体现了氧气       的性质。
8.利用如图3所示仪器通过测量氧气体积来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检查气密性:连接好发生装置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
(2)组装装置:连接好的装置如图甲,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不移动、不调整酒精灯的前提下,需要调节    (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
(3)进行实验:采用正确的反应装置和如图乙所示的收集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加热时间过短,会使测量结果不准
B.反应一段时间,排出反应装置内原有空气再连接乙装置收集气体,会使结果更准确
自|我|提|升|练
9.【例题】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解决问题,又能促进深度学习。图4甲是小科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
结合小科建构的思维模型,进行图乙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操作: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思维模型中的(  )
A.构建封闭体系
B.改变压强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变式】 如图5所示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
答案
1.
(1)A
(2)向上排空气
(3)B
2.(1)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2)下、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连续、均匀地冒出、大气泡
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5.B
6.C
7.
A
催化作用
不易溶于水
8.用手紧握试管
AB
A
9.A
【变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