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课时练习: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课时练习: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05 19:1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知识点 1 茎的类型
1.樟树、番薯、紫藤、丝瓜四种植物的茎依次属于 (  )
A.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B.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
C.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
D.攀缘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2.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知识点 2 茎的结构
3.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
(1)①表示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    ,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    。
(2)②表示    ,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    。
(3)③的名称是     ,其中分布着有输导功能的    。
(4)④的名称是    ,具有    的功能。
知识点 3 年轮
4.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位于树的     (填结构名称),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朝南方向的疏一些,而朝北方向的却密得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从树的年轮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     等。
5.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茎就不再增粗。这是因为    被破坏了 (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髓 D.树皮
7.小明参加了暑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  )
A.根据植物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植物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从植物的年轮我们可以辨别南北方向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8.下列关于杨树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杨树的茎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B.树皮的外侧部分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
C.在树皮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有形成层,能使茎不断长粗
D.杨树的树干比较坚硬,主要是木质部的作用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知识点 1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1.把带叶的冬青枝条插到红墨水中,并放到温暖有光的地方,当叶脉变得微红时,取出枝条,用清水洗掉枝条表面的红墨水,用刀片横切茎,看到许多红色小圆点。关于这些小圆点以及它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B.导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C.筛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D.筛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2.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纵切面,木质部越靠近枝条上端的地方颜色越浅
3.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的途径是 (  )
A.土壤→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C.土壤→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根毛→土壤→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知识点 2 有机物的运输
4.在橡胶林中,经常会看到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树皮内流出的液体。那么,这些液体的主要成分和运输结构分别是(  )
A.有机物,筛管 B.无机物,导管
C.有机物,导管 D.无机物,筛管
5.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6.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 (  )
A.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土壤里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茎光合作用制造的
7.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8.如图所示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 (  )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9.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
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膨大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10.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中,出现下列几种操作,其中不会影响实验效果的是 (  )
A.将两根环剥的柳枝,一根放入水中,另一根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B.将环剥和未环剥的柳枝,分别放于蒸馏水中培养
C.将环剥的柳枝茎的基部和未环剥的柳枝,分别浸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D.把离根端3 cm处环剥的柳枝和未环剥的柳枝都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11.如图所示,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新鲜月季枝条;取两只烧杯,A内盛有20%的红色氯化钠溶液,B内盛有红色水溶液(红色物质对月季生长无害);将月季枝条基部纵向剖开,分别插入两只烧杯内的溶液中。
(1)位于    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
(2)位于   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原因是    。
(3)若将枝条横切,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变红的结构是   。
12.小明在摘桃时,发现桃树的树干上粘有紫色的黏稠物。他想:“黏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呢 ”他询问桃园主人,桃园主人告诉他,桃树树干碰伤或遭虫咬后,都有黏液流出,不久后就变成黏稠物质粘在树干上。小明猜想黏稠物可能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也可能是叶合成的有机物。
他选取了一根被整枝剪掉的生长旺盛的枝条,做了以下实验:在整枝处对枝条进行环割处理,观察到环剥上端的树皮处有少量黏液流出,一周后观察到环剥处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环剥的上端出现较多紫色黏稠物。
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摘桃时提出的问题是:
(2)他提出的科学猜想是:
猜想一: 。
猜想二: 。
(3)根据实验,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小明的探究实验运用了哪些过程 。
答案(1)
1.B
2.B
3.韧皮部 筛管
形成层 加粗
木质部 导管 髓 贮藏营养
4.木质部
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其细胞排列较疏松
植物的年龄、气候的变化(或植物受伤的时间)
5.C
6.B
7.D
8.C
答案(2)
1.B
2.D
3.C
4.A
5.C
6.A
7.A
8.B
9.C
10.D
11.(1)B
(2)A A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3)木质部(或导管)
12.
(1)桃树树干上附着的黏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
猜想一:黏稠物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猜想二:黏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3)桃树树干上的黏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4) 小明的实验过程包含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设计、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