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两篇 寒假复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短文两篇 寒假复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7 18:5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短文两篇寒假复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交横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 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二、综合性学习
4.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下图是“中国旅游日”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 ③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课堂上,小文和小语就作者写景的笔法进行了研讨。请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便从①________、②________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可谓用笔洗练。
小语:是啊,不仅仅有视角的变化,你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又从前文的③_________景转入对④________景的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了生命气息。
小文: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多角度立体感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⑤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
【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②猥:鄙贱。自谦之词。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④沦涟:泛起涟漪。⑤舂:这里指捣米。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⑧青皋:青草地。⑨雊(gòu):野鸡鸣叫。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时俱备( ) (2)沉鳞竞跃( )
(3)与山僧饭讫而去( ) (4)然是中有深趣矣( )
9.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1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一句相应的内容。
12.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
材料 情感相似处 情感相异处
甲文 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___之情 独赏美景,有(2)____之感
乙文 友人不在,有(3)___之感
参考答案:
1.C
2.A
3.C
4. (1)示例: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 (2)示例:我想去看看美妙的安徽黄山,游览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再感受一下闻名世界的西湖风光。
5. 消散 坠落 水中潜游的鱼 6.自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7. 仰视 俯视 静 动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赞美、热爱均可)
8. 都 水中潜游的鱼 离开 这 9.⑴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0.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11.(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白鸥矫翼,露湿青皋 /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春山可望,轻鲦出水
(答其中一句即可) 12. 喜爱/赞叹、赞美,欣赏,喜爱 自得/期待 遗憾/惋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