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18: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
第二单元 生活记忆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合作探究
分层作业
预习导学
1.能收集关于诚信的古今资料,对诚信的内涵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2.可以辨识生活中的诚信行为,能在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重点:对诚信的内涵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可以辨识生活中的诚信行为,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信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会消亡。
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下面让我们学习“人无信不立”。
1.小组合作,收集关于诚信的成语,并写出其含义及出处,课堂上进行展示,看哪个小组收集最多。
示例:(1)言而有信
说话算数,守信用。信: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抱诚守真
意思是志在真诚,恪守不违。抱:存在心里。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3)不轻然诺
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处事谨慎,也形容人守信用。轻:轻易。然诺:许诺。
出处: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而不轻然诺者与!”
(4)千金一诺
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诺:许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5)抱柱之信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2.小组合作,收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课堂上进行展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课堂上小组成员进行抢答。
示例:
(1)曾子杀彘
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子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孩子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子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子却真的要把家里的一头猪杀掉。
妻子看到曾子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煮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会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最后曾子就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孩子吃。
(2)宋濂——守信好学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引经据典话诚信。
在预习导学中,同学们收集到了很多关于“信”的资料,那么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都有哪些含义呢?“信”具有怎样的作用或价值?
1.“信”有哪些含义?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论语·学而》)
解释:与朋友交往,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
或问信,曰:“不食其言。”(扬雄《法言·重黎》)
解释:有人问信是什么,回答说:“信就是不违背自己的诺言。”
·导学建议·
这个环节可以由老师点两位同学回答,一位回答其找到的关于诚信的成语或名言,并进行解读;另一位对其解读进行评价。老师再对两位同学的解读进行点评。
2.“信”具有怎样的作用或价值?
①立人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②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
③交友之基。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④为政之法。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食、去兵,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⑤经商之魂。
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⑥心灵良药。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环顾身边思诚信。
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诚信的内涵和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让我们环顾身边案例,寻找守信之人,反思失信之害。
案例一:衢州85岁奶奶毛师花,坚持早餐不涨价,以每样五毛的良心价温暖周边的工人和上学的孩子。
案例二:宁海童松达一家为践行义务为过往行人提供免费茶水的承诺,绵延十代仍在烧茶。
案例三:某艺人2018年参加高考时把往届生的身份改成了应届生。
案例四:小花借了同桌两支红笔,在上学途中不小心遗失,小花把此事告知同桌,同桌当时没有让她归还,后来小花对此事不了了之。
案例五:温州“3元师傅”朱友才只为一句“定下的事可不能变”,30年低价理发3万人次。
案例六:马师傅在2019年元宵时借给了同事3000元,同事答应五一时归还。但该同事后因工作调动,去了别的城市。第二年五一时才把3000元归还给马师傅。
以上案例中,哪些是守信行为?哪些是失信行为?失信有什么危害?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守信行为?请再举出一个你身边的例子。
·媒体使用·
多媒体展示以上六个案例,可以三个为一组,分三组展示。
守信行为:案例一、二、五。失信行为:案例三、四、六。
失信的危害: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尊重,甚至会给他人、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失信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会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
身边的诚信故事: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事迹
孙水林和孙东林兄弟俩是湖北人,20年来兄弟两人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行业,按照往年的习惯,春节前,也就是年三十之前,在孙氏兄弟手下干活的农民工兄弟都会到武汉的孙水林家中领一年的工钱,从1989年在外承包工程开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20多年来他们俩从没违背过这个不成文的约定。
2010年的2月9号,那天正是农历腊月二十六,孙水林因为在北京催的款太少,就去天津找弟弟孙东林借钱,好给农民工发工资。当天,孙水林带着26万元现金在返乡的路上发生了重大车祸,孙水林夫妇和三个孩子在车祸中全部遇难。
看着哥哥一家人遭遇了如此劫难,孙东林悲从心生,但想起哥哥匆忙赶路的初衷,想起在家里等待领工资的农民工兄弟们,随即拿上在哥哥车上找到的26万元现金,连夜往老家赶,他要兑现哥哥的承诺,把工资发给农民工。
可是哥哥孙水林的账单已经在车祸中遗失,在没有任何凭据的情况下,弟弟孙东林不知道每人究竟该发多少钱,甚至不知道该给谁发钱。孙东林对大家说,你们凭良心报,你们报多少我给多少,你们也不能昧着良心,我也不黑良心,咱们就来个良心账。
腊月二十九当天下午,26万元现金全部发完了,可是还有一些农民工没有领到工资,总共还有7万多元的缺口,于是孙东林拿出自己6万多元的积蓄,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老母亲也拿出了一万元养老钱,总共发放了33万6000元。到腊月二十九晚上8点,农民工的工资全部兑现。
诚信大于天、诺言比金贵。20年来,孙水林用时间证明着诚信,在他罹难之后,弟弟孙东林继续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哥哥当初的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
·导学建议·
这个环节可以让小组成员自由回答,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最后总结。
1填写名句。
(1)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
(2)丈夫一言许人, 千金不易 。
(3)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 。
不知其可也
千金不易
五岳倒为轻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⑤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2下列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诗句,其中完全与“诚信”相关的一项是( D )
①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D
3王阿姨是诚实守信模范,下面是《校园传真》的小记者对她的采访,请你结合语境,帮忙完成。
小记者: 示例:王阿姨,您好!请问您认为我们作为中学生要做到诚信平时应当怎么做? 
