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 文明印迹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合作探究
预习导学
1.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原则。
2.通过观察、比较、查资料等方法,准确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3.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清楚地说明事物特征。
◎重点:掌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能恰当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那么,我们在写作时,该怎样区分事物的不同特点?一句话:抓住事物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
1.记一记。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 标志性 特点,多指这个事物突出的优点、 作用 、意义等。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被说明事物的 特征 都是说明的核心。只有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 特征 ,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标志性
作用
特征
特征
2.辨一辨。
仔细观察,辨别西瓜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特征。
外部特征:西瓜的外表是圆形的,外皮是翠绿色的,上面还带有深绿色的条纹。
内部特征:西瓜切开后,内部是鲜红色的,还镶嵌着一颗颗黑色的籽。
3.猜一猜。
谜面: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为什么?
谜底:兔子。
原因:谜面说出了兔子的毛、嘴、眼睛、耳朵处的标志性特征。
兔子。
谜面说出了兔子的毛、嘴、眼睛、耳朵处的标志性特征。
4.写一写。
认真观察猫的图片,结合你平时对猫的了解和相关资料,概括出猫的形态特征。
示例:①毛:一身,不长,顺滑,绒毛。②脑袋:圆滚滚。③耳朵:不长,会动,全方位听声音,听觉灵敏。④眼睛:晶莹明亮;白天眯成一条线,晚上像铜铃。⑤嘴:尖锐牙齿,有倒刺的舌。⑥胡须:硬、长,可测量洞口大小。⑦足:爪子尖锐,可以伸缩,掌上有肉垫。
掌握方法。
依据以下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请你给出具体的实例。可以以本单元课文为例,也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例。
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例如:猫长着一对特别的眼睛。早晨瞳孔是椭圆形的,中午又眯成了一条缝,晚上变得又圆又大,就像两盏小灯泡。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
例如:①《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②《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还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例如:《蝉》中为了突出幼虫脱壳的特征,作者对幼虫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幼虫脱壳的特点,也避免了文章枯燥乏味。
·导学建议·
答题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哪种方法可举生活中的例子,哪种方法可举单元课文中的例子。比如第1种方法,“观察比较”的对象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居多,因此宜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而第2、3种方法涉及“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自然要举单元课文中的例子。
写作实践。
以下是针对教材写作实践写出的一篇范文,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侧评补充完整,并给出恰当的总评。
补充侧评时,一定要多读相对应的文章内容;写总评时,可针对文章的特点(如“前世今生”),进行简要概括。
范文
坎儿井的前世今生①
华英豪
我国的新疆有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坎儿井。它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②
它依据山势陡坡,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弯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水量保持常年较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③
范文
坎儿井到底起源于何地,无从考证。有人认为,它与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的事情有关;有人认为,它来自古波斯;还有人认为,它就是新疆本地的产物。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④
坎儿井的开凿十分艰苦。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要挖多深,这都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地面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机井的普及,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
范文
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2003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⑤
与现代饮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全面启动,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泉。⑥
侧评
①题目点明了说明对象。
②开篇概括介绍坎儿井的地理位置、 功能 、构造。
③介绍坎儿井的地势条件和运作原理、 优势 ,便于读者整体把握坎儿井的相关内容。
④简单介绍坎儿井的前世。
⑤介绍坎儿井衰落的原因,用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表现坎儿井衰落的情况。
⑥用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介绍坎儿井的今生。
功能
优势
列数字
作比较
总评: 本文开篇首先介绍了坎儿井的功能、构造等,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大致了解,再在中心部分介绍了坎儿井的前世和今生。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一篇较为典型的事物说明文。
本文开篇首先介绍了坎儿井的功能、构造等,使
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大致了解,再在中心部分介绍了坎儿井的前
世和今生。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一篇较为典型的事物
说明文。
升格演练。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这是写作说明文尤其是事物说明文时非常重要的一点。请你全程参与下面一篇片段作文的修改,给出升格建议,协助该同学完成作文的升格。
有位同学对青蛙作了这样的说明:“青蛙个头不大,全身青绿色。和一般动物一样,它有4条腿,还有嘴、鼻子、眼睛等。”
病因分析:“个头不大,全身青绿色”,不足以说明青蛙和其他动物的区别。而且,很多小动物都有4条腿,也都有嘴、鼻子、眼睛等。说明的目的没有达到。
“个头不大,全身青绿色”,不足以说明青蛙和
其他动物的区别。而且,很多小动物都有4条腿,也都有嘴、鼻
子、眼睛等。说明的目的没有达到。
升格意见:这样写就比较清楚、细致,让人知道青蛙的某些外部特征,如头部的形状,嘴巴、眼睛的特点,腹部皮肤的不同颜色等。但只写这些,别人还是不能完整地了解青蛙,因为没说出青蛙的主要特征。
这样写就比较清楚、细致,让人知道青蛙的某些
外部特征,如头部的形状,嘴巴、眼睛的特点,腹部皮肤的不
同颜色等。但只写这些,别人还是不能完整地了解青蛙,因为
没说出青蛙的主要特征。
升格1:“青蛙的头部又扁又宽,前端较尖,嘴巴宽大,两眼大而突出,总是鼓鼓的。它的皮肤很光滑,背上的颜色呈青绿色,有灰色或黑色的斑纹,腹部呈白色。”
升格2:“青蛙没有颈,头部紧紧地连着躯干,不能转动。这对青蛙的游泳是有利的。青蛙有前后腿各一对。前腿短小,趾间没有蹼。后腿长而大,趾间有蹼。‘蹼’就是脚趾间相连的薄膜,用来拨水,便于游泳。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是一种两栖动物。”
升格总结:这些文字把握了青蛙水陆两栖的主要特征。补写后,青蛙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就说明清楚了。
这些文字把握了青蛙水陆两栖的主要特征。补写
后,青蛙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就说明清楚了。
·导学建议·
在参与升格之前,教师要特别强调:升格是围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的。在升格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讨论后均给出升格建议,然后教师从中选出最全面、最合理的升格建议,并进行升格总结。
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时,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对事物的特征逐个介绍
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要仔细观察、研究、分析,但不一定逐个介绍。要根据客观需要和写作目的来取舍。如介绍动物时,抓住动物的外貌特征、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介绍植物时,着重说明其形态和用途;介绍某种器物时,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介绍建筑物时,着重介绍其外部构造、内部结构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点。
误区二:忽略说明顺序
大量使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却忽略了说明顺序,会导致作文读来混乱,说明的事物特征不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如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内到外。
【练技法,实演练】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种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完成思维导图。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