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的交换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
(1)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
(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作用见下图和下表。
呼吸系统的组成 各器官的作用
呼吸道 鼻 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
咽 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 由软骨做支架,保持气体通畅,内有声带,呼气冲击声带振动发声
气管和支气管 保持气体畅通,支气管管壁覆盖着纤毛和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肺 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周围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膈肌和肋间肌协同活动的结果,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1)吸气过程:在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变得扁平),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2)呼气过程:在呼气时,膈肌舒张,横膈膜恢复拱形,肋间内肌收缩、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腔体积减小,肺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体外。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般指的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肺泡内的气体和血液中的气体存在浓度差: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所以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二氧化碳离开血液进入肺泡。
(2)肺泡适用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肺泡数目较多;
②肺泡外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二、呼吸作用
1.什么是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过程称作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
有机物为葡萄糖时,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
葡萄糖 +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6H12O6) (O2) (CO2) (H2O)
3.呼吸作用的意义: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都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十分重要。例如,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活动所需。
【总结】食物燃烧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反应物 生成物 是否放出热量 速率
食物燃烧 食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是 剧烈、快速
呼吸作用 细胞内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是 缓慢
三、动物的呼吸作用
动物跟人一样,也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释放其中含有的能量,供给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因此,动物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
①提出问题:动物也要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那么,动物吸人和呼出的分别是什么气体呢
②方法步骤:
a.按照下图安装好装置,装置中的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NaOH和生石灰CaO组成的混合物)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两装置中的碱石灰的量应该相等。
b.试管B起对照作用。
c.观察并记录:实验开始时,A、B两个装置中的红色水滴的位置;10分钟后,两装置中红色水滴的位置,并将结果填入下面的记录表中。
试管 开始时红色水滴的位置 10分钟后红色水滴的位置
A
B
③实验现象
a.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与橡胶塞的位置基本相同,实验大约10分钟后,可以观察到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水滴没有移动。
b.A试管中色水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动物也要呼吸,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气压减小。
④实验证明:动物也要进行呼吸,吸收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也会呼吸。植物通过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和高等动物使用呼吸器官的呼吸不同,植物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气孔的扩散,没有一呼一吸的过程。
【总结】①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动物呼吸作用的区别: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会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植物的各个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活细胞每时每刻 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人、动物、植物在生活过程中都要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研究证明,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1、处于安静状态下平静呼吸时,小金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P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Q点时,肺内气体压强最小
C.从X到Z期间,人均处于呼气状态
D.从Y到Z期间,人均处于吸气状态
例2、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d段表示吸气过程
B.O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c点时的肺内气压
例3、如图表示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中表示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的部分是( )
A.OA段 B.AB段 C.BC段 D.CD段
例4、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PM2.5经鼻、咽、喉以后,进入血管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气管、肺泡、支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例5、下列关于肺泡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小而极多,表面积之和很大
B.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薄
C.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D.吸气后,肺泡壁才与毛细血管紧贴在一起
例6、为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会呼吸,小明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设计B起 作用。
(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定量的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同时放出 气体。
(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4)小王同学受到小明的启示后认为该实验若把装置改变成如图②所示装置,还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
1.科学研究有许多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没有体现“转换"思想的是( )
A.研究人呼吸运动
B.研究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C.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大小
D.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2.如图为人体呼吸示意图,a代表氧气,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空气中氧气进人血液至少要穿过3层细胞膜
B.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C.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反应
D.组织细胞获得a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以及胸腔和肺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 状态(选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膈的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2)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丙图中a、b、c三个部位的气体压强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4.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图所示的三个相同的装置;
②取?的同种小鼠若干只,按乙图设置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
(1)请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 ________。
(2)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其原理是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小鼠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若在乙图A、B装置中加入等量的碱石灰进行实验来证明动物需要呼吸,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
1.在进行胸部X光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再检查。如图为人在呼吸时膈肌在胸腔中的位置。则被检查者吸气时( )
A.膈肌从乙位置到甲位置 B.膈肌从甲位置到乙位置
C.外界气压小于肺内气压 D.外界气压等于肺内气压
2.如图是植物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甲可表示氧气,丙可表示二氧化碳
B.乙可表示有机物,丁可表示水
C.该过程主要在活细胞内发生
D.植物只在白天发生该过程
3.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在人体呼吸时的作用为 。
A.温暖、清洁空气 B.气体进出的通道
C.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以上都对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 。
(3)图乙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图甲中[3] 应处于 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4.“新型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膈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
