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07 20:4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1章 发酵工程
第1节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产生的,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简述传统发酵技术的特点,说出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
2.概述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
3.尝试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说出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优点和不足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
(2)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
2、教学难点
(1)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引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时,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提出若干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第2页的“探索科技之路”,逐一向学生讲解,并提问:什么是发酵技术?
带着疑问,教师在课件中展示教材中第4页的“从社会中来”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1.葡萄酒和葡萄醋都是以葡萄味原料发酵而来的饮品,为什么一个是醇厚浓郁、耐人寻味的酒,一个却是酸味柔和、口感绵长的醋呢?
2.它们的制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呢/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并带着疑问,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讲授
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
教师利用了课件展示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并以其中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提问学生“什么是杜康?”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并利用课件展示汉代砖刻上的酿酒图、我国古代酿酒坊的绘画作品,并根据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酿酒文化和历史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的酵母菌引起的。此后,人们才开始了解发酵的本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第一自然段,并自我总结发酵的概念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产生不同代谢物的能力,因此利用它们就可以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多种产物,下面,我们利用“腐乳的产生”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发酵技术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腐乳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第二自然段,并利用课件展示腐乳制作的流程及方法,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制作的原理是什么?
2.腐乳制作过程中参与的微生物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像这种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统称为发酵技术
除了腐乳同学们还知道哪些食品是由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呢?
学生回答:酱油、酱、醋、泡菜、豆豉等
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
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并自己总结乳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原理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两个发酵实例“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酒、果醋”,并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探究·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什么?这说明泡菜制作需要什么条件?
提示:水封闭坛口起着使坛内与坛外空气隔绝的作用,这是最简易的造成无氧环境的方法。说明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需无氧环境
2.为什么泡菜坛只能装八分满?
提示: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如果泡菜坛装的太满,发酵液可能会溢出坛外;泡菜坛装的太满,会使盐水不容易完全淹没菜料,从而导致坛内菜料变质腐烂
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地泡菜的照片,并提供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关的资料,结合教材第8页的“拓展应用”第2题的信息,让学生们一起分析,泡菜在什么实践食用比较合适,并引申探讨与亚硝酸盐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可以让学会体验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特色,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制作果酒、果醋的视频,并结合教材第7页的文字部分,对学生进行提问:
1.在制作果酒和果酷的过程中,发酵液分别有哪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发酵后多少天?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中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酵母菌发酵产生CO2;如果是用紫色葡萄制作葡萄酒,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由果皮进入发酵液的花青素会越来越多,因而发酵液的颜色会逐渐加深变成深红色。果醋发酵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气泡,发酵完成时,在发酵液的液面上会出现一层菌膜,这是醋酸菌膜
2.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除了酵母菊,是否还有其他微生物生长?它们会对果酒发酵产生影响吗?如果有,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提示:果酒中除了酵母菌,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微生物。乳酸菌可能分解果酒中的糖、甘油、酒石酸等,从而使果酒变质。可以通过调节发酵的温度、果酒的pH等来控制乳酸菌的含量。果汁中的糖也是醋酸菌重要的碳源和能源。在有氧的情况下,醋酸菌能把糖分解成醋酸;在缺少糖源的情况下,乙醇便是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它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由于醋酸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因此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尽量减少O2含量,可以抑制醋酸菌的生长繁殖。此外,通过调节发酵的温度、果酒的pH等同样可以控制醋酸菌的含量
3.在制作果酷的过程中,酵母菌是否还会继续发酵?醋酸菌从何而来?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加快果醋的制作?
提示:随着醋酸发酵的进行,发酵液的pH、发酵温度等均不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因此酵母菌活性很低。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当打开瓶盖后,空气中的醋酸菌会进入发酵液中大量繁殖,其他的菌因不适应环境条件而不能繁殖。在工业上,后期醋的发酵需要人工接种醋酸菌。我们制作果醋时,可以先买一瓶醋,将其打开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醋的表面会有一层薄膜(实际上是醋酸菌),用这层薄膜进行接种可以明显缩短制作果醋的时间
最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课后查阅关于果酒、果醋工业化的工艺流程的相关资料,比较自己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方法与这些流程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思考:当把少量制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你能从中体会到技术与工程的区别和联系吗?
联系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第1章 第1节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
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