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阶段综合测试: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4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阶段综合测试: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4节)(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0 16: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第1~4节自我综合评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Ca—40 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
A.用于飞艇的He
B.用于生产氮肥的N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
D.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3.(2022扬州)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如图所示做法不正确的是 ( )
4.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
A.水结成冰 B.煤炭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锅生锈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水 B.四氧化三铁
C.二氧化锰 D.高锰酸钾
7.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
8.现要将一瓶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氧气除去,且不能增加其他气体成分,下列物质可行的是 ( )
A.红磷 B.硫粉
C.铁丝 D.木炭
9.某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造成试管炸裂,其原因可能是 (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⑤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后把导气管从水中撤出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
C.要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13.某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容器中丙的质量
14.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如图中图(一),将乙气体倒入放有填充空气气球的一个空烧杯里,发现气球飘起来 了,把分别盛满甲、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二)、图(三)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丙气体只能用排气法收集
C.若乙气体可以用排气法收集,则一定是向下排空气法
D.不能确定乙气体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15.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氧气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二、填空题(共24分)
16.(3分)学好科学不仅能感受到科学之美,还能形成一些合理的科学观念。以氧气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多样性: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上亿种。氧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物质是变化的:氧气降温后可以变成液态氧,该变化的微观过程是  。
(3)物质间可以转化:氧气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3分)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1)先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推入二氧化碳气体,W形管中的红磷与白磷都不燃烧。
(2)换一支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注射器,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装置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W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将W形管下端放入80 ℃热水中浸泡加热,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以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18.(4分)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 g A跟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 g 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则生成D的质量为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19.(8分)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集满CO2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Ⅰ.描述产生的现象:  。
Ⅱ.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帽,使其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已知:2NaOH+CO2===Na2CO3+H2O)。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滴入的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CO2的体积减小,瓶内气压变小,大气压使气球体积变大
20.(6分)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 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着的木炭伸入装有A的集气瓶 中,木炭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D,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 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1)C是     ,D是      。(填写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2)写出B在A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1.(8分)某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实验。
[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乙
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
22.(8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       。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此实验还可以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答出一点即可)。
四、解答题(15分)
23.(9分)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锥形瓶内剩余的固液混合物(以下简称废液)做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烧杯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3)计算:12.5 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24.(6分)某同学为了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取15.00 g该样品加热一定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
(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     g
(2)求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纯度(保留到0.1%)。
答案
1.D
2.D
3.B
4.D
5.C
6.D
7.C
8.A
9.D
10.D
11.D
13.C
14.D
15.D
16.纯净物
温度降低,氧分子的间隙变小
磷和红磷都不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8.
6g
20
9.试管内液面上升且试管内溶液变红
H2O+CO2===H2CO3
气球体积胀大
滴入的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CO2的体积减小,瓶内气压变小,大气压使气球体积变大
20.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碳(CO2)
21.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其着火点
减少污染(或更环保等)
擦干
氧气(或空气等)
22.
电阻丝发红,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上升到1刻度处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
不溶于水(或不能支持燃烧等,合理即可)
23.CaCO3+2HCl===CaCl2+H2O+CO2↑
4.4
24.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