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2.3生物群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秀洲月考)右图A、B是同一个草原群落里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的个体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像与相关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B.总体A的有机物总量多于B
C.能量可以在A,B物种间进行循环
D.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2021九下·柯桥开学考)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2020九下·拱墅开学考)西溪湿地公园是一多样化生态系统,该湿地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一廊”是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林园,包含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水边植物五个层次,廊内生活着多种野生鸟类。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溪湿地公园的“一廊”属于植物群落,廊内五个层次植物分布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B.正常情况下,西溪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湿地的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是由于它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物质循环
D.在该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蘑菇→野兔→松雀鹰”
4.(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前几天,杭州进行了一次捉天牛活动,大家可能不一定认识天牛,天牛其实就是一种昆虫如下图所示,天牛喜欢吃各种植物,比如桃花,樱花,海棠等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颗桃树上的所有天牛是一个群落
B.天牛属于爬行类动物
C.天牛的细胞和桃树的细胞,主要区别是天牛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
D.天牛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内受精
5.(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目前,湿地已经成为我们休闲娱乐的向往之地。此外,湿地也有它巨大的生态功能。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形成了群落的分层现象
B.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
6.(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江沿李花是乐清市一大农业特色景观。每年春风一吹,江沿村绵延着的山坡上,一树树开满了洁白的李花,那里便成了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花海。如图所示,该李花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森林的形成过程需漫长的历史,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10.(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11.(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植被
12.(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
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 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13.(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生长着各种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生态系统、种群、群落
14.(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检测卷)下列对于同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身高应相同
B.它们应能相互交配繁殖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C.同一物种可能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也可能不是
D.它们一定生活在同一区域中
二、填空题
15.(2021九下·丽水月考)在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内投放几只田螺,可以减少换水次数。原来软体动物田螺能把金鱼的排泄物吃得一干二净,起到净水作用;田螺的排泄物含有肥水成分,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既能供金鱼食用,还能产生氧气,为金鱼的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1)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
(2)在金鱼缸中加入田螺的目的是 增强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小江到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
(1)钱江源森林公园可看作一个____。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2)景区内空气清新、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主要与植物的哪些生理作用有关? 。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妥的是____。
A.在林区野炊、烧烤
B.矿泉水瓶带离林地
C.摘取和捕捉景区内的植物和动物
1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松毛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森林害虫,我国松林管理中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赤眼蜂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以松毛虫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物,因而使松毛虫的卵不能孵化。请回答:
①以上三种生物是否可称为群落 ?说明理由。
②以上三种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来自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 。
1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观察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①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因其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A: ;B: ;C: 。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 。
1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 及其 ,可以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 群落和 群落。
20.(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2 种群 同步练习)各种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中,可组合成一个 。
21.(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煤山 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是 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 、 等微生物。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22.(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 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的起伏、 的明暗、 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 。
23.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24.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
三、实验探究题
25.(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 果进行统计。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 。
四、解答题
26.(2022九下·长兴开学考)近年来,长兴的果农在农技部门指导帮助下,在葡萄架下种植比较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经济作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构成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提高 利用率。
(3)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在匍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l②CO(NH2)2③NH4HCO3
27.(2020九下·绍兴月考)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生物,其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这些肠道生物彼此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起到协助消化吸收、抵抗外来病原体等作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微生态系统中,肠道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
(2)小明因不明原因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妈妈找出抗生素让他服用,但小明根据所学知识认为抗生素易产生毒副作用、病原体耐药等危害,提出反对意见。小明不随意服用抗生素的理由还有
