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手指被刺扎,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脊髓中的中枢,中枢的反应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协同收缩与舒张,使手缩回。同时脊髓会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痛的感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讨论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问题探讨
2.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01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手遇到烫东西会缩回
物体在眼睛前突然出现会眨眼
婴儿膀胱里尿多了就会排尿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草履虫躲避食盐,游向肉汁
手碰到尖锐物体,迅速缩回
×
×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思考·讨论
仔细观察下列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2. 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结合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将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将兴奋传导到效应器
神经中枢
对刺激做出应答反应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教材P23)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教材p23)
反射的大致过程
反射弧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产生反应
01
反射与反射弧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注: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判断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
问题3.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或腺体分泌;也可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形成相应感觉。其结构基础如图所示。
(1)该反射弧中2、4分别代表什么?请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提示 2为传入神经,4为传出神经。依据是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
提示 感受器(手指皮肤)→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3)如果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是否会产生缩手反射?原因是什么?
提示 针刺无感觉,也没有反应。因为传入神经受损无法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也无法传导到效应器。
(4)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是否会有反应?
提示 针刺会产生痛觉,但没有反应。
(5)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的反应,这是否是反射?请说明理由。
提示 不是;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核心归纳
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反射弧结构完整是进行反射活动的前提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以下反射,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出生以后形成的?
手遇到烫东西会缩回
物体在眼睛前突然出现会眨眼
婴儿膀胱里尿多了就会排尿
膝跳反射
看到酸梅会流口水
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听到喇叭声,快速躲避
生来就有
出生后形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教材P24)条件反射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教材P25)
巴甫洛夫(1849—1936),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俄国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教材P24)
学习 训练
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消退
条件刺激强化
条件反射维持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教材P25)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概念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 大脑皮层参与;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核心归纳
区别 举例 眨眼反射、啼哭、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等 “望梅止渴”、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
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