王阿姨:比如平时对朋友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履行,考试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将诚信落实在点滴行动中。
小记者:谢谢您!
示例:王阿姨,您好!请问您认为我们作为中学生要
做到诚信平时应当怎么做?
4活动结束时,班长拟写了一则活动感言,请你仿照画线句,结合语境,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诚信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懂得的人记住生活的美好;诚信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幸运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诚信是 示例:一束暖暖的阳光,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 。
示例:一束暖暖的阳光,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诚信的力量
尼泊尔是一个多山的小国,紧靠着喜马拉雅山的南边,和我国的西藏地区相邻。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国家的贫穷,很少有外国人来到这儿。
当地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商业也不发达,摄影队连吃喝都很困难。有一次,几位摄影师想喝啤酒,就找到了村子里的一个男孩,让他去替他们买啤酒。买啤酒得去很远的地方,孩子走了3个多小时才买到啤酒。第二天,摄影队又让男孩去买啤酒,这次给了他很多钱。整整一天过去了,男孩一直没有回来。摄影师们都说,男孩肯定把钱骗走不回来了。
后半夜,摄影师们已经睡下了,突然听到了男孩的敲门声。他们打开门,只见浑身是泥的男孩抱着几瓶啤酒走了进来。原来,男孩那天走了几个小时,只买到了4瓶啤酒。为了买到其他几瓶酒,他翻过了一座大山又趟过了一条大河,才终于买够了10瓶酒。可是在返回的路上,因为路远山陡,累极了的男孩连摔了几跤,摔碎了几瓶啤酒。
男孩哭着向摄影师们道歉,并且完整地交还了找回的零钱。摄影师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自己对男孩的猜测感到十分惭愧。摄影师们回国后,到处向人讲述这个小男孩的故事,日本的许多报刊不久都对此作了报道。许多日本人不仅被摄影师拍摄的原始自然风光所吸引,更被男孩纯朴的诚实深深地打动了。从那以后,到尼泊尔观光旅游的日本游客越来越多,极大地推动了尼泊尔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5为了买到啤酒,男孩克服了哪些困难?
  男孩翻过一座大山,趟过了一条大河,回来时,因为路远山陡,连摔了几跤,浑身沾了泥土。
6日本摄影师们为自己对男孩的猜测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
  因为摄影师们猜测,男孩把钱骗走不回来了,但事实证明,男孩为了买够酒,不惜翻山越岭,他实践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摄影师们因为自己的猜测而误解了男孩,所以感到惭愧。
7请从文中找出到尼泊尔观光旅游的日本游客越来越多的原因的句子。
  许多日本人不仅被摄影师拍摄的原始自然风光所吸引,更被男孩纯朴的诚实深深地打动了。
8你在生活中做过诚信的事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诚信的人吗?请用简单的语句把故事记录下来。
  示例:记得有一次,我来到饺子馆买饺子,那天下着大雨,老板找了我钱,我也没有怎么点,就走出了店门,刚走不远,我听到身后有叫喊声,回头一看,是饺子店的老板,他浑身湿淋淋地向我跑来,把手中的钱递给我:“真是不好意思,我少找你钱了。”这个老板让我懂得了诚信,他更是一个诚信的人!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诚信的记忆
  [A]每到槐花盛开的时节,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花香,一声声悠扬的叫卖声,在村里此起彼伏:“赊……小…… 鸡喽……赊……小……鸭……”
那些面孔黧黑,挑着两个草编箩筐的卖雏鸡和雏鸭的商贩,人们亲热地称他们为“挑客”。他们大都来自山里,需要步行几十里山路,才能赶到我们这儿来。他们将箩筐摆在街旁或树荫下,里面的雏鸡和雏鸭“唧唧嘎嘎”地叫个不停。然后,他们点上一支纸烟,待吸完之后,便开始亮开嗓门吆喝。
在我的感觉里,挑客的吆喝是最动听最吸引人的声音。因为只要他们的叫卖声一响起来,箩筐旁边很快就会围满人,人们一边与挑客讲价,一边议论着雏鸡和雏鸭的优劣。
