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第一课时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背影》第一课时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5 20: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
第四单元 情感哲思
14.背影 第1课时
合作探究
预习导学
单元主题 学习目标
情感哲思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2.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材内容
阅读:
14.《背影》 朱自清
15.《白杨礼赞》 茅盾
16.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7.《昆明的雨》 汪曾祺
写作 语言要连贯
学习活动
情境任务: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有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人和事,曾经留给自己许多的感悟。阅读有关情感的经典文章,学会感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表达和交流自己感受的真挚情感
1.情感美文我分享【通过互联网搜集名家经典的情感美文,分享到班级群。遴选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写一段感悟,发表在“评论区”】
2.我的故事我来讲【采用口头表达、微信美篇等方式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建立班级“交流群”,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情感故事,并在“感悟空间”谈自己的感悟】
评价与测评
口语交际:
1.真实地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讲述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2.耐心倾听,得体交流,恰当评论
教学本单元,既要注意散文教学的共性,教给学生一定的文体知识和赏析知识,引导他们自主进行散文赏析;又要注意本单元教学任务的特殊性,抓住“类型”这个关键词,避免泛泛而教,防止学生在既有的认识、赏析水平上停滞不前。
1.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赏析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不同特点。
2.以理解写法、品味语言为教学重点。
3.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各篇课文的教学要有侧重点。
4.要重视“内引外联”,比较阅读。
1.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仔细品味文章中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2.赏析语言。抓住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关键的细节刻画,由表及里进行思考,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3.探究合作。和同学们交流彼此的生活体验,共同探讨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1.熟记“迂”“藉”“赋”等字的读音,正确书写“踌躇”“颓唐”“琐屑”等词语。
2.学习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特色及在记叙和描写中抒发情感的方法,学会赏析散文语言。
3.体会文中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对长辈的敬爱之情。
  ◎重点:梳理课文结构,鉴赏人物形象。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感动了整整几代人。其实,“背影”每个人都有,在现实生活中实在算不上特别。在“我”家祸不单行、阴云笼罩的特殊日子里,父亲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背影”却传达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说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都迫切地想解开“背影”之谜吧。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散文名篇——《背影》!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 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父定居江苏扬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文集《 踪迹 》,散文集《 背影 》《欧游杂记》等。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秀,代表作有《匆匆》《春》《 背影 》《 荷塘月色 》等。
佩弦
踪迹
背影
背影
荷塘月色
  背景介绍:《背影》是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用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赋.闲( fù ) 游逛.( guàng )
妥.帖.( tuǒ )( tiē ) 踌.躇.( chóu )( chú )
迂.腐( yū ) 蹒.跚.( pán )( shān )
颓.唐( tuí ) 琐屑.( xiè )
举箸.( zhù ) 奔.丧.( bēn )( sāng )
差.使( chāi )

guàng
tuǒ
tiē
chóu
chú

pán
shān
tuí
xiè
zhù
bēn
sāng
chāi
拓展:“帖”的另外两个字音分别读“ tiě ”“ tiè ”,可以分别组词为“ 请帖 ”“ 字帖 ”;“奔”的另一个字音读“ bèn ”,可以组词为“ 奔头 ”;“丧”的另一个字音读“ sàng ”,可以组词为“沮丧”;“差”的另三个字音分别读“ chā ”“ chà ”“ cī ”,可以分别组词为“ 差别 ”“ 差劲 ”“ 参差 ”。
tiě
tiè
请帖
字帖
bèn
奔头
sàng
chā
chà

差别
差劲
参差
3.解释下列词语。
(1)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2)拭:擦。
(3)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4)踌躇:犹豫。
(5)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6)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7)颓唐:衰颓败落。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擦。
乱七八糟的样子。
犹豫。
纷纷落下的样子。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衰颓败落。
(8)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9)触目伤怀:文中指看到家庭衰颓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10)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1)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2)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细小而琐碎的事。
文中指看到家庭衰颓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感情积聚在心里。
拓展:“颓唐”和“颓废”是一对近义词,二者都含有“ 精神萎靡 ”的意思。“颓唐”侧重指 情绪低落或境况衰颓败落 ;“颓废”侧重指 意志消沉,程度较深 。
精神
萎靡
情绪低落或境况衰颓败

