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本去旅行
——八上《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整合学习
一、单元主题
读千古奇文,赏山川美景
二、教材分析
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文章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
《与朱元思书》以书札的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三、组元意图
中国古人非常善于欣赏山水之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山水之美的欣赏已经上升为审美的自觉,文人们流连山水之中,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美文。本学习单元所选的《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都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这三篇都带有骈文特点,句式以骈句为主,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整饬华美,韵律和谐,又有参差变化;以精炼的文字描绘了或壮美或秀美,或凄美或优美的山水景物,体验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所绘景物及其特点与神韵,发现词语背后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独特的情感;在写作技法上,其完美诠释“诗中有画”的妙处,努力用语言营造画面感,多方法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层次感,谋篇布局精巧且值得借鉴;通过前后勾连、同课勾连、异课勾连等方法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通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体会古今汉语的特点。
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学段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学业质量描述:“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方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
(二)现实学情:
通过七年级学习,学生具备一定文言文知识和方法积累;涉猎了部分写景散文,知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八年级学生求知欲较强,初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顺利。
(三)单元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骈文)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3、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景,感受山水美景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怀。
4、跟着书本去旅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课时目标
第1课时:
《三峡》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深度积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鉴赏交流:理清顺序,体会谋篇布局之精妙。
第2课时:
《三峡》
1、温故知新:读出节奏美,理解重点语句。
2、鉴赏交流:抓住景物特点,展现三峡之美。
3、迁移运用:对比三峡今昔,欣赏魅力新三峡。
第3课时:
《答谢中书书》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朗读感受。
2、圈画关键词句,感受景物特征及寄寓感情。
3、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其改写为白话散文。
第4课时:
《与朱元思书》
反复诵读课文,在联想与想象中体会课文描山绘水情境,并分享学习感受。
第5课时:
1、比较阅读《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把握不同课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情怀。
2、文言词语积累过关检测。
五、学习方法:
前置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问题学习法,联想想象法,归纳学习法。
六、学习任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更好地体验读书与行路之乐,学校书本旅行团拟组织“读千古奇文,赏山川美景”的云旅行。作为书本旅行团的成员,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本次旅行活动的宣传方案。
三峡
郦道元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深度积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交流鉴赏:理清顺序,体会谋篇布局之精妙。
二、导入新课: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在同学们搜集到的描写三峡的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此诗借江水浩荡湍急、舟行若飞来抒发诗人遇赦后的欢快心情,被称为“天下第一快诗”。同时也形象地描述三峡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和磅礴的气势。请大家说说这首诗和郦道元的《三峡》中哪些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三、学习任务一:
观看视频,了解三峡形成原因
四、学习任务二:
(学文言文非诵读不可。)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1)学生个人展示读——读准字音(评价标准:读音是否正确)
(2)释疑解难,读出节奏美
预设与指导
A读好“领起”词短暂拖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B读好四字短语节拍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清—荣—峻—茂
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集体展示读——读出节奏美(评价标准:节奏停顿、语气语调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小组竞赛读——读出节奏美(评价标准:是否读出节奏,是否读出美感。
2、深度积累:疏通文意,加强重点句理解。
(诵读和意会密切结合,以求疏通文意。)
预设:
重点语句理解1
互文:古诗文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岩嶂,隐蔽天日。(高峻)
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高峻)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绿潭倒影。(清澈秀美)
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有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总结:上下勾连,整体理解
重点语句理解2(预设)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汹涌迅疾)
襄:冲上、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阻绝:阻断
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汹涌迅疾)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活泼灵动)
漱:冲荡
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④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悲凉肃杀)
高:在高处 长:时间久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久:长时间
高处的猿猴长时间地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总结:关键词语,精准呈现
对学伙伴1、2展示:原文2、3段一一对译。
五、鉴赏交流:知写景顺序
学习任务三:《三峡》一文先写山,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然后按照特点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写景顺序从“夏-春冬-秋”,而不是“春-夏-秋-冬”,这显得不合常理,为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
先写山,后写水,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最后写秋水。这种写作顺序并非常见的四季顺序,江水“江—湍—潭—涧”的变化体现的是江水水势由盛到枯变化的顺序写文章。
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并未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秋天,转为优美雅致、肃杀凄美,文脉转缓,文气相通。
两山夹水是为峡,山为屏障,是峡的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从动静两方面展现其特色;最后又将目标聚焦于山,首尾呼应。可见其谋篇布局之精巧。
六、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归纳整理重点文言词汇。
3、将课文写水部分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重新组合,与原文写景顺序进行比较,说说原文写景顺序的好处。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2分钟)
单元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骈文)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3、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景,感受山水美景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怀。
4、带着书本去旅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课时目标:
第1课时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深度积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鉴赏交流:理清顺序,体会谋篇布局之精妙。
第2课时
1、温故知新:读出节奏美,理解重点语句。
2、鉴赏交流:抓住景物特点,展现三峡之美。
3、迁移运用:对比三峡今昔,欣赏魅力新三峡。
二、导入新课:(1分钟)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一千五百年前的郦道元描绘出一幅“壮丽三峡”图卷,我们该如何欣赏这幅风格迥异的画?时代变迁,欣赏今日三峡我们又产生哪些审美感受?