待讲好价钱之后,谁看好哪几只雏鸡或雏鸭便可以带走。当然,在临走之前需要在挑客手中的笔记本上签一个名字,作为以后收钱的凭证。从来没有一个挑客出口跟买者索要现钱,这是他们的行规。到了秋后,庄稼都忙完了。那些挑客便会赶来,根据笔记本上的签名来收钱。而且收钱多少,是按照眼前成鸡所出公鸡与母鸡的数量来计算的,譬如出一只母鸡收2角钱,而一只公鸡仅收5分钱。
那时候,买者即使手中再拮据,也不会赖账,而且绝不会隐瞒一只成鸡或成鸭的“身份”。甚至是一些因为意外而夭折的小鸡和小鸭,只要当时能够辨别出来公母,买者都会对挑客如实相告。挑客自己也从来不用到鸡栏前查看,彼此都非常信任。
挑客收钱时,只要找到一家买主,剩下的事情便交给那家买主去做。他尽管坐在第一位买主家的院子里喝茶,不一会儿,其他的买主就会在第一位买主的通知下,赶来送钱。
临走时,挑客会诚意地将第一家买主的鸡钱免去。如果买主不肯,挑客就会脸红脖子粗地说:“明年,您是不想让俺来了,怎么说您也得赏俺个脸!”在这份诚意的要求下,那位买主也不好再推辞了。
当我的双眼被现在那些冷漠的繁华和虚伪的笑脸刺痛的时候,才发现以前那些最普通的景象,是多么美丽和动人啊。
那一声声悠扬的叫卖声,早已被时间的噪音给湮没了,并从很多人的身边走远。而我呢?也只有从回忆中,才能重温那一种淳朴的诚信了。
想来,我们在追寻到一些繁华景象的同时,也悄悄失去了那些淳朴无华的景象。
每年的五月,[B]槐花仍在飘香,但是那一声声淳朴的叫卖声早已逝去,我真的希望,那种悠扬的叫卖声,能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再一次响起。
9挑客对村里买主的信任体现在哪几方面?为什么挑客能充分信任买主?
  信任体现在:①凭签名收钱,不辨真伪;②不去调查成鸡情况;③委托同村人通知,不担心遗漏。村里人的诚信正直令挑客对他们产生充分的信任。
10文中出现多处描写挑客和买主的细节,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①村里人亲热地称商贩为“挑客”,体现了村里淳朴热情的民风。②挑客在村民家中悠闲地喝茶,不去亲自收钱,表明他对村子里的人充分信任。
11文中[A][B]两处都有槐花飘香的描写,它们表达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首尾两处对槐花的描写互相呼应,但又是不同场面的对比,前者场面温馨,后者令人感慨,体现作者内心急切呼唤诚信归来的心声。
12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探“诚信”之义】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
名言 轻诺必寡信
① 示例:言不信者,行不果/人无信不立/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故事 曾子烹彘
② 示例: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布一诺(或“一诺千金”)/晋文公退避三舍/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示例:言不信者,行不果/人无信不立/三杯吐然诺,五
岳倒为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示例: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布一诺(或“一诺千
金”)/晋文公退避三舍/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魏文侯不弃
虞人之期
(2)【访“诚信”之人】为了弘扬当代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要求:围绕采访主题设问,两个问题不重复、不交叉。
采 访 提 纲
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陈淑梅、李其云夫妇(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居民)。2013年儿子因故去世,留下了67万元的巨额债务。陈淑梅夫妇用卖包子、打短工、捡垃圾等方式,替儿子偿还债务,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关照。2017年,二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采访问题:
① 中国的传统是父债子还,你们为什么要子债父母还呢? 
② 你们在还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困难? 
③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你们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中国的传统是父债子还,你们为什么要子债父母还呢?
你们在还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困难?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