意志消沉,程度较深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背影。
默读课文,梳理结构。
全文以“背影”为线索,先是点背影,再是惜背影,最后是念背影,层次非常分明。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父亲的背影难以
忘怀,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往事,追述在浦口车站与父亲惜别的情景,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第7段):别后思念,追忆父亲的背影。
回忆往事,追述在浦口车站与父亲惜
别的情景,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别后思念,追忆父亲的背影。
品读课文,感知形象。
感知人物形象的角度有多种,就本文而言,可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作者的家境等角度感知父亲的人物形象。
(1)从语言描写方面看,在车站送别过程中,父亲说的几句话,简洁明了,表现了父亲特有的不善言辞的细心、体贴和对儿子深沉的爱。
(2)从动作描写方面看,在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表现了父亲行动的不便和买橘子时的艰难,以此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在车站送别过程中,父亲说的几句
话,简洁明了,表现了父亲特有的不善言辞的细心、体贴和对
儿子深沉的爱。
在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一
系列动词,表现了父亲行动的不便和买橘子时的艰难,以此体
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示例:
(3)从作者当时的家境方面看,当时家境惨淡,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还给儿子做紫毛大衣,坚持要给儿子买橘子,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
因此,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细心、体贴、疼爱儿子的慈父。
在这种情况
下,父亲还给儿子做紫毛大衣,坚持要给儿子买橘子,这表现
了父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
赏读课文,讨论背影。
读了本文之后,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文题目可换为‘浦口惜别’或‘深情的橘子’吗?”为此,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站在反方的角度,表明你的观点。
甲:我认为可以改为“浦口惜别”。因为文章主要写浦口车站惜别这一场景,并通过这一场景表现父子情深,这个题目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
乙:我认为改为“深情的橘子”更好。虽然几个橘子算不了什么,但父亲在那样的境况下,仍为“我”想得如此周到,费那么大的力气才买来橘子,橘子凝聚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丙:我认为不能改。“背影”可以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文章以“背影”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开篇点出“背影”,引出回忆;中间着力刻画“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可以说,能强烈表现父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背影”。
“背影”可以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
“面貌”。文章以“背影”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开篇点出“背
影”,引出回忆;中间着力刻画“背影”;别后思念,再现
“背影”。可以说,能强烈表现父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都
是“背影”。
·导学建议·
在学生动笔答题之前,教师可向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背影”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可根据答案对“背影”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具体讲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背影”的重要性,最后再动笔答题。
   1.本文动词使用准确精当。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完成下列填空。
  我看见他 戴 着黑布小帽, 穿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 过铁道,要 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 下来了。

穿
穿





2.既然文章写的是人间至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为什么不以“父爱”为题?
  以“背影”为题,非常明显地突出了“背影”,开头就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题目的悬念会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询父亲“背影”的含义。如改成“父爱”,语意过于直白,没有深度,缺乏内涵。
3.父亲买橘子来回如此艰难,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
  不矛盾。“艰难”和“轻快”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展现的。父亲为了给“我”买橘子,要穿铁道、爬月台,他又略微肥胖,所以显得很艰难。而在返回后所展现的轻快则是因为他已经帮“我”买到了橘子,感到欣慰满足,同时故作轻松,以宽慰儿子,表现了父亲深沉、真挚的爱子之心。
赏析散文语言的常用方法
1.抓关键词法。①了解关键词的基本义,结合语境感知关键词的引申义,准确把握关键词突出的写作对象及其特点。②联系上下文或文章的主题思想,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
2.抓修辞法。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效果,引人联想;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强调某一感情。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