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三章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9 新湘教版
海南洋浦港附近的LNG船
1.根据给定的资源分布图和资源调配线路区域图,能够辨别、归纳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能够针对某一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简要分析其调入区和调出区的环境特征;能够深入分析资源调配的原因;能够结合调配线路的空间布局,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动态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沿线地区及调入区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对于给定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能够辩证看待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北多南少
集中在黄土高原
煤炭资源最丰富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中国水资源分布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中国工业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2015年)
我国能源生产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能源消费主要集东部 。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资源调出区
资源调入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
②资源生产量巨大;
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
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
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资源产区与消费区域不一致
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北煤南运
南水北调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南水北调
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我国降水分布图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少,地表径流量小;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南水北调
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解决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
社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环保: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工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政策: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科技: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等。
(一)南水北调
背景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
空间:
夏多冬少
东南多西北少
②社会经济因素
地形、人口(南方水多,耕地面积少)
水资源浪费、污染
最缺水地区:华北
中国水资源分布
(一)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50年,耗资2500亿。为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之一。
总体布局:“四横三纵”(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
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一)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50年,耗资2500亿。为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之一。
阅读教材第87-88页图文,思考:
对比分析东、中、西线调水路线、水源地、供水区、输水方式、方案的优缺点。
(一)南水北调
项目 东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江苏扬州→沿京杭运河:向北至天津;向东经济南至烟台、威海
长江下游
华北平原
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配套设施好、
工程量小、投资少
水质较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
运营费用高
(一)南水北调
项目 中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京津地区
修引水渠基本自流
可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基本自流、现有可用设施(丹江口水库)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多
(一)南水北调
项目 西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
长江上游
西北干旱区
隧洞输水
水质好,自流供水
地形复杂工程量非常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差、可调水量较小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天津和山东等地区
长江下游
淮河下游、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黄河以南地区需要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高;水质较差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太行山麓自流送水到北京、天津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修引水渠基本自流
可调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多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西北干旱地区
隧洞输水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可调水量较小;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条件艰巨,工程量大
(一)南水北调
对调入区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
经济效益:缓解了我国北方缺水区的生产用水紧张的状况,保障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缓解争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
生态效益:有效遏制了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有利于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地下水的恢复,减缓地面沉降;
②不利影响:
造成污染物的输入,外来物种的入侵;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容易发生次生盐碱化。
阅读教材第95页图文,思考: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去、调入区、沿线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南水北调
(2)对调出区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长江径流量减少,减轻了洪涝灾害;
②消极影响:
(旱季)造成南方水资源紧张(控制旱季调水量);
长江径流量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易造成水质下降;
(枯水期)引起海水倒灌,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不利于调出区一带水上运输业的发展;
下游地区水生环境改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缓解了供水紧张的局面;
②消极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工程建设占用土地,大规模移民,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图3-7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
图3-8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1.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防治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防治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②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二)西气东输
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
总的格局: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二)西气东输
线路一:
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线路二、三: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
二线: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
(二)西气东输
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的影响
①开发西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推动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⑤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改善东部能源结构(煤 ——天然气)
②促进能源生产,调整轻重工业结构
③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对东部
对西部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
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说一说,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不利影响: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施工将阻碍甚至隔离南北山区动物活动的通道,引起物种资源的流失;
施工将对保护价值较高的众多文物古迹和雅丹地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西电东送
(三)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是指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区。
①南部通道:
西南水电、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广东
②中部通道:
长江三峡、金沙江干支流水电→华东地区。
③北部通道:
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火电→京津唐地区。
1.输电线路
黄河上游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 千米,落差1324 米,可规划建设 25 座大中型水电站,现已建成龙羊峡、拉西瓦、尼那、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等大中型水电站,年发电能力超过 450 万千瓦·时,是我国主要的梯级电站群之一。
黄河上游是我国建设大中型水电站成本较低的区段。为了加快开发步伐,陕西青海、甘肃、宁夏4省(自治区)和国家电力公司等,共同组建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现有的水电站为依托,采取滚动发展的方式,梯级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
(三)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对输入地的影响
2.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
对输出地的影响
(四)北煤南运
“北煤南运”是指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四)北煤南运
北通道:由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出产的动力煤为主。
中通道:由石(家庄)太(原)、邯(郸)长(治)等铁路组成,以外运山西出产的焦煤、无烟煤为主。
南通道:由太(原)焦(作)、侯(马)月(山)、陇海、西(安)(安)康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煤炭为主。
北煤南运的通道
根据图3-14,指出目前我国“北煤南运”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简述其运输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海洋运输(海运)。
合理性: 煤炭属大宗货物,海洋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
煤炭的输入地大多有便利的港口。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海运+河运)。
合理性: 煤炭为大宗货物,运量大,“北煤南运”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受天气和自然环境影响小,运输安全,适合中长距离的大宗货物运输。
北煤南运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北煤南运”存在着运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我国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调入煤炭4亿吨,中长期更达6亿吨。为此国家修建了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的运煤通道浩吉铁路。该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浩勒报吉站,南到江西吉安。跨越内蒙古、陕、晋、豫、鄂、湘、赣7省(自治区),全长1837千米,设计年输送能力2亿吨,是我国最长的运煤专线铁路。
简述浩吉铁路建设的必要性。
湖北、湖南、江西煤炭需求量大,但缺少运煤专线,原有通道不足,需开辟新的运输通道,提高铁路煤运通道的运力。
浩吉铁路将完善煤炭外运铁路网络布局,极大缓解北煤外运铁路的运输压力,缩短煤炭运输时间。
加大对蒙陕甘宁地区煤炭资源的集中开发,有效缓解中东部地区的煤炭供给缺口,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北煤南运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北煤南运”存在着运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我国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调入煤炭4亿吨,中长期更达6亿吨。为此国家修建了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的运煤通道浩吉铁路。该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浩勒报吉站,南到江西吉安。跨越内蒙古、陕、晋、豫、鄂、湘、赣7省(自治区),全长1837千米,设计年输送能力2亿吨,是我国最长的运煤专线铁路。
有人提议在北方产煤区建坑口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
赞同。理由: 我国远距离高压输电技术水平较高。“北电南送”能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运输损耗。对能源输入区而言,缓解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对煤炭产区而言,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延长煤炭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不赞同。理由: 建设坑口电站和输电线路,成本较高。煤炭直接通过铁路外运,成本较低。建设坑口电站会加剧煤炭产区的环境污染。
北煤南运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北煤南运”存在着运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我国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调入煤炭4亿吨,中长期更达6亿吨。为此国家修建了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的运煤通道浩吉铁路。该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浩勒报吉站,南到江西吉安。跨越内蒙古、陕、晋、豫、鄂、湘、赣7省(自治区),全长1837千米,设计年输送能力2亿吨,是我国最长的运煤专线铁路。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工程特点
工程量浩大,建设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
影响工程空间布局的因素
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