。
(3)小明去医院就诊,根据检查结果,医生给他开了针对性药物。为使其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医生决定为他静脉输液,但所输液体中不应含有的成分是 。
A.氯化钠 B.维生素 C.脂肪 D.葡萄糖
2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如图表示为某一淡水湖泊群落的部分生物分布情况,请按图回答问题:
(1)其中能认为是种群的有 种,分别为 。
(2)此群落中生物分布的特点是 。
(3)如果在这个群落中增加一种生物种群河虾,河虾的食物最有可能是 ,如果增加了一个生活在水中又挺出水面的植物种群,则它最有可能与图中 出现生存斗争。
2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如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状况。
(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 结构,且具有明显的 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主要是受非生物因素中 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 结构,表明由于受 、 、 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 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
【解答】A、AB生物的数量是同升同降的, 所以A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故A正确;
B、A的个体数量比B多,说明B捕食A,所以A中的有机物量要比B多;故B正确;
C、能量是由A流向B,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是来自于太阳能;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A、树栖蟹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故A正确;
B、树栖蟹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属于消费者;故B正确;
C、该红薯零中所有的树栖蟹是同一物种,所以构成了一个种群;故C错误;
D、生物的生活习惯是由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食物链的起始者是植物。
【解答】A、西溪湿地公园的“一廊”属于植物群落,廊内五个层次植物分布并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正常情况下,西溪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B符合题意;
C、湿地的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并不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不符合题意;
D、蘑菇属于真菌,食物链的起始者是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A.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故A错误;
B.天牛的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故B错误;
C.天牛属于节肢动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故C错误;
D.天牛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以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解答】A、群落的分层现象是指群落中所有植物或动物种群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层次性,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芦苇这一种群的水平分布特点,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绿藻、黑藻等自养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现成有机物生存的是细菌、真菌等异养生物,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但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城市污水(内含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流入,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而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解题即可。在种群中,种群的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性别比例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解答】解: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能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故A错误;
B、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的是样方法,故B错误;
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故C正确;
D、种群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种群间的关系,而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种鱼类,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概念的解题即可,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称。
【解答】解:李花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解: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解: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解答】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生活在不同地方,是人为的把它们聚集在一起,所以它们无法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群落或者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解答】江心屿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这些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是会因植物的分层而有分层现象。
【解答】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提供的食物条件,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是会因植物的分层而有分层现象。所以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观察酵母种群;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解答】题目中,生长着各种植物的一片草地,草地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属于一个群落;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属于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种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一个物种里只有一种生物,生物的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同一物种的雌雄生物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交配并且生育出可育的后代,否则就不属于同一物种.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1)群落
(2)自动调节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从群落的观念解答。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解答】(1)由于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可以称作一个群落。
(2)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在金鱼缸中加入田螺的目的是自动调节增强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故答案为:(1)群落(2)自动调节
16.【答案】(1)D
(2)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3)A;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
(2)滥捕滥杀、乱砍乱伐、焚烧垃圾产生有害气体等均属于破坏生态环境。
【解答】(1)钱江源森林公园有绿色植物,有阳光、有水分,有各种微生物,以及小动物因此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2)由于景区有许多树木,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促进景区内空气清新、湿润,树木同时通过蒸腾作用将体内大量水分散失到空气中。
(3)在林区野炊、烧烤,由于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空气污染,捕捉动物破坏生态环境,A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3)AC
17.【答案】不能;因为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森林里除了松树、松毛虫和赤眼蜂外还有其他的生物;太阳(能);农药污染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概念、能量的来源、生物防治等知识解题。
【解答】解:①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称;而松树、松毛虫、赤眼蜂只是该区域中的部分生物,不是所有生物,故不能成为群落;
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实现了生物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森林里除了松树、松毛虫和赤眼蜂外还有其他的生物、太阳(能)、减少农药污染。
18.【答案】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知识解题。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据图可知,A是高大的乔木、B是灌木、C是草本层.
