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愚公移山 寒假复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愚公移山 寒假复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7 18: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愚公移山寒假复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不应以此结尾。
D.愚公跟智叟的矛盾是文中的主要矛盾,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魁父(kuí) 阻塞(sè)
B.荷担(hè) 叩(kòu) 箕畚(jī běn)
C.始龀(chǐ) 厝(cuò) 孀妻(shuāng)
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二、综合性学习
4.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不少于60字)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
材料一:听起来是奇闻,谈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摘自歌曲《愚公移山》
材料二: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跟他一道修路的大儿子的妻子也选择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
——摘自《重庆晚报》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同学们在学习《愚公移山》中“你说我说”环节的不同观点,请你也说说你的不同观点。
观点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取。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
观点二:愚公移山是开创之举,创造论认为适应环境,顺从环境的实践是低级的;而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实践是高级的。从认识世界到把握世界再到创造世界,愚公正是认识到山的两边要联系,要发挥两地优势,才做出了创造性的壮举。愚公的行为是为了改变全村人的命运,只有坚持这种改革才会有创造。愚公之智走出了心灵的黑暗,找到了光明的方向。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乙】“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星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丙】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达于汉阴 欢饮达旦 达官贵人 通情达理
B.焉置土石 置之度外 置之不理 置身事外
C.寒暑易节 平易近人 轻而易举 移风易俗
D.固不可彻 固若金汤 固守阵地 根深蒂固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理解:思公年老力衰,太行、王屋两座山太高太大,愚公的妻子担心愚公不能把两座山移走。
【乙】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翻译: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理解: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距离太行、王屋二山不远,所以众人建议把土和石头扔到那里。
【丙】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翻译: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
理解:山神害怕愚公带着三个子孙和邻人的儿子把两座山挖没了,于是赶紧向天帝报告。
7.“坚韧不拔”的意思是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短文中愚公矢志不移,排除万难去实现“移山”的梦想,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炎帝和刑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炎帝神农氏,起于烈山①,亦曰烈山氏。长于姜水②,故为姜姓,以火德③王天下,故为炎帝。古者民不粒食,未知耕稼,于是因天时,相地宜,始作耒耜④,教民艺⑤五谷,故谓之神农。民有疾病未知药石⑥,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⑦。
(选自宋·郑樵《通志》)
【材料二】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⑧以舞。
(《山海经·海外西经》)
[注]①烈山:今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②姜水:在今岐山之东,为渭水的一条支流。③火德:古人认为,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关,火德即五行之火性、火运。④耒耜:耒、耜,古代农具。⑤艺:种植。⑥药石:药草。⑦数:规律。⑧干戚:干,盾;戚,斧。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以还 以身作则 全力以赴 相濡以沫
B.以书假余 狐假虎威 弄假成真 不假思索
C.跳往助之 置之度外 不速之客 泰然处之
D.聚室而谋 不谋而合 与虎谋皮 不相为谋
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
【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先达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来辩解。
理解:宋濂问学时遇到先达严厉的斥责,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多年后回忆起来仍流露出对先达的不满。
【乙】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
理解:宋濂外出从师学习极其艰难,山高路远,天寒地冻。这样恶劣的环境也不能动摇他求学的决心。
【丙】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理解:愚公妻子的语气充满嘲讽,她认为愚公年老体弱,甚至连土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
10.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说实现志向要靠实干。请你阅读甲、乙两文及下面材料,说明宋濂、愚公和岳飞实现志向的行动有哪些。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参考答案:
1.C
2.C
3.A
4. (1)同学们,大家好!《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篇优秀的寓言,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读了这则寓言,你有怎样的感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篇寓言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2)示例: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坚持的精神。 (3)示例: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目光远大,看到移山乃造福子孙的大事,搬家和智叟的观点一样,只是静止地看问题,目光短浅实乃愚也。
5.B 6.甲 7.示例:神农氏尝百草,即使一日遇七十毒(或即使一日百死百生),也坚持不懈。刑天与天帝争神,即使掉了脑袋,还坚持以乳为眼睛,以肚脐当嘴,继续拿武器与黄帝战斗。
8.D 9.乙 10.答案示例:愚公用简陋的工具坚定地率领子孙移山;宋濂在求学过程中,抄书学习,百里问师,战胜饥寒,克服各种困难;岳飞勤奋读书,刻苦学射,练就本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