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sāi) B. 箕畚(jī běn) 出入之迂也(yū)
C. 孀妻(shuāng) 荷担者三夫(hé) D. 始龀(chèn) 智叟亡以应(wáng)
2. 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汉阴,指汉水北岸。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B. 汝,指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C. 公,是对男子的敬称,文中相当于“老人家”。叟,指老年男子,也用作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D.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孀妻,指寡妇。
4. 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B. 《列子》是西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著的。
C.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D.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 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 而山不加增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6. 下列关于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虽篇幅不长,却写得曲折多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B. 课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从正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C. 本文巧妙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比如愚公和智叟,一个看似愚蠢实则高尚,一个看似精明实则平庸。
D. 作者在人物的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7. 一词多义。
(1) 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身己半入,止露尻尾( )
(2) 焉
始一反 焉( )
且 焉置土石( )
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
(3) 且
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4) 诚
帝感其诚( )
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5) 其
其妻献疑曰( )
其如土石何( )
(6) 而
面山而居( )
而山不加增( )
温故而知新( )
(7) 苦
何苦而不平( )
苦其心志( )
(8) 许
杂然相许 (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 )
(9) 甚
急湍甚箭( )
甚矣,汝之不惠( )
三、默写
8. 根据提示填空。
(1) 《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愚公移山》中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的细节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愚公移山》(文略)
【乙】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①,白喙②,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①纹首:花脑袋。②喙:鸟嘴。③自詨:自己称呼自己。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惩山北之塞 塞:______________
②固不可彻 彻:______________
③溺而不返 返:______________
④故为精卫 故: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②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 【甲】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4)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和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赵将括母》,有删改)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______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______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______ ④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4) 【甲】文中,愚公一家对移山的态度是“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母亲坚决反对赵括代廉颇为将。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问题需要选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谈谈你的看法。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小题1】
制止 仅,只
【小题2】
往哪里、在哪里 语气词 于此
【小题3】
将近 况且
【小题4】
诚心 真正,确实
【小题5】
代指愚公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小题6】
表修饰 表转折,可是 表顺承
【小题7】
愁苦。文中指担心 痛苦,这里是“使……痛苦”的意思
【小题8】
赞同 表示约数
【小题9】
胜过,超过 严重
8.【答案】【小题1】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小题2】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小题3】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
9.【答案】【小题1】①阻塞 ②通达,这里指改变 ③返回 ④所以
【小题2】①北山脚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②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小题3】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小题4】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10.【答案】【小题1】①肩负、扛 ②颠覆,灭亡 ③放弃,放下不管 ④称职
【小题2】
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②他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
【小题3】是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阻止让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她讨得“无随坐”的承诺,说明她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小题4】杂然相许
示例: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做事情,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明智清晰的判断,考虑问题要周到。这样做事时,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