【解答】解:①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物是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并储存在有机物中,供自身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之需要;因绿色植物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据图可知,A是灌木层、B是乔木层、C是草本层;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先锋植物或一年生草本植;
故答案为: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19.【答案】群落的基本特征;生活的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根据群落的群落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的环境,可以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群落(脱离对水的依赖,能够生活在陆地上)和水生生物群落(生命活动依赖于水);
故答案为:群落的基本特征、生活的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20.【答案】群落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和种群的关系解题即可。
【解答】解: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而群落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称;故各种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中,可组合成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群落。
21.【答案】(1)捕食;竞争
(2)细菌;真菌
(3)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森林群落中,植被常常有分层现象,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
【解答】(1)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所以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三者间属于竞争关系;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所以血雉和昆虫间属于捕食关系。(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细菌、真菌等微生物。(3)由种群的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可知森林中的所有血雉属于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1)捕食;竞争;(2)细菌;真菌;(3)B
22.【答案】水平;地形;光照;湿度;差别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群落在水平方向上也有一定的结构特征。
【解答】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故答案为:水平;地形;光照;温度;差别
23.【答案】植物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作答。
【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可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植物在自然界中起主导作用。
故答案为:植物
24.【答案】(1)大于;阳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生物体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能;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
【解答】(1)从固定太阳能的数量柱状图可知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最多,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少;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下来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2)土壤样本中的许多生物,有些是直接或间接以食物为食的消费者(如蚂蚁、地老虎);还有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无机物的分解者(如细菌、真菌)。
故答案为:(1)大于;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25.【答案】(1)温度、水分
(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可见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柑橘生长的两个主要非生物因素。(2)分析该实验方案,可知实验对照设置为不同海拔高度。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组,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种植的柑橘果实个体最大最甜,故该环境最适宜种植柑橘。实验方案中,最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每组只有3株柑橘苗,重复太少,结果可能具有随机性。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26.【答案】(1)群落
(2)土地(或“ 能量”、“空间”、“阳光”等合理均可)
(3)①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有多种生物,所以构成群落;
(2)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利用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合理的利用阳光,且不同的植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钾肥是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其他不是;
27.【答案】(1)群落
(2)使用抗生素易破坏体内微生态平衡(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不会对因病毒、有毒物质所引起的呕吐腹泻起作用
(3)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血液;抗生素
【解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1)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因此肠道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2)抗生素不具备识别能力,会对所有含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造成损伤。且呕吐不一定是细菌导致的,也可能是病毒导致的。
(3)血液中含有无机盐、氨基酸、水、葡萄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血液中不含有脂肪。故C正确。
故答案为:(1)群落;(2)使用抗生素易破坏体内微生态平衡(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不会对因病毒、有毒物质所引起的呕吐腹泻起作用;(3)C
28.【答案】(1)4;芦苇种群、浮萍种群、金鱼藻种群、河蚌种群
(2)动植物分层分布
(3)浮游生物;浮萍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故能认为是种群的有4种,分别为芦苇种群、浮萍种群、金鱼藻种群、河蚌种群;而浮游生物、昆虫幼虫都不是指一种生物,故不是种群;
(2)此群落中植物一般分布在上层,而动物分布在下层;具有动植物分层分布的特点;
(3)如果在这个群落中增加一种生物种群河虾,由于河虾的食物主要是荤食,故最有可能是浮游生物,如果增加了一个生活在水中又挺出水面的植物种群,则它最有可能与图中浮萍出现生存斗争;
故答案为:(1)4、芦苇种群、浮萍种群、金鱼藻种群、河蚌种群;(2)动植物分层分布;(3)浮游生物、浮萍。
29.【答案】(1)分布
(2)垂直;分层;温度
(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植物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知识解题。
【解答】解:(1)此图表示的是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故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2)据图可知,受温度的影响,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植被由阔叶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表示该群落的垂直结构,且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水平结构,表明由于受地形、水分、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环境条件不同,植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故答案为:(1)分布;(2)垂直、分层、温度;(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植物。
1 / 1九年级科学下册2.3生物群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秀洲月考)右图A、B是同一个草原群落里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的个体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像与相关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B.总体A的有机物总量多于B
C.能量可以在A,B物种间进行循环
D.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
