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课件(27页)+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课件(27页)+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11 16:16:04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解释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认同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
新知导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绿草、牛羊勾画出一幅令人充满遐想的画卷。但是近些年来,诗歌中描绘的美景正在面临着荒漠化的威胁
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牛羊数量猛增,超出了草原的承载能力,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新知讲解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新知讲解
适度地改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生物数量
时间

0
新知讲解
①生态平衡的实质是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
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②某种生物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动的影响
a.短时间内,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则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减少,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多;反之,数量变化情况相反
b.较长时间内,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则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多,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反之,数量变化情况相反。
新知讲解
2.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
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
美国的罗亚岛国家公园是一个长约80千米、宽约13千米的小岛。在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狼和驼鹿完全依靠彼此的生存而生存。20世纪50~90年代,科学家对岛上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进行了持续调查,结果发现岛上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具有一定关系。
分析讨论
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狼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驼鹿数量增加时,因为食物丰富,狼的数量相应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又导致驼鹿的数量下降。两者相互制约,保持相对稳定。
若狼大量死亡,在随后的一年中,鹿群的数量将会因捕食者的减少而迅速上升。然后,则会导致食物(草)的数量迅速减少,最后鹿群数量又会因食物不足而下降
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假设某年在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中将会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新知讲解
3.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自我调节
(1)概念
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种调节机制叫作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鸟数量增加
鸟数量下降
鸟因饥饿死亡
鸟吃大量的虫
鸟吃少量的虫
虫数量增加
虫数量减少
鸟食物增加
新知讲解
由于这种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2)作用
新知讲解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稳定性就越低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①规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稳定性就越高
新知讲解
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会崩溃
②举例
北极苔原
生产者是地衣和苔藓,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它们来维持生存
热带雨林
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即使某种生物大量减少,同一营养级中还有许多其他生物可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仍然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新知讲解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生态危机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轻微污染: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严重污染: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最终清水池变成了污水湾
池塘生态系统
受到严重污染的池塘
新知讲解
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其稳定性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规律总结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营养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一般来说,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植食性动物增加
植物因受过度啃食而减少
植物数量减少以后,会抑制动物数量的增加
新知讲解
①了解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
②提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建议
2.调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实例
(1)目的要求
(2)方法步骤
见教材P75
××生态系统调查统计表
(调查地点:________;调查时间:_______;调查人:__________)
项目 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
大气状况 水质状况 土壤状况 植物种类及数量 动物种类及数量
破坏前
破坏后
新知讲解
如工业污水的排放、大气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植被的破坏、食物链的破坏等
(3)表达与交流
①根据调查的生态系统的情况,找出相应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
结合上面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等
②提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建议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三个标志性特征
①植被遭到破坏
②食物链被破坏
③环境污染
新知讲解
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
地震
雷击
旱灾
台风
海啸
新知讲解
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2)人为因素
指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破坏
修建大型工程
排放有毒物质
外来生物种类
新知讲解
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正在影响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4.保持生态平衡的相对稳定
(1)原因
生态平衡失调的初期往往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如果恶化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
(2)现状
(3)措施
根据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相应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以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
课堂练习
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地震因素 B.火山因素
C.战争因素 D.人为因素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下列实例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排入生活污水的池塘依然清澈
B.过度开垦和放牧使草原沙漠化
C.生活在太平洋的大马哈鱼洄游到河中产卵
D.山区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D
A
课堂练习
3.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B.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
C.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D.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
C.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
D.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A
D
课堂练习
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针叶林生态系统
6.(2020 四川巴中)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B.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
D.“三北”防护林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B
C
课堂总结
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中生物种奥越少,营养结构就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2.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甚至崩溃。
板书设计
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方式
自我调节
有限的资源与空间
原因
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生态系统的调能节力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营养结构特点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P76巩固提高
2.完成教材P77课外实践——设计生态校园建设方案。
3.阅读教材P79视野拓展——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