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0: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愉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难点:领会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曾随杜甫领略了泰山的神奇秀美,也随郦道元畅游了三峡的高峻雄奇,今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题目解析
“答谢中书书”,“答”是回复答复的意思,谢中书是个人名,他是谁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下注释一,读出来,“谢中书,即谢征……”中书呢,是个官职名,古代有这样的习惯,用姓氏和官职连起来称呼一个人,比如说“杜工部”是谁呀?——杜甫。
“书”呢?猜猜看是什么意思?是“书信”的意思。我们在哪里学过——《诫子书》。此处题目的意思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是谁啊?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齐永明十年(492年) 辞官赴句曲山隐居,搜集整理道经,创立了茅山派。却每每就咨朝廷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这样一位有才能的大人物,为什么要选择归隐山林呢?那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说一说了。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精品。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此二文被人誉为“骈文双璧”。
(补充骈文文体知识)
初读感悟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感受一下骈文的节奏美,读的过程中注意颓,与等几个字的读音。
点名读,读完找到押韵的两个字:“颓”“辉”
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点名说译文。
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文意,一起齐读一遍,回顾一下刚才的文言词语含义。
七、再读品析
师:同学们读得比刚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老师有问题想要问大家:
1.全文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
生:美
2.哪些景物体现了它的美?
答:高峰 白云 清流 石壁 青林 翠竹 晓雾 猿鸟 夕日 沉鳞
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这些景物的美呢?
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请以下面的句式,说出你对山川之美的感受。
请用“我从_______一句中读出了_______美,作者从_______角度写出了景物_______的特点”这样的句式
我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中读出了山水相衬之美,作者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出山高水清的特点。
(有山的地方似乎就少不了水,比如高山流水,青山绿水,山清水秀,万水千山,奇山异水,跋山涉水等等,开头第一句话就说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似乎成了成了一对黄金搭档,相互映衬。)
(2)我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一句中读出了色彩斑斓之美,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石壁斑斓、竹林青翠的特点。
(3)我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中读出了晨昏变换之美,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山林景色优美的特点。
(鸣和跃也写出了山林的动态景象,早晨和傍晚景色一样吗?不一样,但又有些相似,都是热闹的场景。哪两个字表现的最明显?乱和竞。)
我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中读出了动静相衬之美,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山林的热闹。(“高峰”“石壁”“青林翠竹”为静,“猿鸟”“沉鳞”为动。)
八、赏读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是为了干什么啊?——抒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解释含义)康乐是何许人也?他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陶弘景这位山中宰相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展示幻灯片)
奥,难怪呀,原来谢灵运是山水派的开山鼻祖(第一)啊!
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你要以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要读出什么情感?
①: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②: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对谢灵运的钦慕(敬慕:尊敬仰慕);
③:通过“未复有”写出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的惋惜;
④“我”是继谢灵运之后的“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高雅而自许,期待与谢公比肩之情溢于言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呼应前文的“古来共谈”中的文人雅士)
九、主旨归纳
这篇山水小散文通过对景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仰视俯视平视,动静结合,色彩交织,晨昏变幻,情景交融)的描写,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那就让我们试着练习一下吧!
十、小练笔
动静结合,色彩相称,,晨昏变幻,调动多种感官,任选其中一种方法对校园一景进行描写。
十一、小结
今天我们随陶弘景感受了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安静平和。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用心体会山水之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这世间的一切山川草木!
十二、作业
1.试着为本文谱上曲子,唱出来。
2.发挥想象,将其改写为一篇白话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