【解答】A、AB生物的数量是同升同降的, 所以A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故A正确;
B、A的个体数量比B多,说明B捕食A,所以A中的有机物量要比B多;故B正确;
C、能量是由A流向B,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是来自于太阳能;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1九下·柯桥开学考)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A、树栖蟹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故A正确;
B、树栖蟹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属于消费者;故B正确;
C、该红薯零中所有的树栖蟹是同一物种,所以构成了一个种群;故C错误;
D、生物的生活习惯是由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2020九下·拱墅开学考)西溪湿地公园是一多样化生态系统,该湿地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一廊”是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林园,包含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水边植物五个层次,廊内生活着多种野生鸟类。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溪湿地公园的“一廊”属于植物群落,廊内五个层次植物分布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B.正常情况下,西溪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湿地的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是由于它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物质循环
D.在该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蘑菇→野兔→松雀鹰”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食物链的起始者是植物。
【解答】A、西溪湿地公园的“一廊”属于植物群落,廊内五个层次植物分布并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正常情况下,西溪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B符合题意;
C、湿地的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并不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不符合题意;
D、蘑菇属于真菌,食物链的起始者是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前几天,杭州进行了一次捉天牛活动,大家可能不一定认识天牛,天牛其实就是一种昆虫如下图所示,天牛喜欢吃各种植物,比如桃花,樱花,海棠等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颗桃树上的所有天牛是一个群落
B.天牛属于爬行类动物
C.天牛的细胞和桃树的细胞,主要区别是天牛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
D.天牛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内受精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A.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故A错误;
B.天牛的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故B错误;
C.天牛属于节肢动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故C错误;
D.天牛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故D正确。
故选D
5.(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目前,湿地已经成为我们休闲娱乐的向往之地。此外,湿地也有它巨大的生态功能。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形成了群落的分层现象
B.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以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解答】A、群落的分层现象是指群落中所有植物或动物种群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层次性,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芦苇这一种群的水平分布特点,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绿藻、黑藻等自养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现成有机物生存的是细菌、真菌等异养生物,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但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城市污水(内含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流入,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而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解题即可。在种群中,种群的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性别比例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解答】解: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能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故A错误;
B、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的是样方法,故B错误;
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故C正确;
D、种群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种群间的关系,而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种鱼类,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江沿李花是乐清市一大农业特色景观。每年春风一吹,江沿村绵延着的山坡上,一树树开满了洁白的李花,那里便成了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花海。如图所示,该李花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概念的解题即可,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称。
【解答】解:李花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B。
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解: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
故答案为:A。
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森林的形成过程需漫长的历史,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解: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故答案为:B。
10.(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解答】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生活在不同地方,是人为的把它们聚集在一起,所以它们无法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群落或者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D.
11.(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植被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解答】江心屿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这些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C.
12.(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
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 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是会因植物的分层而有分层现象。
【解答】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提供的食物条件,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是会因植物的分层而有分层现象。所以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故答案为D.
13.(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生长着各种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生态系统、种群、群落
【答案】A
【知识点】观察酵母种群;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解答】题目中,生长着各种植物的一片草地,草地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属于一个群落;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属于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A.
