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②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③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各不相同
④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下列关于“星云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星云说”
②“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③太阳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圆盘状的星云阶段、行星形成阶段、早期太阳形成阶段
④形成太阳系的行星的物质来源于同一个扁平的星云云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恒星是在相对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的 而构成的。恒星的演化就是一颗恒星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是一个十分 的过程。现代天文学认为恒星的演化开始于 。恒星是不会永久存在的。一颗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 大小:质量越大的寿命越 。
4.小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是 ( )
A.星云→恒星→红巨星→白矮星
B.星云→恒星→超红巨星→白矮星
C.星云→恒星→红巨星→中子星
D.星云→恒星→超红巨星→黑洞
5.(2019嘉兴)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图1-2-1是2019年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 (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6.下列有关恒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矮星”相当于太阳的中年阶段
B.恒星即“永恒不变的星”,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状都是固定的
C.恒星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以至于恒星在天空中的变动我们很难察觉
D.远处观察者能够看到来自黑洞的光,因此天文学家能够测出黑洞的存在
7.我国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的某个清晨,在东方“天
关”附近(金牛座的位置)突然出现了一颗“客星”,其“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司天监(当时的国家天文台)对这颗“天关客星”用肉眼连续观察了两年之久,直到看不见为止。19世纪,人们用望远镜发现在这个方向有一个“蟹状星云”。20世纪初发现这团星云在膨胀,由膨胀速率推算,公元1054年刚好是膨胀开始的时刻。阅读上述文字,你认为下列猜想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记录的“天关客星”可能是一次典型的“超新星爆发”
B.“蟹状星云”爆发时抛射的物质,随后不断地扩散,最后形成孕育新一轮恒星的星云
C.“天关客星”爆发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体积小、密度大的中子星
D.“蟹状星云”就是一颗恒星
8.研究发现,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种恒星中寿命最长的是 ( )
A.天狼A星 B.天狼B星 C.织女星 D.牛郎星
9.(2019温州)下列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的信息。分析图表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
A.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B.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D.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的一生
天文学家认为星际介质在某些条件下会形成恒星,然后进入称为主序星的稳定期。太阳目前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由正、负电子和质子、氦的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反应是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些释放出的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并同时以每秒4.2×109 kg向外抛出大量物质。在演化末期,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膨胀而转化为红巨星的演化阶段,最终塌陷为密度很大的白矮星。
(1)地球只接受了太阳辐射能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就使地面温暖、万物生长。地球接受的辐射能来自太阳中的________反应。
(2)请将太阳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补充完整。
→主序星→ → 。
(3)太阳从现在演化到最终,经历的几个阶段相比,其密度的变化情况大致是 。
自|我|提|升|练
11.在认识世界时,我们经常用各种方法来形象、直观地表示事物或者规律。下列关于太阳一生的体积变化规律最为合理的图像是( )
答案
1、C
2、C
3、气体\缓慢\星云\质量\短
4、A
5、A
6、C
7、D
8、B
9、B
10、核聚变
原恒星、红巨星、白矮星、先变小后变大
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