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 《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 《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15:29: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上册《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
01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把握重点词语,分析诗歌意象特点,把握诗人形象。(重点)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时代浮沉中的不同人生选择和志向追求。(难点)
02二、课程导入
最近,百家论坛里这样一个话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在时代的纷扰与困境中,我应该选择如何做什么?
嘉宾A:“如今天下混乱,民生艰难,正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
嘉宾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如返乡种田!〞
嘉宾C:“(乱世)思欲登仙,炼丹服药,以济不朽。"
我们可以看到,在时代风云变幻的时候,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和追求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春望》。看一看大诗人杜甫在面对人生逆境时,如何以诗意的语言抒写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他又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
03三、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读诗首先便要解题,请大家先读两遍标题。请问大家从题目里读到了什么?
明确:眺望、盼望、希望......
(一)“望”“见”诗景
1.诗人“望”见了什么?
明确:眺望、盼望、希望......
实望:花、鸟、国都、草、木、烽火
虚望:山河
景物的特点是诗人言说的密语,更是诗人内心的流露。我们说一字即可传神,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诗歌中的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1)【城池破败】破,破败,残破;残破的是什么?城破、家破、国破、理想破。(曾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合此景,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绪?流露出诗人心底的痛苦、悲凉。无力感。
(2)【草木荒芜】深,草木茂盛(环境荒芜);城里的人去了哪里?人战死、饿死、被叛军杀死、逃难、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春,春天(点明时令);春天本来应是怎样的?(以乐衬哀)
山河依旧明媚,草木依旧茂盛,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岑参)江山在,人却不在,这就是时代给予诗人的磨难!
(3)【花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人的情感状态:移情)花和鸟本来的作用是什么?因为无人欣赏逗弄而感到凄凉,与上文人少相呼应。诗人看到鸟和花落泪和心惊的原因是什么?感伤时局动荡,痛恨离别。
(4)【烽火连天】连三月:时间之长、战事之久,杜甫在长安城里被关了八个月之久。而这场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杜甫笔下的长安城又展现在我们眼里:那是公元757年的三月,国都长安被敌军攻破,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请大家齐读一下这首诗的前两句,感受作者笔下那座在战火中荒凉破败的长安城。
我们说杜甫笔下的《春望》一“望”而情深,听同学们的朗读,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荒颓败落的长安城。让我们接着“望”去,你望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二)“望”“见”诗人
2.你“望”见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明确:
(1)【思亲念家】家书抵万金。可以看出家书的珍贵、对家人无尽的思念。
除了思念作者还会有什么情绪?(战火一直没有停止,连绵了三个月,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也不知道家人他们是否安康)焦急、悲痛、担心。因此你能看见一个怎样的诗人?(思亲念家)
(2)【忧国忧民】白头:年龄大?杜甫才45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绪,深深的忧虑。他在担忧什么?推己及人。A.担忧和自己一样颠沛流离,饱经苦难的百姓。他还在忧虑什么?此时,唐玄宗逃入蜀地,唐肃宗刚刚即位,叛军势头正盛。B.他还担忧在战争中风雨飘摇的国家。
小结:我们通过“望”字切入,看到了诗人在时代浮沉中的选择,在唐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他毅然选择奔走勤王,在烽火连天的时候,他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忧虑。来,请大家饱含着作者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接着,让我们学以致用,请大家阅读《饮酒》,看看陶渊明在时代的浮沉中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志趣与追求。
请大家通过赏析《春望》的思考步骤,完成下列表格。

《春望》 《饮酒》
景物 草、木、花、鸟、国都 菊花、南山、日夕,飞鸟
特点 凄凉、荒败 宁静、祥和、悠闲
情感 忧国忧民、思念家人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小结:
采菊见山、飞鸟归巢、流云归拢、诗人归来。一切都回到了自然世界里。这种意境不是随便就能领会的,而且领会了也不见得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得意而忘言”。来,让我们带着悠闲、惬意的语气来把这首《饮酒》读一读。
3.《饮酒》中有一个字和《春望》中的“望”意思相近,你能找出来吗?能不能写作悠然“望”南山?
明确:"见”:偶然抬头的无意之见。不是主动的“望”(自给自足,不求外物的状态)
“南山”:柴桑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高;横看成岭侧成峰,大)诗人眼里只有山。
“悠然”:惬意中无意看到南山;内心美好,追寻心灵的自由。
小结:
苏轼也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举最有妙处。”可以说只有作者这样真正融入自然的人。才能达到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那么请结合诗歌背景和文本说说。(推送资料)
4.你望见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1)【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生活。“心远”:内心恬淡宁静;距离什么很远?世俗生活、官场束缚、复杂的人际交往“佳”:内心佳美,因回归宁静生活而心境美好、愉悦。向往自由。
(2)【超脱尘世】“心远”:小隐在山林,大隐隐与市,对于周围的喧闹发自内心的不在意,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得。
总结一下:
这是一个向往田园生活、厌恶官场、超脱与尘世、追求自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
(三)“望”“见”诗心
最后,我们回到【百家论坛】中那个最初的那个论题:在时代的纷扰与困境中,我当如何活下去?
杜甫的选择是:我要用我的笔去写文章、去记录、去反抗、去治世救民。【济世救民】
陶渊明的选择是:我要追求自由,在山林中惬意的穿梭,在田垄里悠然的耕种。【归隐山林】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我们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5.讨论:这两条道路有没有高下之分?
其实,两者没有高下之分。致仕济民是一种人生道路,他们是为名请命的真国士;而归隐山林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条出路,是在乱世洪流深感自己无力改变,但也要固守本心。如果说,一直往前冲是儒家境界,那么“退”回来就是“道”家的境界。儒道互补,就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志”的体现。
有人忧国忧民:
哀民生之多艰,长叹息以掩涕兮。——屈原
有人宁死不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有人乐观豁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
有人心怀希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选择无处不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杜甫的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选择。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旅途中,也有自己别样的风景。
04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