14.(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检测卷)下列对于同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身高应相同
B.它们应能相互交配繁殖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C.同一物种可能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也可能不是
D.它们一定生活在同一区域中
【答案】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种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一个物种里只有一种生物,生物的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同一物种的雌雄生物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交配并且生育出可育的后代,否则就不属于同一物种.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5.(2021九下·丽水月考)在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内投放几只田螺,可以减少换水次数。原来软体动物田螺能把金鱼的排泄物吃得一干二净,起到净水作用;田螺的排泄物含有肥水成分,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既能供金鱼食用,还能产生氧气,为金鱼的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1)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
(2)在金鱼缸中加入田螺的目的是 增强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答案】(1)群落
(2)自动调节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从群落的观念解答。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解答】(1)由于鱼缸中金鱼、田螺、水草等所有的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因此可以称作一个群落。
(2)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在金鱼缸中加入田螺的目的是自动调节增强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故答案为:(1)群落(2)自动调节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小江到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
(1)钱江源森林公园可看作一个____。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2)景区内空气清新、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主要与植物的哪些生理作用有关? 。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妥的是____。
A.在林区野炊、烧烤
B.矿泉水瓶带离林地
C.摘取和捕捉景区内的植物和动物
【答案】(1)D
(2)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3)A;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
(2)滥捕滥杀、乱砍乱伐、焚烧垃圾产生有害气体等均属于破坏生态环境。
【解答】(1)钱江源森林公园有绿色植物,有阳光、有水分,有各种微生物,以及小动物因此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2)由于景区有许多树木,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促进景区内空气清新、湿润,树木同时通过蒸腾作用将体内大量水分散失到空气中。
(3)在林区野炊、烧烤,由于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空气污染,捕捉动物破坏生态环境,A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3)AC
1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松毛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森林害虫,我国松林管理中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赤眼蜂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以松毛虫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物,因而使松毛虫的卵不能孵化。请回答:
①以上三种生物是否可称为群落 ?说明理由。
②以上三种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来自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 。
【答案】不能;因为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森林里除了松树、松毛虫和赤眼蜂外还有其他的生物;太阳(能);农药污染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概念、能量的来源、生物防治等知识解题。
【解答】解:①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称;而松树、松毛虫、赤眼蜂只是该区域中的部分生物,不是所有生物,故不能成为群落;
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实现了生物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森林里除了松树、松毛虫和赤眼蜂外还有其他的生物、太阳(能)、减少农药污染。
1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观察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①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因其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A: ;B: ;C: 。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 。
【答案】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知识解题。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据图可知,A是高大的乔木、B是灌木、C是草本层.
【解答】解:①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物是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并储存在有机物中,供自身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之需要;因绿色植物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据图可知,A是灌木层、B是乔木层、C是草本层;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先锋植物或一年生草本植;
故答案为: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1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 及其 ,可以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 群落和 群落。
【答案】群落的基本特征;生活的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根据群落的群落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的环境,可以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群落(脱离对水的依赖,能够生活在陆地上)和水生生物群落(生命活动依赖于水);
故答案为:群落的基本特征、生活的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20.(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2 种群 同步练习)各种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中,可组合成一个 。
【答案】群落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和种群的关系解题即可。
【解答】解: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而群落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称;故各种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中,可组合成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群落。
21.(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煤山 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是 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 、 等微生物。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答案】(1)捕食;竞争
(2)细菌;真菌
(3)B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森林群落中,植被常常有分层现象,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在植物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些特别适应在那里生活的动物。
【解答】(1)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所以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三者间属于竞争关系;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所以血雉和昆虫间属于捕食关系。(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细菌、真菌等微生物。(3)由种群的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可知森林中的所有血雉属于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1)捕食;竞争;(2)细菌;真菌;(3)B