(2)“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选填“甲”或“乙”)。
(3)经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气最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请写出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5.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进行如下实验: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实验现象实验组 温度计读数 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状况
实验甲 升高 变浑浊 熄灭
实验乙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断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2)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B.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
答案及解析
例1、C
【解析】A、由图可知,P点压强最大,即处于呼气状态,膈肌处于放松状态;故A正确;
B、Q的点压强最小,处于吸气状态,肺内气体压强最小;故B正确;
C、从X到Z期间,肺内气压先变大后变小,即是一个呼吸周期;故C错误;
D、从Y到Z期间,肺内气压较小,处于吸气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例2、C
【解析】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在图a点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例3、B
【解析】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图中氧气在AB段增多,二氧化碳在AB段减少.所以表示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的部位是AB段,B符合题意。 故选:B
例4、D
【解析】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例5、D
【解析】肺泡的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弹性纤维和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与气管相通,与气体交换没有直接关系。人体的肺泡总数约有3亿个,肺泡总面积约有100平方米,加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肺泡外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紧贴在一起,适于进行气体交换,并不只是吸气后,D符合题意。 故选:D
例6、(1)对照
(2)二氧化碳
(3)取下塞子,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4)不合理,小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但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低于一定程度时动物不能生存,因此小动物不会把这密封容器中的氧气消耗完
【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2)植物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1)实验设计B起 对照 作用。
(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定量的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同时放出 二氧化碳 气体。保存进入下一题
(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还要验证里面是否还有氧气,故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取下塞子,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4)测量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前提是动物把里面的氧气全部消耗掉,如果有剩余,则测量不准确,故不合理,小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但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低于一定程度时动物不能生存,因此小动物不会把这密封容器中的氧气消耗完。
1.A
【解析】A、该装置是研究人呼吸运动的模拟实验,其中塑料管模拟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实验没有体现转换“思想”,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瓶子形状的变化来间接感知,因此该实验体现“转换”思想,B不符合题意;
C、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由于肉眼难以观察到电磁铁磁性强弱,通电螺线管磁性大小肉眼难以看见,故实验中采用“转换”思想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大小,C不符合题意;
D、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采用转换思想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A
【解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要穿过两层细胞,每穿过一层细胞,要两次经过细胞膜,即一共穿过四层细胞膜.故A错误。
B.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B正确。
C.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反应,C正确。
D.组织细胞获得a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3.(1)吸气(2)a【解析】(1)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的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2)呼气时膈肌舒张,肋骨间肌肉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被排出,因此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c>b。
4.(1)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
(2)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
(3)增加小鼠数量、换用更细的导管
(4)能
【解析】1、实验所用的小鼠的生命活动要正常的,主要从鼠的种类,大小,年龄,新陈代谢旺盛程度等方面考虑;
2、小鼠释放热量使瓶内气体膨胀,气压增大,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液柱移动;
3、膨胀程度是否明显可从热量的产生和膨胀后显示的导管进行处理;
4、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1)步骤 ② 是对实验所用样本小鼠进行控制,因为研究的是氧气量的影响,所以选择的小鼠要相同,这里可以选择 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的同种小鼠若干只;
(2)此实验的原理是: 动物运动越快,体内释放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玻璃泡内的气体膨胀越大,所以其原理是: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
(3) 增加小鼠的数量,产生的热量就会增多,液柱移动就会加快,改变相同的气体体积时,玻璃管越细,移动的距离越明显,所以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增加小鼠数量、换用更细的导管 ;
(4)A、B装置中A无动物,B有动物,其他条件都相同,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B中动物如有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被碱石灰吸收,使瓶内气压减小,液柱会明显向里移动。而A瓶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几乎没有,液柱几乎是不动的。所以可能用来进行实验证明动物需要呼吸。
1.B
【解析】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甲属于膈肌它的位置会收缩,导致胸廓上下径增大,即到乙的位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D
【解析】A、呼吸作用指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所以甲可表示氧气, 丙可表示二氧化碳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呼吸作用的意义, 乙可表示有机物,丁可表示水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呼吸作用白天和晚上都可进行,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1)D(2)二氧化碳(3)膈肌;舒张;大于
【解析】(1)图甲中的1表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是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图中的2表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对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 (2)图乙中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利于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a为二氧化碳,从而进入肺泡排出体外。
(3)图乙所示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甲图中的3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表示呼气的过程, 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4.(1)大于;舒张
(2)甲
(3)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1)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之后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当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才能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咳嗽时膈肌是舒张。
(2)“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急剧吸气,应当是肺容量升高,而打喷嚏时,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即气体排出体外,即呼气过程,因此肺容量下降,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甲。
(3)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5.(1)二氧化碳(2)A;B
【解析】(1)对比甲、乙两组实验现象可知:甲瓶中,因为绿豆种子在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导致瓶内氧气含量减少,蜡烛熄灭。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种子萌发需要,也有一部分热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导致瓶内温度升高。乙瓶中,由于煮熟的绿豆种子已经没有生命力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瓶内的氧气没有减少,温度也没有变化,没有产生二氧化碳。
(2)在实验前, 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防止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让种子有足够多的呼吸时间来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冲刺重高”讲义(二十二)
生物的呼吸及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