三、温故知新(6分钟)
学文言文非诵读不可。最美诵读展示——
评价标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积累多时自有贯通处。积累达人展示——
结合具体语句,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重点实词和虚词等。
示例:
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这句话中,我积累的是“自”和“阙”,“自”是一词多义,在这句话中意思是于,在;“阙”是通假字,同缺,空隙、缺口。“自非亭午夜分”的“自”是如果的意思。“自以为大有裨益”的“自”,自己。
四、鉴赏交流(15分钟)
“诗是无形画”。为提高云旅行质量,书本旅行团决定依次展示三峡的雄壮美、奔放美、清幽美、凄悲美。小组合作,任选“一美”,围绕所勾画关键词语,通过配图、解说、诵读等形式,为自己钟情的美景点赞。
“____________”一句中“_____”写出了三峡_______的特点,我们感受到了三峡的_____之美。
小组展示评价:
关键词语突出主要特征,想象并用语言描述出画面,语言流畅,言行举止大方等。
总结:
雄壮美:峡长山高、雄壮美丽。(正侧结合、夸张)
奔放美:流猛且急、险豪奔放。(正侧结合、对比)
清幽美:清荣峻茂、沉静优美。(动静结合、俯仰)
悲凄美:水枯谷凄、肃杀哀婉。(渲染烘托、引用)
全班齐诵:带着联想与想象,读出三峡之美。
五、迁移运用:(13分钟)
“画是有形诗”,旅行团的同学找到一组今日三峡图片,请用古诗文为其配上合适的文字说明?合作探究,今日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有哪些异同?
提示:
不变的?消失的?增加的?
不变的是三峡的高峰深谷,江面狭窄,江水迂回曲折,险峻雄伟,风景如画;消失的是急流险滩(河道型峡谷),“或王命急宣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惊险豪放,秋之悲凄肃杀;取而代之的是河道型湖泊,“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新时代的三峡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旅游、遗迹保护等作用。
今日三峡壮丽依然,最美的画廊、宏伟的工程、珍贵的遗迹让三峡闻名于世。有一种中国美叫三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峡。疫情过后,我们带着云旅行的收获和疑问去实地体验大美三峡!
六、盘点收获(2分钟)
通过《三峡》的学习,你读出了怎样的郦道元?又收获了哪些写作经验?一句话总结接龙。
提示:
我读出了_____的郦道元。
我收获了_______的写作经验。
读万卷书,让我们成为有温度会思考的人;行万里路,让我们以亲身经历的方式获得经验和教训。
七、布置作业:(1分钟)
为了巩固云旅行成果,同学们需要完成以下作业。
1、结合课文和拓展资料完成下表,说说你的发现(至少2点):
《三峡》 《宜都记》 《荆州记》 《答谢中书书》
描写山的句子
描写水的句子
写作 手法
抒发 感情
2、制作云旅行“三峡”站宣传手抄报。
跟着书本去旅行,下一节课我们领略陶弘景笔下的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