22.(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 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的起伏、 的明暗、 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 。
【答案】水平;地形;光照;湿度;差别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群落在水平方向上也有一定的结构特征。
【解答】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故答案为:水平;地形;光照;温度;差别
23.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答案】植物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作答。
【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可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植物在自然界中起主导作用。
故答案为:植物
24.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
【答案】(1)大于;阳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生物体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能;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
【解答】(1)从固定太阳能的数量柱状图可知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最多,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少;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下来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2)土壤样本中的许多生物,有些是直接或间接以食物为食的消费者(如蚂蚁、地老虎);还有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无机物的分解者(如细菌、真菌)。
故答案为:(1)大于;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三、实验探究题
25.(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 果进行统计。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 。
【答案】(1)温度、水分
(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可见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柑橘生长的两个主要非生物因素。(2)分析该实验方案,可知实验对照设置为不同海拔高度。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组,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种植的柑橘果实个体最大最甜,故该环境最适宜种植柑橘。实验方案中,最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每组只有3株柑橘苗,重复太少,结果可能具有随机性。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四、解答题
26.(2022九下·长兴开学考)近年来,长兴的果农在农技部门指导帮助下,在葡萄架下种植比较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经济作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构成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提高 利用率。
(3)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在匍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l②CO(NH2)2③NH4HCO3
【答案】(1)群落
(2)土地(或“ 能量”、“空间”、“阳光”等合理均可)
(3)①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葡萄园中所有的生物,有多种生物,所以构成群落;
(2)在葡萄架下种植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作物,可以利用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合理的利用阳光,且不同的植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钾肥是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其他不是;
27.(2020九下·绍兴月考)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生物,其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这些肠道生物彼此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起到协助消化吸收、抵抗外来病原体等作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微生态系统中,肠道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
(2)小明因不明原因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妈妈找出抗生素让他服用,但小明根据所学知识认为抗生素易产生毒副作用、病原体耐药等危害,提出反对意见。小明不随意服用抗生素的理由还有
。
(3)小明去医院就诊,根据检查结果,医生给他开了针对性药物。为使其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医生决定为他静脉输液,但所输液体中不应含有的成分是 。
A.氯化钠 B.维生素 C.脂肪 D.葡萄糖
【答案】(1)群落
(2)使用抗生素易破坏体内微生态平衡(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不会对因病毒、有毒物质所引起的呕吐腹泻起作用
(3)C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血液;抗生素
【解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解答】(1)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因此肠道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2)抗生素不具备识别能力,会对所有含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造成损伤。且呕吐不一定是细菌导致的,也可能是病毒导致的。
(3)血液中含有无机盐、氨基酸、水、葡萄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血液中不含有脂肪。故C正确。
故答案为:(1)群落;(2)使用抗生素易破坏体内微生态平衡(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不会对因病毒、有毒物质所引起的呕吐腹泻起作用;(3)C
2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如图表示为某一淡水湖泊群落的部分生物分布情况,请按图回答问题:
(1)其中能认为是种群的有 种,分别为 。
(2)此群落中生物分布的特点是 。
(3)如果在这个群落中增加一种生物种群河虾,河虾的食物最有可能是 ,如果增加了一个生活在水中又挺出水面的植物种群,则它最有可能与图中 出现生存斗争。
【答案】(1)4;芦苇种群、浮萍种群、金鱼藻种群、河蚌种群
(2)动植物分层分布
(3)浮游生物;浮萍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故能认为是种群的有4种,分别为芦苇种群、浮萍种群、金鱼藻种群、河蚌种群;而浮游生物、昆虫幼虫都不是指一种生物,故不是种群;
(2)此群落中植物一般分布在上层,而动物分布在下层;具有动植物分层分布的特点;
(3)如果在这个群落中增加一种生物种群河虾,由于河虾的食物主要是荤食,故最有可能是浮游生物,如果增加了一个生活在水中又挺出水面的植物种群,则它最有可能与图中浮萍出现生存斗争;
故答案为:(1)4、芦苇种群、浮萍种群、金鱼藻种群、河蚌种群;(2)动植物分层分布;(3)浮游生物、浮萍。
29.(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如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状况。
(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 结构,且具有明显的 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主要是受非生物因素中 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 结构,表明由于受 、 、 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 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答案】(1)分布
(2)垂直;分层;温度
(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植物
【知识点】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知识解题。
【解答】解:(1)此图表示的是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故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2)据图可知,受温度的影响,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植被由阔叶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表示该群落的垂直结构,且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水平结构,表明由于受地形、水分、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环境条件不同,植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故答案为:(1)分布;(2)垂直、分层、温度;(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植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