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 分层选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 分层选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8 12: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 分层选练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6章 溶解现象
一、选择题。
1、(双选)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A.除去食盐溶液中的蔗糖:将混合液进行过滤
B.氧气的验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事先留一点水)
D.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溶于水,测量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2、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酒 B.蒸馏水 C.医用酒精 D.生理盐水
3、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40g
C.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液仍饱和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5、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醋 B.蔗糖 C.花生油 D.食盐
6、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原溶液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A.A B.B C.C D.D
8、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g氯化钠
B.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溶解氯化钠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广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9、(双选)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题(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出大量的白色烟雾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10、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水100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1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 B. C. D.
13、(双选)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蔗糖
1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二、填空题。
16、完成教材实验9—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注意〗利用肥皂水、洗涤剂、洗洁精、洗衣粉、洗头膏等的洗涤都属于利用乳化原理,但利用汽油清洗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17、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溶质是_____,溶剂是_____。
18、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的溶解度指在一定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所溶解的______。
(2)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意思是20℃时,______水中达到______状态时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或者20℃时,______水中______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 g。
(3)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______℃时的溶解度规定的,当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______10 g时,为易溶物质。
a.固体的溶解度从几个要素进行规定?______
b.要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注意什么问题?______
19、实验室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_g;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细口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瓶外,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白糖固体放在口中会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 。
21、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 应称量___________ gNaCl,需加水___________ 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 ,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22、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 ℃,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三、综合应用题。
2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M _______ ,N 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O2、CO2均可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 (填字母),用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装置E收集O2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用C装置制CO2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图示D装置收集CO2应从 ____ 端通入(选填“a”或“b”)。
(4)实验室用25 g石灰石与一定量稀盐酸制取CO2(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①总共产生CO2的质量 ______ g。
②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乳浊液、溶液      B.溶液、悬溶液、乳浊液
C.悬溶液、乳浊液、溶液     D.溶液、悬浊液、溶液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填“甲”或“乙”)。
②将t1℃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乙(填“<”、“=”或“>”)
③在t2℃时,某同学向128.5g甲溶液中加入1.5g甲固体恰好得到t2℃时甲的饱和溶液,则原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t2℃时,同学们在实验室配制一定量10%的甲溶液(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①用8.0g甲(不含结晶水)固体配制10%的甲溶液,需要水______mL。
②将配好的溶液倒入洁净的______中(填容器名称),盖好塞子贴上标签。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
A.甲固体中含有杂质
B.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四、计算类题。
25、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 分层选练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6章 溶解现象
一、选择题。
1、(双选)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A.除去食盐溶液中的蔗糖:将混合液进行过滤
B.氧气的验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事先留一点水)
D.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溶于水,测量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答案】AB
2、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酒 B.蒸馏水 C.医用酒精 D.生理盐水
【答案】B
3、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40g
C.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液仍饱和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答案】D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5、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醋 B.蔗糖 C.花生油 D.食盐
【答案】C
6、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原溶液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答案】C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A.A B.B C.C D.D
【答案】D
8、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g氯化钠
B.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溶解氯化钠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广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B
9、(双选)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题(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出大量的白色烟雾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答案】CD
10、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水100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答案】D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1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 B. C. D.
【答案】A
13、(双选)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蔗糖
【答案】BD
1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答案】A
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答案】D
二、填空题。
16、完成教材实验9—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注意〗利用肥皂水、洗涤剂、洗洁精、洗衣粉、洗头膏等的洗涤都属于利用乳化原理,但利用汽油清洗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答案】分层; 形成乳状物; 分层; 不干净; 分层; 形成乳状物; 不分层; 干净
17、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溶质是_____,溶剂是_____。
【答案】(1)碘 (2) 酒精
18、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的溶解度指在一定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所溶解的______。
(2)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意思是20℃时,______水中达到______状态时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或者20℃时,______水中______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 g。
(3)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______℃时的溶解度规定的,当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______10 g时,为易溶物质。
a.固体的溶解度从几个要素进行规定?______
b.要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注意什么问题?______
【答案】(1) 温度 100g 饱和 质量
(2) 100g 饱和 36g 100g 最多
(3) 20 大于 一定温度、溶剂质量100g、饱和溶液、溶解质量 温度相同
19、实验室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_g;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细口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瓶外,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6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不变
20、白糖固体放在口中会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白糖溶于水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21、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 应称量___________ gNaCl,需加水___________ 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 ,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答案】(1)7.5 42.5 (2) 往左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3) 30
22、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 ℃,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答案】是; 氯化钾; 50; A
三、综合应用题。
2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M _______ ,N 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O2、CO2均可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 (填字母),用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装置E收集O2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用C装置制CO2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图示D装置收集CO2应从 ____ 端通入(选填“a”或“b”)。
(4)实验室用25 g石灰石与一定量稀盐酸制取CO2(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①总共产生CO2的质量 ______ g。
②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1)试管 长颈漏斗
(2)B 2H2O22H2O+O2↑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a
(4)8.8 10%
2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乳浊液、溶液      B.溶液、悬溶液、乳浊液
C.悬溶液、乳浊液、溶液     D.溶液、悬浊液、溶液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填“甲”或“乙”)。
②将t1℃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乙(填“<”、“=”或“>”)
③在t2℃时,某同学向128.5g甲溶液中加入1.5g甲固体恰好得到t2℃时甲的饱和溶液,则原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t2℃时,同学们在实验室配制一定量10%的甲溶液(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①用8.0g甲(不含结晶水)固体配制10%的甲溶液,需要水______mL。
②将配好的溶液倒入洁净的______中(填容器名称),盖好塞子贴上标签。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
A.甲固体中含有杂质
B.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答案】D A 甲 > 22.2% 72 细口瓶 AB
四、计算类题。
25、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8.8g (2)80%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